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与两部关于李自成小说的不解情缘 |
2008-02-02 10:14:09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程世刚 |
浏览次数: |
|
|
|
|
民大起义的有关史料,阅读了大量的古籍,查阅了各种正史、野史、地方志和明清人的文集,并把搜集到的材料分门别类地摘抄成2万余张资料卡片,但未着手写作。
上海解放后,姚雪垠读了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受到很大启发。《李自成》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深受毛泽东关于农民战争问题论述的影响,既体现了毛泽东所论述的关于农民战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同时也是对毛泽东思想中有关论述的进一步发挥。姚雪垠曾经强调说:“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没有我的今天;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李自成》;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这个旧社会来的小说作家新的艺术生命。解放前我之所以对写《李自成》空有兴趣而未着手写作,不仅因为没有生活保证,而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武器去驾驭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使他对历史资料有了重新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李自成》的主题思想。姚雪垠说,《李自成》的创作意图便是通过李自成起义“写出明清之际的阶级斗争”、“写出我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和农民战争的—般规律”。这无疑是毛泽东关于李自成的论述在文学作品中生动的表述形式。
1957年,姚雪垠开始着手撰写《李自成》,6年后该书第一卷得以出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白话历史小说,它一经出版就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巨大的热烈的反响。初版的30万册很快被抢购一空,再版的2万多册也在许多地方脱销。《李自成》第一卷出版后,为感谢毛泽东的关怀和肯定,姚雪垠拿着样书,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邮局,寄给了毛泽东。毛泽东读完《李自成》第一卷后,便对这部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李自成》这部历史小说,既深入了历史,又跳出了历史,是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1966年7月中旬,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当中,毛泽东将身为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南局代理书记的王任重叫到身边,特意嘱咐他:“姚雪垠的《李自成》分上、下两册(当时姚雪垠并无写作五卷本《李自成》的完整计划,毛泽东认为此书仅上、下两册)。上册我已经看了,写得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委,对他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第二天,王任重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宋侃夫,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武汉市委立即采取了有效保护措施。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许多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受到严重冲击,姚雪垠也未能例外。当“造反派”逼着他承认《李自成》是大毒草时,他理直气壮地拒绝了。有一天,造反派闯进他的家,他非常害怕那些写《李自成》的参考书籍、资料、笔记、卡片被抄去。那样的话,《李自成》的写作就很难继续下去,他大半生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他的那些资料造反派竟然没有动。对此,姚雪垠心中一直迷惑不解。直到1977年王任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他才知道毛泽东下指示要对他进行保护的事情。由于毛泽东的保护,姚雪垠的那些图书、资料、卡片才没有被抄走,他这个“极右”分子也没有受到严重的冲击。毛泽东的保护,给姚雪垠继续创作提供了条件。
《李自成》的第二卷大部分初稿是1965年以前写的,小部分是1972年以后补写的。初稿全部完成后,他又用一年多时间,对全部第二卷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由于“四人帮”把持文坛,指定了一些他们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创作规律”,《李自成》第二卷的出版及三至五卷的写作受到严重干扰。
1975年10月,姚雪垠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汇报了自己的写作工作,信的结尾写道:“敬爱的毛主席!我原先除写《李自成》之外,还有一个写太平天国的计划,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今转眼间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