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人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革命的,就我们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当然也包括八路军再内,四川人、湖南人、江西人最多,现在的高级干部也大半是这三个省的人,所以我说,喜欢吃辣椒的人大半是革命的。”毛泽东说到这儿,自己笑了笑,似乎感到这说法有些勉强。“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喜欢吃辣椒吧?”客人温和的问。“我没有作过调查没有发言权,听说,德国人也有喜欢吃辣椒的,他们两人可能也吃辣椒,喜欢吃辣椒,或者喜欢吃类似辣椒的东西,如芥末一类。”毛泽东夹一块红烧肉送到客人面前,转了话题,说。“你尝尝这红烧肉,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客人尝了,赞不绝口:“这道菜油而不腻,香甜隽永,吃下肚去,感到浑身舒畅妙极了!”“这是一道好菜,百吃不厌,有人却不赞成我吃,认为脂肪太多,对身体健康不利,不让我天天吃,只同意隔几天吃一回,解解搀,这是清规戒律。革命者,对帝国主义都不怕,怕什么脂肪呢!吃下去,综合消化,转化为大便,排泄出去,就消逝的无影无踪了!怕什么!”“主席先生综合消化能力强,这样健康的身体是少见的……”客人用筷子夹了一些红辣椒送到醉里,品尝一下,说,“这辣椒和辣,但是味道很好,里面是不是放了什么作料?”“没有,只是用盐腌了一下。”“好吃。”客人又夹了一筷子辣椒吃。“可以说,我们志同道合,不仅在哲学观点上接近,在饮食方面也靠拢。秘鲁和中国虽然距离万里之遥,正象唐朝诗人王勃所说的那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客人向毛主席告别。毛主席兴趣特别浓,心情十分愉快,亲自送到门口,依依告别,这里星斗阑珊,长安街上行人稀少,已过了夜晚十二时了。
毛泽东单独接见一位外宾,畅谈这么久的时间,并且共进晚餐,精神这么愉快,据我多年接近主席并陪主席接见外宾来看,是少有的。
岂止是少有的。我看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吧。毛泽东遇到有人与他讨论哲学的机会,讲到他饭碗你来了,趁此机会饱啖一餐红烧肉,谈论一下辣椒与革命之道,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也。
红烧肉即“东坡肉”,并不是毛泽东的家乡菜,毛泽东在家乡韶山湘乡东山学校读私塾和小学时,只有砣子肉。(带皮肥肉,煮到七成熟,不放酱油,几粒豆鼓,加白辣椒或干萝卜丝下锅炒一下,炒出油,二大碗算是待客佳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的蛋糕席就有两大碗这样的肉。)毛泽东爱上红烧肉是1914年进了湖南第一师范以后,第一师范是一种免费并供给学生膳食的中等师范学校,膳食水平并不太低,每周打一次“牙祭”,据毛泽东的同班同学周士钊和蒋竹如的回忆,时间是星期六的中餐,是用湘潭酱油(老抽)加冰糖、料酒、大茴(八角)慢火煨成,肉用带皮的“五花三层”,八人一桌,足有四斤肉,从这时起,毛泽东就爱上了这个菜,他确实对于烹饪并无研究,甚至一窍不通,但他认为这个菜可以补脑,现代研究者聂风乔据一些资料分析,肥猪肉、瘦肉、肉皮为原料的“东坡肉”,经过料酒、冰糖的烹制,脂肪的性质,产生了质的变化,确实是美味佳肴,保健食品。
毛泽东是湘潭人,但他的家乡韶山是湘潭、宁乡、乡湘三角地带,他母亲是乡湘人,他的口味基本属乡湘型。
周而复所说的“凉拌辣椒”是不对的,毛泽东吃的叫“剁辣椒”,用新鲜的“五爪朝天椒”,手工剁碎,加碗腌浸,放在质量极好的双釉习水坛子里,可以保存一年,又辣、又鲜、又脆、现在在长沙市的“剁辣椒”,加了防腐性的添加剂,做工又粗糙,风味全失了。毛泽东吃的剁辣椒,显然是自制的,香而略带鲜味,周而复所说的巴西辣椒,我国海南省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名叫米椒,生吃极辣,该辣椒又叫断肠椒,即是吃多了可以把肠子辣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