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制胜法宝—毛泽东《论持久战》问世记 |
2007-12-04 10:38:34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霞 飞 |
浏览次数: |
|
|
|
|
泽东决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八路军新的战略方针。会前,毛泽东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这就是:在武汉、徐州等地一旦也失守的情况下,为了坚持持久抗战,八路军应该有足以影响全国抗日全局的动作。这个动作实质上就是:敌进我进,即在日军向我南部大举进攻的时候,我八路军也向敌后开进,在敌后建立更多的能够独立作战的抗日根据地,形成长期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这一方针。
后来,毛泽东的这一方针虽然有具体的调整,但基本思路没有变。敌进我进,使我军在日军向南大举进攻的时候,开入敌后,在敌后展开,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不仅立住了脚,牵制了日军,支持了全国的持久抗战,而且为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很快发展壮大起来奠定了基础,也使毛泽东进一步摸索到了持久抗战的规律。
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徐州失守,意味着中日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的下一步行动有两种可能:一是主力转向华北,专门去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一是继续向南进攻,打武汉、广州。对日军动向的准确判断,是确定我党战略方针的基础。同时,到徐州失守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十个月,各种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可以认识到其规律性的东西了。毛泽东开始集中一段时间,静下心来分析时局的变化。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回忆,那段时间,毛泽东白天在院子里踱步,常常因深入思索某个问题而忘记了其他。晚上,毛泽东阅读各方面的来电,研究全国的军事局势,彻夜不眠。
通过对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情况和国民党正面战场情况的分析,毛泽东开始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全国持久抗战的思路,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要广泛发展;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要保存主力。中国能够保存和发展军事力量,是持久抗战的根本。
面对不利于抗战的论调,毛泽东准备认真回答;写作时入了神,连烤焦了鞋都没有察觉
日军占领了一批大城市和中国北部大部分领土后,国内对抗日战争的不同看法就出现了。这些论调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亡国论”,这种论调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和日本人打仗,必然失败。还有一类是“速胜论”,持这种论调者幻想依靠国际援助来打败日本。他们认为,国际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外国会援助中国的,中国可以在三个月内打败日本人。共产党内也有人认为,日本人不值得一打,我们很快就会打败日本人。上述两种论调,在国内流传很广,影响着抗日大局和人们的情绪。
毛泽东明白,这些论调是错误的,危害是很大的,他决心要驳斥这些论调。但是,马上驳斥这些论调,还有困难,一是他太忙了,抽不出时间认真地研究问题,而要有理有据地批驳这些不利于抗战的论调,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二是他此刻的理论准备还不足,特别是对于现代军事理论,他要认真地钻研一番才能把道理讲透。三是光是批判“亡国论”和“速胜论”还不行,现在需要的是正面地系统地阐述正确的道理,同时批判上述错误论调,而对此,他还没有充分的准备。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认真地回答抗战以来的重大问题呢?毛泽东决定,成立一个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吸收中央一些领导人、中央一些重要理论干部和军事干部参加,大家共同读书,共同研究问题,以便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最后形成系统的正确的理论。在毛泽东提议下,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很快就成立了。研究会专门研究当时国内外的大事和抗日战争的重大战略问题,以研究全局、讨论战争的战略为主要形式,以期形成正确的战略认识。这个研究会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很是活跃了一个时期。参加者学习、讨论都十分认真,不同看法都可以提出来讨论。有时对某种认识一直讨论到深夜,大家肚子饿了,就在毛泽东的住处弄点吃的,吃完了继续讨论。
一段时间的学习讨论后,毛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