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和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将这三支经受了战争洗礼的文艺队伍合为一家——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正式命名为“战斗文工团”。战斗文工团共有700人左右。团长由“战斗剧社”的董小吾担任,政委由“战斗剧社”的陈播担任;两名副团长分别由二野的吴毅和三野的郭民担任。团部下属7队l室,即话剧队、歌剧队、乐队、舞蹈队、军乐队、少年艺术队和创作室。创作室由严寄洲、黄庆和负责。全团阵容之强,在全军堪属一流水平。此后,文工团还培养了一批知名作家、音乐家、歌唱家等。
不久,贺龙又从重庆市要来一支全国一流水平的杂技队;另外又组建了一支青年文工团。但这两个单位直属军区文化部领导,不在文工团编制之内。
战斗文工团成立之初,就派出歌舞队于1950年5月26日前后到川南军区剿匪部队慰问演出。话剧队在重庆首次公演的剧目,就是话剧《战斗里成长》。两个战斗联在一起,意味深长。
贺龙和邓小平观看了“战斗文工团”的首场演出,对《战斗里成长》一剧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文工团在重庆又公演了多场。接着,还上演了歌剧《女英雄刘胡兰》和话剧《工人万岁》、《第二次攻击》等,轰动了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