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发展变化,老人总是展现出他特有的笑……
1982年3月2日,王老让蒋振云、谭立民和我去深圳调查研究,了解有关部委办落实王老指示和所建项目进展的具体情况,我才知道王老为经济特区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曾多次讲:“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办特区是中央的决定,是新生事物,没有先例,一定要搞好。”当有人怀疑搞特区是资本主义时,王老坚定地说:“不,搞特区,搞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不能否定!”他在此前不久来深圳视察时还鼓励市领导:“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你们可以大胆地试验,不要前怕狼后怕虎,那样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
王老是最早最积极支持邓小平改革开放和开办经济特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而且雷厉风行、注重实干。1979年7月,中央正式提出在深圳、珠海和汕头试办“出口特区”。这之后不久,当年年底,王老就带领国防工办主任洪学智及下属各部的领导近20人,到深圳实地考察。他同大家一起住在宝安县委招待所,吃在铁皮搭建的大食堂,指示他们各部要以当年冲锋在前的闯劲,以屯垦戍边的精神,率先在特区投资开发,创建自己的对外开放的窗口。他亲自帮着确定发展方向、筛选优先项目、调配急需人才,特别强调要注意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创造出高效率、高速度、高效益的奇迹,使深圳特区迅速有了第一批工业和国有大项目作为腾飞的基础。正是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央一些部和各地一批有实力的单位,纷纷带来大批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使这个现代化的经济特区迅速崛起,展现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形象。
我是第一次到深圳和沙头角“中英街”,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从沙头角回来的路上,当地一位青年妇女跟司机很熟,聊起他们许多乡亲每天早晨划船,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运到香港去卖,中午就可以赶回来。我不禁问道:“难道不怕你们跑到香港不回了么?”她带着欣喜的神情说:“现在都开放了,我们是享受两种制度的优越性,谁还想跑呀!”我回来向王老汇报,王老开心地笑了。
“改革开放来之不易!”
我是学历史出身的,总喜欢追根寻源。在问到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时,王老显得很兴奋。他说:“我们现在的对外开放政策,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就确定下来的一项基本国策,小平同志继承和实现了毛主席这一思想。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一定要对外开放才有前途,闭关自守只能造成落后。”
针对有些人责怪毛主席不早搞对外开放、思想保守、“闭关锁国”的说法,王老严肃地说,毛主席一点都不保守,早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就对我说过,革命胜利后,他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到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发达的美国去看一看,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建国之初,毛主席和党中央就希望同苏联、同美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同世界各国都建立外交关系,建立平等互利合作的经贸关系和友好交流。即使是在美国封锁我们、苏联卡我们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作了很大努力的。毛主席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就明确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学习先进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改进我们的工作。
王老说,小平同志在1978年的一次谈话中就说过:“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后来‘四人帮’搞得什么都是‘崇洋媚外’、‘卖国主义’,把我们同世界隔绝了。”小平同志还说:“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中央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