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共和国第一元帅朱德的伟大爱国情怀
2009-03-25 11:07:51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殿尧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

  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

  这年冬天,朱德在太行前线度过他的53岁生日。当时也在前线的作家杨朔写了一首赠诗《寿朱德将军》:“立马太行旗飐红,雪云漠漠飒天风。将军自有臂如铁,力挽狂澜万古雄。”朱德读后,和诗答谢,后来略作修改,以《赠友人》为题发表: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作者在诗中强调抗日复土依赖的是“群雄”――千百万人民所形成的铜墙铁壁,“猛士如云”爆发出“挥戈退日”的无比威力。该诗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中华民族要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一切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

  1940年5月,朱德受命离开八路军总部,从太行山返延安,中途去洛阳同卫立煌会谈团结抗战问题。经河南济源县刘坪时,朱德回望巍巍太行山,眺望着他曾经率数十万八路军健儿同敌人血战近三年的战场,将要告别,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写下《出太行》: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朱德这次回延安后,再没有回华北前线。但是他的心,无时无刻不和根据地的将士们在一起,无时无刻不萦系着烽火连天的战场,无时无刻不擘划着抗日大计。他常常以诗来抒发爱国深情,激励抗战斗志。1940年夏,他写了《和李印泉先生〈“七七”三周年纪念赠抗战将士〉原韵》,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报国仇同志亦同,精诚团结伏强戎。

  新师少壮身犹健,扫寇归来唱大风。

  苦战三年春复秋,河山还我慰同仇。

  他年痛饮龙江外,长戍边疆卫九州。

  他在延安还写了《和林老〈咸榆道中〉原韵》、《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五首》、《我为陈毅同志而作》、《和郭沫若〈登尔雅台怀人〉》、《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等诗,每首诗都激荡着炽热的爱国情怀,都迸发着驱逐侵略者、收复祖国河山的豪情壮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敌后常撑亦壮图,三师能解国家忧”;“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特别是《和林老〈咸榆道中〉原韵》这首诗,从中可以看到一代伟大爱国者驰骋于抗日战场备尝艰辛的身影:

  抗战三年久,前锋过北平。

  敌骑频跳跃,我马任纵横。

  封锁重重隔,往来踽踽行。

  是谁知伟绩,后起忆当今。

  1941年皖南事变后,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代军长,不久即果断地指挥了讨逆(李长江)之役和陈道口之役,为创建和巩固华中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捷报传到延安,朱德喜不自禁,欣然吟成七律一首《我为陈毅同志而作》:

  江南转战又江东,大将年年建大功。

  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

  尽收勇士归麾下,压倒倭儿入笼中。

  救世奇勋谁与识,鸿沟再划古今同。

  1942年6月,朱德在延安得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太行山指挥反“扫荡”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不胜悲恸,写下慷慨悲壮的七绝《悼左权同志》: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1942年7月,朱德在延安《新中华报》上发表诗作《抗战五周年挽八路军阵亡将士》,全诗22句,这里仅引4句,从中可以看到他作为总司令,对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深切悼念和崇敬之情:

  吾华好男儿,正好抗日死。

  民族赖以立,国亦得所恃。

  捍国不惜身,伟哉诸同志。

  寰宇播英名,千古传青史。

  在八年抗战中,朱德写下2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用诗词高扬抗日救国的旗帜,表达复兴中华的决心,讴歌为保卫祖国慷慨捐躯的烈士,洋溢着要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中国两种命运大决战的解放战争时期,朱德亲临华北前线,指导第一场攻打大城市的石家庄战役。听到胜利的捷报,即赋诗《攻克石门》:

  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诗中不仅洋溢着对攻坚战胜利的喜悦,而且因看到当年跟随他用大刀长矛参加反“围剿”的青年战士,在战火中锤炼成长,如今都成了统率千军万马、所向披靡的战将,为“我党英雄真辈出”不胜欣慰,可以“从兹不虑鬓毛斑”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写下20多首诗词。其中,《冀中战况》等诗写出了战争的情景:“河旁堡垒随波涌,塞上烽烟遍地阴。国贼难逃千载骂,义师能奋万人心。”《战局时局》、《寄东北诸将》等诗,描绘了人民战争胜利发展的宏伟气势:“兴安岭下楚江头,万里烽烟接素秋”;“革命高潮连海外,民军蜂起接滇边”。《新农村》等诗写出人民获得解放的欢乐:“千门万户喜朝晖,处处村头现紫微”;“农民得地耕耘乐,战士立功远近传”。《寄南征诸将》更以精粹的诗句记录和讴歌了这一历史巨变:

  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国贼军心惊落叶,雄师士气胜秋风。

  独裁政体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朱德用他大半生的奋斗,终于实现了“大好河山应革新,推翻封建属人民”,“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的夙愿。

  三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虽然年事已高,仍时时关心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关心人民生活,每年都用一两个月或三四个月时间到全国各地视察或调查研究,所见所闻,兴致而起或有感而发,写下许多诗词。这些诗词自然淳朴,不刻意雕琢修饰,有些诗平白得如同工作或生活记录。如1960年6月于视察途中写下的《飞过泰山》:

  泰山不算高,一千五百八。

  飞过两千一,它把头低下。

  有些诗句,看似写景,却寓意深刻,寄托他追求的境界。如1956年7月写于北戴河的《海量》:

  日暖风和海水清,海不扬波报太平。

  百川汇集成大海,大海宽怀永不盈。

  他赞美大海,以“大海宽怀”策励自己。在漫长的革命生涯里,他曾多次身陷逆境,但他忍辱负重,总能以宽广博大的襟怀化凶为吉、化险为夷。毛泽东曾赞扬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董必武曾以诗颂他“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陈毅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高峰泰岳万山从,大海盛德在能容。”他们都是以大海来赞喻朱德的胸怀。朱德的度量如海,襟怀博大,不仅缘于他宽厚平和的性格,也由于他的人生历练和文化认知。艰难曲折使他懂得革命队伍团结的重要,和谐的重要,顾全大局的重要,以及为了大局在一定程度上忍让包容的重要。

  1959年2月,他去广东省高要县视察,顺便游览了当地名胜七星岩,触景生情,写下《游七星岩》:

  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

  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

  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这首以景寓意,写出诗人对心怀坦荡、胸襟开阔、博大包容的赞美。这正是他追求的精神境界。

  由于朱德对1958年“大跃进”中“左”的错误提出批评,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居心叵测的林彪对朱德进行了恣意的攻击诬蔑,造成极坏的影响。在那种情况下,朱德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坦坦荡荡地做人。从他1962年元旦写的这首诗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的心情和淡定从容、荣辱不惊的境界: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朱德一生喜爱兰花,写过多首咏兰诗,赞美兰花品格高洁。1962年春,他在陈奇涵上将陪同下到井冈山视察,这是他1929年初与毛泽东率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第一次重返井冈山。一天,汽车在逶迤的山路上穿行,朱德叫车停下,到丛林深处采得井冈兰,即兴吟诗一首:

  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1963年春,朱德坐火车去西南视察,穿越大巴山时,南望巴山南麓的家乡,写下《鹦鹉曲·战斗乃心安乐处》:

  家在巴山南侧住,祖宗世代作农父。读书不成去从军,何畏迅雷急雨。五十年前别家门,为求真理前去。平生是戎马生涯,战斗乃心安乐处。

  1976年,朱德步入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已是九旬老人,经历了十年“文革”的风浪冲击,该是身心疲惫了,可是他不。元旦这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毛泽东新发表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雄浑高亢的旋律,激发他无限感慨,诗意盎然,写就了《喜读主席词二首》: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

  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

  而今势更旺,能不忆当年。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

  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这是朱德和毛泽东最后一次诗词酬唱,也是他最后的诗作。革命的风雷,依旧在他心中滚动;战斗的豪情,依旧在他心中激荡;事业的激情,依旧在他心中澎湃。朱德,和他亲密的战友毛泽东以及他们这一代人,就是这样的人生――为了挽救垂危的国家和民族,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掀风雷,燃烈火,也伴着诗歌。虽说时光飞逝,但他们的诗词,还萦绕在我们耳畔……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缘何认为曹操是大英雄?
·下一篇:访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揭秘主席不乘飞机真实原因
·特稿:“德厚流光”——纪念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文艺演出在成都举行(组图)
·郑丽天:“德厚流光”——纪念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文艺演出在成都举行(组图)
·特稿:“德厚流光”——纪念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文艺演出在成都举行(组图)
·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朱德:必须在党内坚持铁的纪律
·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南充召开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舒国康、竹枝强:缅怀朱德同志
·特稿:缅怀朱德同志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