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尾村里,身材瘦削、满头银发的89岁高龄的谢辅龙老人谈起当时聂荣臻元帅率领红军进驻水尾的情景,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集资财的故事,记忆犹新。老人说,当时红军一到水尾,就镇压了村里的三个民怨极大的土豪劣绅,把他们的不义财物分给村里最穷最苦的群众。红军还在村里建立了水尾第一支赤卫队,有20多人。聂荣臻每次都安排两三个红军带领赤卫队队员到村头的五龙山、鱼嶂一带为红军筹款筹粮。有一次,水尾赤卫队到宁化县一个叫鬼岩村的地方,协助当地打击了一个民愤极大的土豪,将其布、谷一部分就地分给穷人。赤卫队队员走的时候,鬼岩村的村民送了一程又一程。后来,鬼岩村的农民还主动挑谷子送到水尾向红军交军粮,支援革命。
叶剑英在水尾筹集军粮
1933年6月,闽赣省在黎川县成立闽赣省军区。11月闽赣省党、政、军机关迁驻建宁,任命叶剑英为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兼任建宁警备区司令员,司令部设在建宁城南街巷丁家屋。叶剑英一边指挥各部红军作战,一边帮助组建建宁地方武装,配合红军前线作战。1934年3月2日,叶剑英电告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建宁战备情况:在建宁储存大米520余担,稻谷170余担,南线(客坊、伊家、里心等地)储谷5200余担,为建宁保卫战筹足了军粮。能在短时间内筹措这么多的粮食,与水尾红军银行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地群众曾传说,当时叶剑英经常坐镇红军银行门口发放粮款。而据时任闽赣省军区侦察科长马步英回忆,叶剑英在水尾生活俭朴,睡的是木板床,穿的是粗布衣,与战士们同甘苦,但工作果断,雷厉风行,经常行走在客坊与县城的山道上,非常辛苦。叶剑英从1933年11月到1934年3月在建宁四个月,后调任福建省军区任司令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