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总理的后事 |
2007-11-28 21:06:30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韩宗琦 |
浏览次数: |
|
|
|
|
像正常情况下用热毛巾敷,只能用肥皂把胡须软化些,不赶时间,慢慢地刮,绝对不能刮破,哪怕刮不干净都可以。直到他们完全理解了,才开始让他们着手工作。最初,薄师傅一边伤心地哭一边颤抖着手工作,但她怎么也刮不下胡须,只好由朱师傅继续。朱师傅忍住悲痛,小心翼翼地用了近一个小时才把脸刮完,没有丝毫破损,这时在场的所有人才松了一口气。
朱师傅在总理生前多次建议,甚至在1976年元旦前夕还托人给总理捎口信要为总理理一次发,干干净净过个年。总理不忍让朱师傅看到自己病重的模样而伤心流泪,始终不同意朱师傅到三〇五医院为自己理发。
那天,朱殿华师徒来到北京医院,第一次见到重病后的周总理,他们一进门热泪就夺眶而出,不停地抽泣着。他们绝对没有想到总理竟然被疾病折磨成这个样子:浑身瘦得皮包骨头,脸颊凹陷,头发稀疏蓬乱,满脸胡茬,苍白的脸上满是褐色的老年斑点,朱师傅曾为之服务了几十载,他敬重的、风度翩翩的总理几乎使他一时认不出来,俗话说:已脱了形!
此时的朱殿华师傅历历往事涌上心头:他绝不会忘记在那疯狂的年代,北京饭店同样是大字报铺天盖地,造反派批判他,叫他靠边站,剥夺他理发权,更不让他为中央领导人服务。一次,周总理到北京饭店理发,上面指定一个不熟悉总理的人为他理发。这位理发师费了好大的劲儿就是刮不了总理的胡子。结果,这个理发师自己搞得满头大汗,手也发抖了,硬是完不成任务,只好就此罢休。周总理批评了造反派,找饭店领导耐心地谈了话:朱师傅是一个理发师,他的技术好,年轻人(指造反派)还没掌握熟练的技术,为什么要夺朱师傅的权?就这样,没有多久,朱师傅被解放了,恢复了工作。
朱师傅非常熟悉周总理的发型,没用多少时间就理完了发,此时才显露出总理平时的面容。然而长期受疾病折磨的总理,比主持四届全国人大时又瘦了许多,两眶两颊塌陷得厉害,显得两侧颧骨非常突出。我和马燕龙大夫商量,并传达邓姨对总理整容的要求,邓姨说:“恩来长期处在病中,还得保留点病容才好,不宜修饰得和健康人一个样。”马大夫在整容方面是个高手,听了老人家的意见,他心中更有数了。他从解决凹陷部位开始,用棉花垫高眼球和两颊,边做边征求大家意见,直到大家满意为止。然后是面部着色。考虑到灯光的强弱与着色的关系很大,遗体面部着色后不能变动,而灯光的变化很大,所以着色要适合灯光变化的要求,经过反复修改才最终完成。最后进行全面整理,直到覆盖党旗,把遗体安放在花丛中为止。
深夜11点钟,经过理发、穿衣、整容及化妆后的总理遗体被安放在北京医院那只有几十平方米、条件极其简陋的太平间里。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中央新闻电影纪录制片厂的记者们纷纷赶到医院来拍摄镜头,直至后半夜才结束。
很多熟悉周总理的人都常说,“世界上最忙的人是周恩来,最辛苦、工作最多的人是周恩来”,“总理一生最后的十年是最艰难,受疾病的折磨最痛苦的十年”,可如今,他已经安睡,长眠不醒了,再想看见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不再可能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时,摄影记者和录像师正在从不同角度拍摄总理的遗容。想到再过两天遗体就要火化,总理的骨灰就要洒在祖国的江河湖海里了,我心中更是悲痛欲绝……
突然想到天快要亮了,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耽误遗体告别仪式了,我马上擦干眼泪,安排医院护校第四期的同学们整理打扫告别大厅。他们行动非常迅速,十分认真地把总理遗体周围摆放的君子兰的叶子一片片都擦拭得干干净净。为保证总理的遗容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我们还经常测试室内温度,随时由马燕龙大夫整理遗容。
最后的告别
1976年1月1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