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香国里伟人情: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爱花的故事 |
2007-12-26 12:31:53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何泽中 |
浏览次数: |
|
|
|
|
花为天地之灵物,人为万物之灵长。
人之爱花,或藉此消遣赋闲,或藉此赏心悦目,或藉此怀德明志。花有品之高下,不同的花卉,不同的人品,不同的心境,寄托和体现的主体精神和情感又不尽相同。伟人同样爱花、赏花、感悟花,与之交流、与之沟通,寻找那相通的灵性、高尚的品格、独有的气韵,言不明言之事,达不直达之意,显不张之志。
毛泽东爱花:诗文相随显伟人之大爱
毛泽东有一阕著名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阕词是毛泽东喜爱梅花的最好写照。
毛泽东喜爱梅花。瞻仰过毛泽东遗容的人大都看到过,在毛泽东纪念堂里,水晶棺前摆放着五盆梅花。这是根据毛泽东生前酷爱梅花的性格而摆设的。毛泽东生前,无论是居室还是工作室,都要摆上几盆梅花。
毛泽东不仅喜爱梅花,还喜欢许多其他的花,留下了许多关于花的诗词句。1906年,毛泽东13岁时曾写《咏指甲花》诗,他说“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赞其“叶小枝又弱”、“惟婢傲火天”。战争年代里,他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扭转乾坤的气概,写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咏菊佳句。他在1949年的《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有“落花时节读华章”之句,在他手稿之初曾为“暮春时节”,后改为“落花时节”。春末夏初,仍是花繁时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英缤纷的日子,读美丽的诗句,诗花人相悦。他写《蝶恋花·答李淑一》,为“我失骄杨君失柳”,让“吴刚捧出桂花酒”。他笔下有过“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以梅品格悼赞亡友。他曾诗赞“桃花岭上风”,也曾诗评陶渊明“桃花源里可耕田”,还曾诗叹屈原“艾萧太盛椒兰少”。1966年6月,“正是神都有事时”,他却“又来南国踏芳枝”。他希望伟大祖国“彩云长在有新天”、“江草江花处处鲜”。
毛泽东还在不少地方称赞过牡丹,提倡“牡丹精神”。
战火纷飞的延安,毛泽东几次和周恩来、朱德偷闲到当地的万花山欣赏牡丹。万花山,因多牡丹又称牡丹山,距延安城南20公里。1939年和1940年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曾两次来这里观花。据有关回忆文章说,领袖们穿行于牡丹花丛,评评点点,兴致盎然,还不时地凑近牡丹嗅嗅花香,什么战争呀,“围剿”呀,好像都抛在了脑后。毛泽东在听了有关牡丹的传说后,还对当地的同志说,这里是一座天然大花园,是我们民族的财富,一定要保护好,不要使牡丹受到侵害,待赶走了日本鬼子,解放了全中国,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公园、疗养院,作为劳动人民休息、游玩、娱乐的场所……“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曾指示把住所院里的盆花都撤了,惟独留下几株大牡丹。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要留下牡丹,他却说要树立一个对立面。并讲起了故事,唐朝有个武则天,有一天她下了道命令,叫御花园的百花在一个早上统统开放。其它的都遵命开了,惟有牡丹不开。武则天一见大怒,喝令太监把牡丹连根掘起,推出午门斩首。结果刀劈不折,斧砍不断,又架火烧,也烧不死,无可奈何,只得弃置路旁。而牡丹却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于是,我就把它请到这里来了。工作人员问牡丹为什么不开。毛泽东告之,这个老太婆的命令不对,违反了自然规律, 牡丹就是不听她的。工作人员又问这是不是真的。毛泽东说能照牡丹那样做就行了,我们应当向牡丹致敬。牡丹劲骨刚心,不畏强暴,勇往直前,正是毛泽东所提倡的精神。
毛泽东是爱花人,也是护花人。在延安时,有一次,勤务员在王家坪桃园折了三根桃花枝,插在毛泽东房间里,供毛泽东观赏。但他看到后,便把勤务员找来,问明了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