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周恩来110周年诞辰前一周。“世界瑰宝——周恩来国务礼品特展”在淮安开幕,120件送给周恩来的珍贵“国礼”揭开神秘面纱。这些“国礼”,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件背后都是一段中国外交发展的见证。
邮车运来大木箱
很多人不知道,这次的展出价值连城的“国礼”是用一辆邮车悄悄运到淮安的。
北京国际友谊博物馆收藏着周恩来收到的4000余件“国礼”,这次精选出120件来淮安展出。很多礼品价值无法估量,有些则是玻璃、陶瓷等易碎品,这些展品怎么运输是个难题。按以往运输文物的经验,用火车运安全系数更高。但搬上火车后,从铁路只能运到徐州或者南京,然后还得再搬上汽车,从高速公路运到淮安。多次装卸转运,反而不安全了。最后,淮安找了一辆运送包裹经验丰富的全封闭邮车,全程从公路运来了珍贵的国礼。工作人员先在“国礼”四周用棉花和海绵仔细包裹,装进包装盒,再打包放进6个大木箱,悄悄运上邮车。因为邮车里的东西都是“宝贝”,所以北京国际友谊博物馆和淮安市一共派了6个人押运。从天津到淮安,路上13个小时,这押运的6个人,小心得不能再小心。
国礼件件精美绝伦
礼品中最小的是两粒袖扣,这两粒一毛钱硬币大小的银掐丝袖扣是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赛拉西送给周恩来的。面积最大的是南斯拉夫比夫拉共和国元首送的一个2平方米左右大的壁毯。无论是非洲的木雕、欧洲的瓷器、日本的“七宝烧”,还是阿拉伯的弯刀,都做工考究,精美绝伦。
国际友谊博物馆国礼研究中心马先军主任介绍,能当“国礼”送出的,一般都是能代表本民族传统文化,代表特色工艺最高水平的工艺品,多数用料贵重考究。比如,展品中,1961年9月尼泊尔国王送给周恩来的“银浮雕湿婆庙挂屏”,上面至少有5个“国字号”:首先它是国王送的礼品;此外,上面的图案里包含了尼泊尔国教大神的化身像、国花、国鸟、护国神庙模型。据他估计,按照鉴宝的“行规”估算,这个漂亮的挂屏估价超过100万元。
见证中国外交成就
这次展出的国礼,苏丹喀土穆市政委员会主席阿卜杜勒赠送的首尾相连的“透雕九象”是用象牙雕成的,加蓬总统送的“双面人头鸟”是用石头雕成的,阿尔巴尼亚政府送的《顶水妇女像》是用麦秸做成的麦秸画……不管用什么材质,每一件国礼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外交故事。
其中最为抢眼的一份礼物,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送的一张他本人的签名照片。油画质地的照片,现在看来依然色彩鲜艳。在照片的银框上,有一个总统的徽章,还用英文写着“谨赠周恩来总理,祝您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尼克松的礼品,是中美破冰的见证。
而展品中的乒乓球拍则揭示了周恩来“乒乓外交”在中美外交破冰中的重要作用。这副深蓝色的球拍,中心图案是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上面用英文写着“和平时代”。1972年10月美国商人霍弗把球拍赠送给周恩来,表达他对周恩来成功导演“乒乓外交”的敬意。
周恩来一件礼品没留
最后一个送给周恩来的展出礼品,是1976年1月来自联邦德国的一个啤酒杯。在此前的20多年里,周恩来收到的“国礼”,据介绍有4000件,这些都是指明送给周恩来个人的,很多礼品上甚至还专门刻下了周恩来的名字。但数千珍贵的礼品,周恩来自己一件都没留,哪怕是一块手绢、一本书,全部交公。
2月26日,周恩来的侄子周秉钧在展览现场告诉记者,这些礼品周恩来基本都只在他接受礼物的时候看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