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稿:毛泽东的第一篇军事文献《湘南运动大纲》 |
2008-09-23 12:16:59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
作者:何珍良 |
浏览次数: |
|
|
|
|
》的实施都搁浅,其原因是,革命力量不足,革命具体道路不明,革命形势瞬息万变。
1、中央按《湘南运动大纲》的意见决定以汝城为中心在湘南发动湖南秋收起义。
8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这个大纲对湖南秋收暴动的部署,依照毛泽东起草的《湘南运动大纲》中的意见,规定:“准备于不久时期内在湘南计划一湘南政府,建设革命政权及一切革命团体,在广东革命委员会指挥之下。现即须组织湘南特别委员会,受省委指挥,于交通不灵通时得有独立指挥此委员会所能活动的地方工作。特委:夏曦、郭亮、泽东、卓宣”。
8月中旬,毛泽东回湖南传达中央关于湖南秋收暴动精神时,情况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湖南省委为了与鄂南暴动协同动作,决定扩大暴动范围,“以长沙暴动为起点”,“夺取整个的湖南”【注:一九二七年八月十九日湖南省委关于秋收起义计划给党中央的报告】;另一方面,湖南军阀唐生智和许克祥内讧,湘南与长沙隔绝,湖南省委把《湘南运动大纲》的秋收起义计划改在湘赣边界一带发动,省委另行组织了一个“湘南指导委员会”指挥湘南暴动。毛泽东便留在省城研究以夺取长沙为中心的湖南全省秋收起义了。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失利后,在文家市决定转兵,毛泽东第一个目标是直奔湘南汝城,计划按《湘南运动大纲》实现湘南割据。
秋收起义举事不利之后,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苏先俊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毛泽东决定秋收起义部队退到湘南汝城,在那里占据湘粤大道,策应叶、贺北出广东。1927年10月中旬,毛泽东同志亲自率领团部、一个营又两个连,经邓县十都,一直走到邻近汝城、桂东附近的水口镇。水口镇是个商业集镇,交通比较方便,消息也比较灵通。工农革命军在水口镇住了好些日子。根据情况分析,此行主要目的在于探明南昌起义部队的去向和考虑能否在湘南立足的问题。
在水口镇,毛泽东听到两个重要信息,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东江的斗争已告失败,已无法调一团人赴汝城,更不可能再次北伐,工农革命军割据湘南的战略意义已失;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在汝城初步形成武装割踞之势后,国民党中央已调范石生的三十九军到汝城围剿,经历两次拉锯战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势单力薄,已经被迫转移,国民党三十九军进驻汝城,工农革命军在湘南地区又无法立足。于是,毛泽东同志又率领部队由水口镇向东折回江西,于十月二十三日到达荆竹山,随后由王佐派人接上井冈山。
四、《湘南运动大纲》的意义
《湘南运动大纲》是我党第一篇反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文献。在《湘南运动大纲》中,毛泽东第一次把 “上山”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具体化和系统化了,还设想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基本实践形式是武装割据,进而提出倘若斗争失败,革命武装应当上山以保存力量。虽然这时的毛泽东在党内还不处于领导岗位,他的主张还不能在全党居于指导地位,但是《湘南运动大纲》的思想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正确地界定了当时中国政权争夺中军队的决定作用,指出了到偏僻山区农村武装割据的革命方向,形成了毛泽东和中央最初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闪现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智慧火花。虽然后因各种原因《湘南运动大纲》的计划没有执行,但是《湘南运动大纲》对秋收起义后军事走向和湘南起义产生了具体的决定性影响,像一盏明灯在1927年的黑暗中照亮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
其一、以《湘南运动大纲》为基础的“文家市转兵”扭转了秋起义之后的事被动局面。秋收起义举事不利之后,1927年9月19日,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苏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