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东将军,是周恩来总理身边最后一任秘书之一,曾任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在周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14日,纪老来哈参观《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革命史展览。纪老向本报记者深情回忆了在总理身边工作的八年时光,情到深处潸然泪下。
1968年至1976年,纪东将军陪伴着周总理这位世纪伟人度过了其生命中的最后八年时光,亲眼见证了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是如何鞠躬尽瘁,践行自己许下的“为人民服务”的诺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累:带着两大包文件住院
纪老坦言,周总理在外总是神采奕奕,背后却隐藏着外人无法获知的辛劳与疲惫。“有人说总理是累死的,这话一点儿不为过。”
说到总理的作息时间,纪老以1974年3月26日的日程表为例:总理下午3点起床,4点会见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晚上7点陪尼雷尔用晚餐,夜里10点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次日凌晨2点半召集民航总局负责同志商议工作,早晨7点到钓鱼台办公,中午12点去机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下午2点休息。整整23个小时,总理就是这样超强度地工作。而当时他已经是一个癌魔缠身的76岁老人!
纪老直言,这样的日程表在他的整个任期内绝不算罕见。“有一次总理跟我和另一个秘书说‘你们两个年轻人,轮班陪我一个老头子熬’。确实,对总理来说,凌晨两三点、三四点休息是常事,而且他从来没有节假日,连过年都不休息。有时他临睡前,会告诉我们必须在几点叫醒他。而每次叫他我们都是用秒表,不忍心早叫他一秒,但是不叫又不行,那时我们心里也很痛苦。”
1974年6月1日,身体已经很虚弱的总理不得不住院,但纪东称总理还是吩咐他把两个办公桌上的文件挑着急的收拾一包给他带着,后来他自己又带了一包。这还不算我们之后天天给他送的。“从住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这587天里,总理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做一次。就是这样,他还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召开会议40次,接见外宾的同时,隔壁房间已做好了抢救的准备。”说到这里时,纪老哽咽了。
气:为了国家忍辱负重
纪东在周总理身边的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周总理最苦、最累、最难的8年。而给纪老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周总理的忍辱负重,“总理曾跟我说,为了党的团结,有时领导人要忘记自己的屈辱,要以大局为重。”
纪东介绍,在周总理治疗期间,经常有人故意干扰,纪老举了一个例子,“1974年4月的一天下午,周总理正躺在医院接受输血治疗。在输液瓶中还剩不到1/4的药品时,周总理已经入睡。这时我接到王洪文的秘书打来的电话,通知总理到大会堂去开政治局会议。当时周总理睡得很香,我们不忍叫醒他,就想等他输完血再叫他,但是对方坚决不同意。当我们不得不叫醒总理时,总理感觉对方欺人太甚,但为了大局还是起床去开会了。事后听说,那次政治局会议,并没有特别重要的议程非周恩来总理出席不可。”
至今,纪老还保存着周总理的一份手迹影印件,那是周总理在最苦闷的时候,随手写下的《西厢记》中的四句唱词:“做天难做二月天,蚕要暖和参要寒。种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要晴干。”这一段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周总理在那个时期处理许多事情时左右为难的一种心态。纪老称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不太理解,为什么周总理在那个时期没有拍案而起,其实他能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处在那个历史时期。纪老坦言:“当时毛主席的威望已经达到极致,全国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已经是极端的狂热,那时总理只有保证自己在领导岗位上不倒,才能保护更多的人。而正是骨子里那种与民同忧乐、相忍为国的精神,使周总理在重重压力面前忍辱负重。”
关心黑龙江粮食产量问题
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