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与明史研究专家吴晗的《朱元璋传》 |
2007-12-08 14:32:06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杨建民 |
浏览次数: |
|
|
|
|
结局的推断,这篇文章也有了回应:“果然,在回到北京以后,再细翻《明实录》,居然查出,又过了多少年,彭和尚被明朝军队所擒杀。这样看来,他并没有逃避,一直革命到底,斗争到底。”“在我的书里面,不但看法是错误的,连史料也是不完备的。”
如此看来,这部《朱元璋传》就有按照毛泽东的指示,重新予以理解和修改的必要了。在与毛泽东交谈和读到毛泽东的信之后,吴晗开始了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的学习。他细读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认识了国家的意义、阶级的意义;他还认真阅读了《毛泽东选集》,对马克思主义如何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他尤其感到,从毛泽东的著作里,他“懂得了辩证法的运用”。通过这些学习,他说:“我不再赞叹彭和尚了,我已经应人民的征调,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服务。”
在这段时间里,吴晗一面紧张工作,一面思考。从“赞叹彭和尚”的功成身退,到进政府为人民服务,这中间有了很大的转变。所以,吴晗并未立即开始动手修改《朱元璋传》,而是“蹉跎”了5年。到了1954年4月,吴晗才下定决心,挤出时间,按当时的思路和对毛泽东指示的领会,开始重写《朱元璋传》。
这是第三次修改这部书了。因工作繁忙,吴晗断断续续用了一年的时间,将书稿修改完成。可是,面对时代的进步,吴晗反倒没有信心起来。所以,这次修改稿并没有正式出版,而是油印了100多本,分送给各方面专家及朋友,以听取意见,当初提出意见的毛泽东当然在其中。
当时反馈回来的意见,多和时代潮流相关。很多学者指出这个本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得还不够。对此书分量最重的意见,自然来自毛泽东。毛泽东认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是该肯定的,应该写得好点,不要写得那么坏(指朱的晚年)。
这,也许是吴晗始料未及的。
吴晗当初写这部书,除经济原因外,政治上就是为了“影射蒋介石”,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既然如此,对朱元璋的描写,怎么会好得起来?何况朱元璋后来诛杀大臣,祸害百姓,用锦衣卫等特务手段制造社会恐怖,大兴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的情况,正史、野史均有充分记载,这也是吴晗当初选他出来作为反面人物,以讽时世的基点。可眼下,毛泽东提出这样的意见、建议,几乎有着使《朱元璋传》基点动摇、伤筋动骨的味道。
四
以阶级关系、阶级矛盾的眼光分析不够,再加上毛泽东的被吴晗概括为“对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不够全面”的意见,使吴晗十分为难。以他当时的观念,以他所受到的严格的历史学研究方面的训练,一下子要将这些意见建议消化、吃透,并立即改正过来,显然有太大的困难。
此书对史料的运用大约已经很充分了,现在主要是思想、角度,就是如何来看待和运用这些史料的问题,这的确使吴晗更难措手。因此,等到下决心修改《朱元璋传》时,已是再度“蹉跎”了9年之后的1964年。
1964年2月,生病休假中的吴晗,开始了对该书的第四次改写。因为时间充裕一些,每天都可以动笔,经过两个多月,《朱元璋传》终于定下稿来。
在定稿的“自序”中,吴晗还谈到了重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想通过对这个具体人物的叙述,了解这个人物所处的时代;通过对这个具体人物的总结,提供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尺度……”
那么,这个定本,与先前的本子相较,有哪些明显地修改呢?在《由僧钵到皇权》这个小册子里,吴晗对朱元璋一手制造的胡惟庸、蓝玉等冤案,做了详细地揭露;记录了他以此诛杀臣属就达5万人之众,以致“杀得全国寒心,出现了人人战战兢兢”的局面。此次改定本中,虽然仍存留下被杀的重要大臣名单,及其他被滥杀的大致人数(10多万人),但却对朱元璋的这一行为做了一番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