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关心保护敦煌莫高窟轶事 |
2007-08-31 15:38:44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张自智 |
浏览次数: |
|
|
|
|
花岗石砌体代替了唐代文献记载的“虚栏”。层层叠叠、巍峨壮观的坚固栈道为工作人员和中外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畅通便捷的交通通道。这使敦煌莫高窟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中迄今保护最好的石窟,也成为周恩来关心和保护敦煌艺术的不朽丰碑和历史见证。
十年动乱 亲签文件保护莫高窟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周恩来利用做政府工作报告的休息间隙,邀请常书鸿到休息室,向他询问了敦煌莫高窟正在进行的抢修情况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常书鸿向周恩来汇报说:“莫高窟进行的大抢修工程一切进展顺利,同志们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力争在1966年莫高窟建窟1600周年纪念活动时完工。”周恩来点点头说:“这很好,在那时候完工,莫高窟将又是一个新面貌向世人展示,敦煌文物保护和研究又是一个新的开端。”他认真地叮嘱常书鸿说:“在抢修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文物,不能让敦煌壁画和塑像受到损坏,一千几百年了,保留下来不容易,一定要小心谨慎。”常书鸿没想到周恩来在百忙之中,连开会期间还这样惦记着敦煌艺术,他心情激动地聆听着周恩来的谆谆教导。周恩来还说:“敦煌工作不是一辈子所能做完的,必须子子孙孙都在那里继续努力工作,才能完成。”常书鸿向周恩来保证说:“请总理放心,我一定把您的指示带给敦煌全体工作同志,一定要把敦煌文物工作当作祖祖辈辈一代接一代的事业干下去!”
1966年2月份,历时3年的敦煌莫高窟大抢修工作基本完工。面对修缮一新的莫高窟,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全体工作人员精神振奋,喜上眉梢。大家在常书鸿的领导下加紧了壁画临摹和文物研究工作,为拟定举行的纪念莫高窟建窟1600周年活动做积极准备。
3月,为了筹备举行敦煌莫高窟建窟1600周年纪念活动,常书鸿来到北京向文化部汇报了筹备情况,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接见了他。常书鸿向郭沫若汇报完工作后,恳请郭沫若亲临敦煌主持纪念大会。当时已年过70的郭沫若高兴地答应了常书鸿的邀请,并很热情地说:“周总理对敦煌文物工作很重视,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总理的厚望,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把敦煌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搞得更好!”并现场欣然挥毫,为莫高窟写下了“石窟宝藏”、“三危览胜”的题字。
在北京汇报工作期间,常书鸿还把拍摄的一整套敦煌石窟维修加固后的照片和一本自己编辑的《敦煌壁画艺术》画册通过文化部的同志转交周恩来,向他汇报敦煌石窟的维修加固情况,并表示希望周恩来有机会来敦煌指导工作。让常书鸿又激动不已的是,就在他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王冶秋专门打来电话说:周恩来收到他转交的照片和书很高兴,鼓舞他进一步干好敦煌的文物工作。周恩来说,敦煌是西出阳关的名城,是他向往已久的地方,有机会他一定去敦煌参观莫高窟,看望大家。
然而,就在常书鸿和文物研究所的同志们正热情百倍地投入工作,筹备即将举行的敦煌莫高窟建窟1600周年纪念活动时,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使一批珍贵文物古迹瞬间变成了宣传封建迷信的大毒草。在这种形势下,本已筹备好的敦煌莫高窟建窟1600周年纪念活动也只好停止举办了。
1966年10月,江青在接见首都红卫兵时公开叫嚣说:“敦煌艺术没什么可以继承的东西。敦煌艺术是精神鸦片!”这无疑给敦煌艺术判了死刑。
于是,被煽动起来的红卫兵从北京、从兰州、从酒泉、从敦煌,气势汹汹地杀向莫高窟。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一一被揪出来批斗,研究所的工作陷入了困境。然而,更严重的是,一场灭顶之灾危及敦煌莫高窟了。
1967年夏天,敦煌县武装部、公安局和敦煌文物研究所同时接到兰州大学敦煌籍学生拍来的电报:兰州大学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