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恭听逆耳之言 |
2008-03-19 11:32:44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孟 红 |
浏览次数: |
|
|
|
|
到张二廷家做客。面对和蔼可亲的总理,张二廷将伯延公社遭受的灾情和公共食堂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一一如实地讲给周恩来听。周恩来一字不漏地听着,了解到了许多难得一见的一线实情。
临别时,张二廷依依不舍地希望周恩来以后还能经常来伯延走一走。周恩来表示:有机会一定还要来的,如果自己来不了,也一定会派人来。
周恩来没有失信,直到“文化大革命”前,他年年都派人到伯延调查,并且代表他看望这位敢说真话的农民朋友。
周恩来在伯延公社的调查时,看到革命老区的群众的贫困状况,感到十分震惊、痛心和内疚。后来,在1961年6月12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沉痛地描述说:“除了树叶、咸菜、野菜以外,就没有东西了,硬是没有存粮。”在调查过程中,他还发现,社员最不放心的是多征购粮食,害怕挤掉自己的自留地。当时,社员们恳切要求他当场保证“分下去的自留地再不要收回了,再不要拿自留地顶口粮指标了”。
周恩来认为:既然摸点,总要摸出个情况来,总要给他一些合理的保证。于是,他当着地委、县委、社委的同志说:“我可以保证。”
社员们又要求他以后能够每半年来一次,这样他们才能放心。周恩来回答说:“我个人能否半年来一次,还不能担保,有时可能忙于什么事情去不成,但是工作组总是要去的。”
通过对伯延公社的调查,周恩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发现1960年秋自己主持起草、11月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中关于开办食堂和保持部分供给制的规定,并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是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意见较集中、反应较强烈的两个问题。5月7日凌晨3点半,周恩来请秘书用保密电话将调查情况向正在上海的毛泽东做了汇报:
一是食堂问题。绝大多数甚至于全体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都愿意回家做饭。我正在一个食堂搞试点,解决如何把食堂解散好和如何安排好社员回家吃饭的问题。
二是社员不赞成供给制,只赞成把五保户包下来和照顾困难户的办法。现在社员正在展开讨论。
三是社员群众迫切要求恢复到高级社时评工记分的办法,但是已有发展。办法是:包产到生产队,以产定分,包活到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因此,这个办法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四是邯郸专区旱灾严重,看来麦子产量很低,甚至有的颗粒不收,棉花和秋季作物还有希望。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问题。
毛泽东对这些意见十分重视,连夜将这份汇报批转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与此同时,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真、胡乔木等也从各地向毛泽东寄去调查报告。这些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与周恩来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几乎是相同的,他们普遍不赞成办食堂,不赞成在分配上实行供给制。毋庸置疑,这些关键性问题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这次调查研究工作,为中共中央进一步修改《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做了重要准备。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