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史沫特莱采访朱德将军
2013-09-14 13:59:4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马昌法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当人们走进八宝山公墓,可以在陵园西侧见到一块大理石墓碑。碑上镌刻的,是朱德亲笔书写的题词:“中国人民之友 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在史沫特莱晚年,完成朱德的传记一直是她最后的愿望……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系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曾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美国驻华武官。抗日战争时期他第一个深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跋涉2000英里,获得许多第一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他曾见证过史沫特莱对朱德将军的采访……

    1937年1月,作家兼记者的史沫特莱,带着自己采访和写作朱德将军的计划,来到了古城延安。在史沫特莱最初的想象里,她将见到的朱德将军,一定是个“坚强英勇、脾气暴躁的人物,其滔滔不绝的论断,几乎可以使森林燃烧的钢铁般的革命者。”

    但是,当她见到这位声名远播的将军时:“看起来完全是一副普通面貌。要不是因为他身穿制服的话,很容易把他当作中国哪个村子里的农民老大爷……”

    从这一切看去,朱德似乎真如一些对他怀有好感的人的评价:单纯、亲切、平易近人。但联想到他传奇般的经历,史沫特莱对眼前的这位将军,还是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认为:单纯,这个字眼也许需要稍加保留才显得真实。因为朱德看他们的眼睛,注意力非常集中,深邃而富有观察力。与许多中国人的黑色眼珠不同,朱德有一点淡褐色。大大的一对,闪烁着智慧和判断力。史沫特莱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想象:这样一位有着多年苦痛经历的革命指导者,既然能够生存下来,就不可能非常单纯。

    史沫特莱以记者的方式,提出了许多朱德个人经历的问题,朱德简洁却真诚地作了回答。他还做了一些纠正。例如自己出身是在一个佃农家庭,而不是一些人传说的富有的地主家庭。但是,当史沫特莱站在局外人立场,轻松地提起报纸上称朱德为“土匪”的说法时,她以为朱德会像自己一样,不置可否或一笑了之。可这位将军却不仅没有笑,反而突然默默垂下了头,眼睛望着地面,面孔犹如悲剧人物那样,流露出深沉甚至悲戚的表情。虽然这只是一瞬间,但朱德回答的音调却高亢起来:

    “土匪问题是个阶级问题。”

    从朱德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史沫特莱感受到他内心的丰富,当朱德问她打算在延安做些什么事时,史沫特莱立即回答:“我希望你把一生全部经历讲给我听!”

    朱德感到有些突然:“为什么呢?”

    “因为你是一个农民。中国人十个有八个是农民。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向全世界谈到自己的经历。如果你把身世都告诉我,也就是中国农民第一次开口了。”

    朱德告诉史沫特莱,自己的生平只是中国农民和士兵生平的一小部分,并劝告她先到各处走走,与其他人见见面后再做决定。史沫特莱听从了他的建议,到延安等地陆续见到了更多各类人物;甚至,许多人的经历比朱德还富有戏剧性……但是,史沫特莱清楚地意识到一点:中国农民并不充满戏剧性。1937年3月左右,这项写作计划开始实施。

    当然,这项工作并不容易进行,因为尽管朱德将军有着极丰富曲折的经历,但是,当时中国的多数家庭文化水平十分低下,参加革命后,朱德长期不断迁徙,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可供查询的材料。在没有信件、日记、文件参考的情况下,朱德甚至无法对一些重要事件提供较为准确的时间……尽管如此,工作仍在缓慢进行。每个星期,他们便抽出两到三个晚上,进行交谈。一般由史沫特莱提问,朱德回答。有时由着朱德展开思路,尽量发挥;有时遇见朱德谈得不够翔实,或并不大乐意深入下去的话题,史沫特莱也运用自己记者的直接方式和追根溯源的不懈精神,“逼”朱德详细讲出来或延伸下去……他们当时交谈的场面,也是颇有特色的。虽然史沫特莱在中国已经待了数年,但中文并不通畅,所以身边有一位中文教师兼秘书和翻译。

    当然,仅仅通过交谈,对于了解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其他时间,史沫特莱也在直接间接地关注着朱德。

    例如,史沫特莱与朋友在院子里晒太阳、喝茶时,朱德也会在工作间隙走出来,与他们一起讲故事、唱歌、嗑花生……用朱德的常用语,是“吹一吹”,“摆一摆”。

    再有些空闲时间,人数多,气氛热烈,史沫特莱便把大家排成一队,教他们跳自己家乡的一种弗吉尼亚土风舞。朱德对此兴趣极高。用史沫特莱的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朱将军参加,他和舞伴们旋舞起来,而且按一、二、三的拍子,好像刚参加阅兵式的新兵一样,踢得尘土飞扬。”

    不仅学土风舞,朱德还要学西方式的交际舞,并且孜孜不倦。在史沫特莱眼里,朱德虽然很喜欢跳,但他的舞跳得并不出色,没有贺龙将军那与生俱来的跳舞家的才华。

    为了多接触朱德,史沫特莱还常常到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去听他的演讲。讲演完毕后,朱德还常常与青年干部战士一起打篮球。在球场上,朱德却并没有在战场上那般自如。下场后,他常常对史沫特莱摇头感叹,说这些战士嫌他球技差,组队时都不愿意要他参加。这反映出当时共产党军队官兵打成一片的和谐氛围。

    但是,这样对朱德的近距离观察和采访,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几个月后,朱德担任了八路军总指挥职务,率军东渡黄河,向山西前线挺进。此时,对朱德的生平纪录,也就是《伟大的道路》的材料搜集,只完成了一半左右。因为战争,这次有重要意义的访问,终于被阻断。

    史沫特莱还曾到过朱德的指挥部,并在这里与朱德发生了一次“争执”。

    那是1937年的冬天。史沫特莱的友人卡尔逊,获准可以上五台山抗日前线。史沫特莱知道此消息后,在吃饭时便向朱德要求,希望能准予自己同去。朱德和政治部主任任弼时都不同意。他们提出了种种理由。譬如说凡是上前线的人,都要有打仗的准备。

    “我也能打仗,我是在西部(美国)长大的。”

    史沫特莱自豪地说。

    “可你是一个妇女。”朱德和任弼时几乎同时这样表示。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被窝里的鞋
·下一篇:贺龙:“这首先是我的责任”
·特稿:“德厚流光”——纪念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文艺演出在成都举行(组图)
·郑丽天:“德厚流光”——纪念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文艺演出在成都举行(组图)
·特稿:“德厚流光”——纪念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文艺演出在成都举行(组图)
·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纪委书记朱德:必须在党内坚持铁的纪律
·朱德的家教和家风
·“朱德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南充召开
·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舒国康、竹枝强:缅怀朱德同志
·特稿:缅怀朱德同志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