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不希望自己儿女在安逸的环境下成长,哪里危险,哪里艰苦,他就让儿女到哪里去锻炼。他常常教育孩子:“年轻人不要贪恋小家庭,只想着坐机关。”
为此,一生清廉的粟裕也曾走了一次“后门”。大儿子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从一名普通士兵干起,在祖国的南陲驻扎了4年。当这支部队调回内地的时候,恰逢中苏边境形势紧张,珍宝岛燃起战火,粟裕托“关系”走“后门”把粟戎生送到前线。次子粟寒生入伍后,一直在条件艰苦的海军舰艇上工作,因长期海上作业,寒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根。
粟裕并不只是对两个儿子这么严厉,对女儿粟惠宁的要求也一视同仁。女儿粟惠宁在当兵头三年,就干过通信值机员、展览会讲解员、宣传队员、炊事兵等多种工作。当她看到有些干部子女往条件好的单位调动时,惠宁写信想让父亲帮忙换一下工作单位。没想到父亲在信中说:“生活环境固然对人的进步有影响,但这只是外部的条件,而决定的因素还是要靠自己的自觉。高尔基不曾是一个洗碗筷、烧锅炉的吗?但由于他自己勤奋,成了世界闻名的革命文学家。所以决定的关键还在于自己。”“你们是在甜水里生长的,更要自觉地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啊!”从此以后,粟惠宁不再要求调动工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