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岩周公馆前的周恩来铜像
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背景:再过几天,2011年1月8日,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35周年。伟人远去,英名长存,我们追忆周恩来一生伟业,更难忘他抗战时期在重庆红岩村的革命生涯,还有诸多感人至深的生活点滴。重庆红岩联线研究员刘立群特别撰写本文,以此缅怀。
父亲病故消息被保密
1942年6月下旬,看似平静缓和的国共关系暗潮涌动,波澜不兴。自4月以来,南方局领导下的南方工作委员会正在遭到江西国民党中统特务的严重破坏,心急如焚的周恩来此时却因小肠疝气住进了重庆歌乐山上的国民党中央陆军医院。
经过检查,主治医生王励耕大夫决定动手术。南方局将此情况汇报到延安,毛泽东给董必武发来电报:“恩来须静养,不痊愈不应出院,痊愈出院后亦须节劳多休息,请你加以注意。”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当年7月10日,住在红岩嘴的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突然中风,邓颖超和办事处的同志们急忙将他送往医院,不料最终还是因抢救无效,周老太爷很快就去世了。
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是1939年5月由八路军贵阳交通站的同志将他从贵阳护送到重庆的,他就住在饶国模大有农场工人们曾经住过的一间房子里。红岩的同志们都亲切地叫他“周老太爷”。周老太爷脾气温和,平易近人,常穿夏布或黑布长衫,给人的印象是老实、忠厚。他的身体本来很好,气色也不错,除了喜欢喝点小酒,没有其他什么嗜好。
这次周老太爷突然中风去世,周恩来又在住院。要不要告诉他?董老和邓颖超犯难了。他们知道周恩来对他父亲感情很深,但考虑到周恩来术后伤口尚未痊愈,倘若他知道了父亲过世的消息,精神上一定会受到强烈的刺激,对他养病不利,经过商量,最后决定暂时对他保密。
同志们劝不住恸哭
7月13日,周恩来出院了。当他走进办事处大楼,一眼看见邓颖超臂上的黑纱,一种不祥在他心里升起,他猛地停下脚步,对邓颖超叫道:“这是怎么回事?”
邓颖超难过地低下了头。“老爷子……他、他去世了。是中风,三天前去世的。”邓颖超哽咽地回答道。
周恩来的身体一阵颤栗,随即猛地摇晃了一下。他无法接受这一突如其来的现实,凝滞的眼睛里慢慢地沁出一眶泪水,最后变成低声的抽泣。突然,周恩来蹲在地上,双手捂脸,放开喉咙,嚎啕大哭起来。他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他的哭声让人感到是那样的恣肆和放任,周恩来放任自己的感情奔泻,无论邓颖超和办事处的同志们怎样劝也劝不住。
好长一段时间后,他的哭声才由大变小,逐渐变成抽泣和呜咽。这时,周恩来慢慢收住了哭声,哽咽着大声责问办事处处长钱之光:“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他又特别责怪邓颖超:“别人不了解我,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你们为什么要瞒着我?!……”
当钱之光告诉周恩来,老爷子的遗体就安放在办事处大楼西边的小屋里时,周恩来一声不吭,拖着疲惫的、病后初愈的身体,迈着沉重的步履,径直向那里走去。来到父亲遗体面前,他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揭开盖在父亲脸上的白布,对父亲的遗容作了最后的端详。然后,他坐在父亲的灵柩旁,为父亲守灵一直到第二天下午。
毛泽东致电哀悼
第二天就要出殡了。几天来一直沉浸在极度悲伤中的周恩来给延安毛泽东发去电报:“主席,归后始知我父已病故三日,悲痛之极,抱恨终天。当于次日安葬。”第二天,周恩来便收到毛泽东的复电:“尊翁逝世,政治局同仁均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重病新愈,望多休息,并注意以后在工作中节劳为盼。”
7月18日,办事处的同志们将周老太爷的棺木抬下山,放在马车上,送往沙坪坝小龙坎伏园寺。周恩来头戴孝帽,身穿白衣,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