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和他的表兄陈式周 |
2008-06-01 01:41:21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张 谨、陈国民 |
浏览次数: |
|
|
|
|
英法外交》、《德意志之复辟潮与其政治变迁》等文章。
周恩来这位年轻的革命家通过对英国形势的分析向国内的民众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政治、经济和外交的格局。他在1921年9月间连载的《旅欧通信》中写道:“欧战停后,世界上问题复杂,而最难处理之国,殆莫英若。其于内也,则罢工事件之层出,失业人数之增加,爱尔兰独立运动之搔扰,苏格兰威尔士地方分治之鼓吹,印度埃及变乱之相寻,中亚细亚受俄土之煽动,海外各属意见之不一。其于外也,则协约国最高会议、国际联盟、德国赔款、上西利西亚波德之争、小亚细亚希土之战、英法间最近之龃龋、对俄通商、英美问题、英日续盟。”他对英国的国际国内矛盾解剖得十分准确。
更应称颂的是周恩来把英国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介绍给国内。他在文章中指出:“本年因资本家谋低物价、减工资,各业人员起而抵抗为罢工之举者,更风起云涌,其中最惹人注意者,为煤矿工人罢工,时间近三月之久,人数达百万以上,所需求之条件,坚持甚力,英政府几经磋商,几经迁就,工人均不允许转圜。”我们可以想象出,国内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定会从这些文章获悉世界工人运动的最新经验。
周恩来甚至冒着被反动派追查迫害的危险,直接向国内报道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情况。他写道:“俄罗斯自1917年两次革命后,劳农政府外受到列强封锁之困,内遭各民族分立与叛乱之变,国情不安,民生凋敝,已达到极点……此为今日赤俄执政者所最焦虑之事。”
为避免反动当局的注意,这些文章都是周恩来先寄给陈式周,由陈式周向《新申报》推荐发表的,有些稿件甚至用了陈式周的笔名。在一个信封的背面上,周恩来写着“中国上海新闸路辛路永泰里八九九半陈式周先生拆转新申报编辑部”的字样。在另一个信封的留言上,周恩来写道:“如陈先生已迁往他处,能径直送新申报为叩。”从这里我们可看出陈式周怎样地支持他的表弟。
两袋见证亲情的资料
抗日战争刚开始,陈式周毅然谢绝了李鸿章家送他的一所花园洋房,主动中止了李家要其继续为师的聘约,回到了宝应。此时,他的三姑母陈氏带着周恩来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水巷口3号祖屋,已因外祖父吸食鸦片而被卖掉了,家境也大为中落。他深知这座房子的重要意义,筹集资金把祖屋赎回修缮,这就是现在的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望着修缮一新的祖屋,他多么盼望能有机会同表弟同游旧地,叙一下离别之情啊!
周恩来寄给陈式周的信函、相片、报纸、未发表的手稿,还有周恩来祖辈间往来书信、记叙周恩来幼年生活情况的资料,共有四五百页,它们被装进两个牛皮纸袋,上有陈式周写的说明。陈式周把两袋东西当宝贝似地随身带回家,并把它们放在屋内最安全的地方。宝应解放后,他到儿子陈莱官处靠子女工资度晚年,两包东西就放在老家箱子中。1958年办人民公社的时候,外甥范延禧从外地回到宝应,到离自家不到百米的舅舅家看看,翻了翻放在中堂屋中的书箱 (此时其余房子已被群众居住),在杂书中发现与周恩来有关的两牛皮纸袋资料,便拿了出来,还从箱中拿出一张1913年的上海报纸。
其时,范延禧正在南京一家工厂接受培训,培训班的负责人也看到了袋里的东西。考虑到周恩来的信(指周恩来书信选集中周恩来致陈式周的两封信)是珍贵文献,范延禧主动将信送交江苏省文物管理处。这信被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珍贵的历史文献之一”。其余东西,由于私人信件,且书法、文笔有可学习之处,范延禧便保存了下来。后来,范延禧在淮南化肥厂担任了工程师。
1966年8月28日晚,造反派到范延禧家去抄家,与范延禧同办公室的一名姓万的统计员(1965年他看过两袋材料)向范延禧提出要那两袋材料,范延禧说:“总理上辈的家信也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