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王震老身边工作过十多年。2008年,是王老诞辰一百周年,也是我尊敬的前辈薄一波老诞辰一百周年,回想起王老和薄老的亲密交往,很难自已。
我是1982年底到中南海工作的,早晨上班比较早,晚上下班比较晚。薄老就住中南海,我们常常遇见薄老一早一晚在室外散步。他走得不紧不慢,警卫员在身旁拿个收音机,他便边走边听。无论炎热的酷夏还是寒冷的严冬,他几乎从未间断。那时,工作是忙,但主要是青春年少,自己还不知每天锻炼身体的重要,见薄老锻炼,只是很佩服他老人家的毅力和坚持。我们这些年轻人,遇见老人家散步时,总是提前下了自行车,推着走过。他见了,常常说:“嗨,别客气,你们走你们的。”慢慢薄老也认识我了,有时打个招呼,叫声“小李子”,问:“王老最近在忙些啥?”“他身体怎么样?”有时他索性停下来,问一点国际国内的大事,似在考问,也似自己在思索。
1982年9月,薄老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并且排在副主任的第一位,主持日常工作。在1985年9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前夕,中央决定提议王老进中顾委,并任副主任。那天,王老从中南海开会回来,带回的文件让整理,我发现拟定的副主任的名单中,王老排在第一位,薄老排在王老之后,仍任常务,但又发现王老用铅笔把薄老圈到了自己的前边。王老见我若有思索,笑了,说:“是我坚持的。薄老可不简单,他是个老资格,党的八大时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常常列席政治局常委会。他文韬武略出类拔萃,要不然能在阎锡山那里开出一片新天地吗?他是党、政、军、群、财、文等项工作样样行。我哪能排他前面?”但后来在公布选举结果时,王老仍然是排在副主任的第一位。王老说:“薄老很谦虚,他坚持这么排。我们俩都坚持,推来推去。但他说他是常务,有这个权力坚持这个提议。”王老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这就是老一辈,见了荣誉谦让得如此真挚。而现在的个别年轻干部争荣誉、争位置,甚至不择手段,这就是所谓的“代沟”吗?想起王老这次对薄老的评价,可不可以这么说, 薄老走了,也就是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里的最后一位重要成员走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王老和薄老都十分支持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大业。1984年春天,王老陪同小平同志到深圳、中山、珠海、广州、厦门、上海等地走了一圈,回来后给中央写了一个陪同考察的报告,概述了小平同志沿途的谈话,并谈了一些感想与建议。党中央很快在政治局范围内印发了这个报告。根据小平同志的提议,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召开了沿海部分城市会议,讨论进一步开放由北至南的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会议也印发了这一报告。王老和薄老都参加了会。那几天,两位老人家显得都很高兴。中间的一天会上,王老带回薄老在会上用便签写给他的一封短信:“王老:看了你写的随同小平同志视察工作的报告,得益匪浅!除得知小平同志在重大问题上的意见(在小平同志约谈中,我更加深了在你《报告》中某些观点的认识)外;我特别感兴趣的(或感到深刻的)是:小平同志在视察中,处处扣住、想到党的重要方针政策,并加深、发挥,其中特别:一、对外开放政策(在与我谈话时特别讲到与西方资本主义搞关系的意义);二、选拔三梯队问题;三、翻两番的意义等等。高!你的报告中作了较细的叙述(谈话行动的细节)……我建议加个按语,发各地。……这是我的一点较深的感想,特此告知。我说的是否对?拟在同你专此谈话时奉告、详细推敲!”此后,两位老人家又专门几次约谈了如何支持小平同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问题。 1993年4月,薄老在回忆这一情节时说:“有人说王震同志保守,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