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一转眼毛岸英牺牲快十个年头了,刘松林却还是孑然一身,毛岸英在她的心中挥之不去。看到二十好几的刘松林总是孤单一人,毛泽东不断地给她做思想工作,劝她早日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
采访:
那大概是1958年吧,我1957年回来的。一年多以后他就提到这个问题了,提到这个问题,我当时确实没有那个心情,就觉得好像毛岸英一直在我心里走不出去,他走不出去,就不可能再想别的。这时主席就给我做工作,做了很多工作,反正就是说人总不能这样一个人过一辈子。他我觉得主席还有一些,他的思想和现在年轻人还不太一样,现在年轻人,比如说可以一辈子他可以不结婚,现在很多人都想得很开的,我觉得。但是主席还是老一辈的那种,那种人必定要成家立业,得有个家庭、有孩子,这才成为一个人生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他总动员我,做这个工作。一直到1959年,1959年的春节前后吧,后来我就提出来,我说那我就去给岸英扫一次墓,给岸英扫一次墓了以后,因为他生不见人,死不见魂,死不见鬼或者说,我总得看见埋他的地方,我这个心可以踏(实)下来。所以这样,他就同意我去扫墓去。
那个时候有将近十个年头了,岸英牺牲已经十个年头了。
解说:
1948年十七岁的刘松林和二十六岁的毛岸英在西柏坡逐渐产生了感情。刘松林原名叫刘思齐,是革命烈士刘谦初的女儿。不久,毛泽东得知了他们的恋情。在刘松林很小的时候,毛泽东就看过她在延安的演出,对当时的小思齐印象很深。当得知她是烈士刘谦初的孩子时,表态同意了她和毛岸英的婚事,但是在毛岸英提出要和刘松林马上结婚的时候,毛泽东却没有同意。
因为当时的刘松林还不满十八岁,不到规定的结婚年龄。毛岸英对父亲说其实也差不了几个月。毛泽东严厉地说:"差一天也不行。"直到1949年的10月,当刘松林到规定结婚年龄的时候,毛泽东才允许他们结婚。在刘松林的记忆中,毛泽东除了严格之外,给他们更多的是一个父亲的慈爱。结婚时毛泽东没有给他们什么礼物,他把身上穿的大衣脱下来送给了他们。毛泽东说:"这件大衣白天可以穿在身上,晚上可以当床被子挡挡风寒。"
采访:
你我总觉得好像毛岸英在我和主席之间,他一个手抓着主席,一个手抓着我,所以我们通过岸英这一条(线),通过他的身体,通过他的心,我和主席是连在一起了。
解说:
1959年初春,刘松林带着对毛岸英十年的哀思前往朝鲜祭奠毛岸英。临行前毛泽东为她的行程做了精心的安排。
采访:
主席说你不要(一个人去),你还得有个人陪你才行。这样他就叫邵华陪着去。他说让你妹妹陪你去好吗?我们走的时候主席反正有几条,就约法三章吧,还真是约法三章。第一个就是说来回的路费和开销全部由他的稿费里出,全部由他稿费出。第二个就是说到了朝鲜以后,不要惊动朝鲜官方,我们自己个人去扫墓。第三个就是说这些活动什么的不要见报,不要见报。我们就照着这三条去的,所以去了以后,首先就是置装费就是主席出的,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就每人买了一套衣服,因为冬天去的,每人买了一件大衣,买了一个围巾,买了一双棉皮鞋,这就全部的,就是外面的,里面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原来的,没有置任何其它多余的东西。那个从平壤到桧仓还是挺远的,挺远的,要走好几个小时,我记得当时来回要什么一整天,一整天。
后来朝方就是根据我送的花圈,送的那个花圈,他看出来是毛岸英的家属来了,所以他们打电话问大使馆说是不是?因为这好象也没什么好不承认的,他们就说是。是这样朝方就是要招待吧,接待吧,后来都谢绝了。
解说:
刘松林在毛岸英的墓下泪如雨下,十年来堆积的忧伤一下子全部释放了出来。悲伤过度的刘松林病倒了,毛泽东很快获悉了刘松林的病情就给她写信,嘱咐她打起精神,早日战胜病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