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6日捐赠的文物中,鲁佛民手书自传和《青岛日记》、《延安日记》,忠实记录了一名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
《青岛日记》成文于1923年,当时鲁佛民任青岛胶澳公署教育科长。“(某月)27日晨起,看向导周刊,颇令人鼓舞。”日记中多次记载阅读进步书刊的经历,记述了他接受并走向共产主义理想的心路历程。
两册《延安日记》记载了鲁佛民1937年到延安后的生活。据记者粗略翻阅,文献中至少两次提到和毛泽东见面的情景,细节描述颇值得玩味。
鲁佛民自传中提到,“1927年,在(武汉)一个特别会议上遇到过毛主席,尤记那时还是一位翩翩少年,出言爽利,眉宇间有奇气,不似现在温柔蕴藉,深思远虑,足智多谋之老练人物。”
1937年,鲁佛民初到延安。日记记载:“(8月)15日星期日,晨起颇早,饭后遇吴同志(外交部秘书)。吴告以今日下午,毛主席约谈话。11点,勤务约赴毛主席处(城西北隅龙王巷六号),中等民房。大门内养鸡一群。办公室北房,卫士一,托刀佩手枪。先禀告,然后入。卫士声称:有手枪带,解下来。随行勤务称:没有。遂入北房之西间。
毛同志靠南窗设一书桌,西向坐,余东向坐。泽东同志较武汉时代稍稍苍老,而沉毅锐敏之精神,溢于眉宇。”
鲁佛民当面申述过去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经历。“毛同志颇谛听,批评(意为评价)余十年不变,尚有政治节操。”
这次会面,毛泽东亲写介绍信,安排鲁佛民工作。不久,鲁佛民到边区政府教育厅任秘书,协助徐特立、陈正人、周扬工作。1938年春天,鲁佛民调陕甘宁边区政府任秘书,协助林伯渠、李维汉、谢觉哉工作,兼法院要案处理。当年清明节,鲁佛民随张国焘为黄帝祭陵时,发现张国焘失踪。鲁佛民对此情况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张国焘由此逃离延安,转投国民党。
在延安期间,鲁佛民曾因身体不适西北气候及工作紧张劳累,患病治疗休息。60岁仍分管法院、教育工作。工作中,他重视学习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科学总结。他为边区政权建设,起草各种法规条文做了大量工作。工作之余,他还参加边区政府和边区参议会创办的延安怀安诗社,以旧体诗的方式,抒发革命情怀。现在出版的延安怀安诗选中有其遗作。
1942年,62岁的鲁佛民抱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带病投入整风学习,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是年患心脏病。次年,鲁佛民兼任边区银行顾问。他对边区政法、立法等工作,均有所建树,工作直至生命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