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本人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
2008-05-20 10:30:15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李 林 |
浏览次数: |
|
|
|
|
6岁。
任弼时是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举的“五大书记”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艰苦的条件下,任弼时落下严重疾病,并一直无法得到良好治疗,特别是在转战陕北的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
新中国成立后,任弼时曾赴苏联治疗,但他仍念念不忘公务,当病情稍有好转,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时值朝鲜战争爆发,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任弼时早已忘记自己重病缠身,早已把中央对他工作时间的限制置之脑后,每天拼命地工作,终因劳累过度而病发逝世。
听闻噩耗,毛泽东十分悲痛和震惊。这不仅仅由于任弼时是新中国成立后逝世的第一位党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更多的是由于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走过30多年的风雨历程,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同志加战友的深情厚谊。沉痛之中,毛泽东提笔题词:“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以表达对战友的悼念之情。他到任弼时住处吊唁并慰问其家属,叮嘱任弼时夫人陈琮英:“一定要抚养好孩子们,让他们好好学习,长大继承他们父亲的遗志。”
10月28日,中共中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由240多人组成的任弼时同志治丧委员会。同日上午,任弼时遗体入殓,并移灵至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接受各方友好、人民群众的瞻仰和吊唁。28日上午9时整,哀乐齐奏,毛泽东亲视含殓。他深情地凝视着老战友,铭记任弼时的最后遗容。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抬任弼时遗体入棺,并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9时半,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真、李立三、罗荣桓、刘伯承、张闻天、蔡畅、聂荣臻、吴玉章、滕代远、徐特立、薄一波、邓颖超、罗瑞卿、李维汉执绋,将灵柩移至劳动人民文化宫灵堂。上午10时,开始瞻仰遗容和吊唁。
10月30日上午9时,首都各界4万余人参加了任弼时的追悼大会。追悼大会由彭真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作简短讲话(相当于悼词),对任弼时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追悼大会后,上午10时起灵,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李济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执绋,任弼时的灵柩送殡至北京市革命公墓(今八宝山革命公墓)。由于当时革命公墓尚在筹建中,中央决定在任弼时墓穴选定修建之前,灵柩浮厝在大庙前安放。
1951年7月18日,任弼时的灵柩正式安葬,前往执绋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彭真等,灵柩在执绋者引导下,由公墓灵堂移到墓地。毛泽东亲笔为任弼时墓碑题写碑名:“任弼时同志之墓”。
1953年至1960年数次赴使馆悼念苏联和东欧国家领导人
20世纪50年代,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关系。毛泽东曾经数次赴苏联、波兰、捷克、民主德国等国驻华大使馆,吊唁各国逝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1953年3月,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运领袖斯大林逝世,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对此表示深切悼念,除派出代表团赴莫斯科出席葬礼外,在中国国内也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
3月4日,获悉斯大林病重,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高岗等前往苏联驻华大使馆会见潘友新大使,请其转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斯大林病情的关怀与慰问,并表示了对斯大林早日恢复健康的盼望。3月5日夜,斯大林逝世。3月6日,毛泽东致电吊唁,并偕同朱德、周恩来、林伯渠、张闻天、彭真、邓小平等,前往苏联驻华大使馆吊唁,面请潘友新大使转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斯大林无限沉痛的悼念和崇敬之意。3月9日,毛泽东发表悼念斯大林的文章《最伟大的友谊》。同日下午,在与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葬礼的同时,北京各界6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大会。在我国国内为外国领导人举行追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