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老总的一盆“苦累”下训令 |
2008-02-15 11:24:37 |
来源:人民政协报 |
作者:余勇 |
浏览次数: |
|
|
|
|
旧社会,北方穷苦人家用野菜、树叶同糠或玉米面拌在一起蒸食,称其为“苦累”。
1942年,我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发生了罕见的旱灾,再加上日军实行的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边区经济遭遇到严重困难。许多老百姓背井离乡,出外逃荒,许多人要靠上山剥树皮、捋树叶,碾成面面充饥。八路军部队也以黑豆、麦麸充饥,由于缺乏油盐菜等营养,一个时期,疟疾、痢疾、回归热等延续流行,许多战士还得了夜盲症。
一天,炊事员采来一些杨叶,拌上一点玉米面给聂荣臻司令员蒸了一小盆“苦累”。他端起来,沉思片刻,又放在桌上,问炊事员:“这杨叶是从哪儿捋的?”炊事员说:“是我们从山坡上的树上捋的。”聂荣臻发火说:“你们知不知道,老百姓早就断粮了,村里的群众就仗着这些杨叶度荒,你们捋来,老百姓吃什么!”说完,他就吩咐把这盆“苦累”送给机关伤病员吃。
随后,他摇起电话,指示军区政治部,马上起草一个训令:部队所有的伙食单位,一律不准采摘杨叶、榆叶,也不准在村庄周围挖野菜,这些东西要留给驻地群众。
聂荣臻说:“人民子弟兵绝不与民争食!”
这个特别训令在边区群众中引起不小震动,边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与老百姓纷纷来到军区司令部,恳请聂荣臻收回训令。
群众说:“抗战之前,山上的树都是地主的,不准穷人捋树叶。八路军来了,实行减租减息,穷人才能上山捋叶,可是,眼下闹饥荒,为我们争得生存权利的八路军却不能上山捋叶,这怎么行呢!”
聂荣臻向群众解释八路军的纪律,同时告诉群众,军区领导机关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荒问题。为了渡过难关,不少干部把组织上发的保健费、残废抚恤金拿出来改善集体伙食;营级干部取消乘马,军区首长也尽量少骑马,杀掉一些马给战士们吃,并送给群众一部分;各军政干部还亲自下厨房管理伙食。
当时,物资极度缺乏,为减轻人民负担,在灵寿县牛庄村召开的军区供给会上,供给部提出团以上干部少发一套单衣,一双布鞋,营以下干部和战士少发半套单衣的减发夏装意见,结果,出现了争议。于是,供给部部长查国祯带领大家骑上马,去平山寨北村军区司令部,向聂荣臻请示。
聂荣臻对大家说:我们不能再加重人民的负担了,衣服破了还可以补,老百姓做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我们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易县紫荆关、平西地区,有的老百姓连衣服都没有,全家人整天围着火盆,冻得不敢出门,有的一家几口人,只有一条破棉裤……说到这里,聂荣臻哽咽说不下去了,许多人都低下头,流出了眼泪,会场一片哽咽声。
边区人民看到自己的子弟兵饿着肚子,不与他们争食,还要训练、打仗,非常感动;边区政府的同志也说,“一定要保证部队的供应,我们部队要打仗啊!饿着肚子怎么行呢!”而聂荣臻心里也时刻都惦记着边区百姓的疾苦,他曾特别嘱咐下属:凡是讨吃要饭的孩子路过军区机关驻地,一定要把孩子们叫到机关食堂,让他们吃一顿饱饭,并作为一项制度执行。
军民鱼水,亲如一家。几十年后,老区的百姓还亲切地称聂荣臻为“我们的聂老总”,提起抗战时期的往事,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