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员是部队首长的耳目,命系战斗胜败和部队生死存亡,有许多派出的侦察员因战伤、被捕或迷失方向掉队落单失踪。但父亲始终在队伍中前出侦察、来回往返汇报当面敌情,多年来经历艰险从未出错,深得首长信任。可也受过一次警告处分,父亲笑着对我说:“那是一次光荣的处分”。后来我得到爸爸的档案后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
“五次反围剿〞红六军团在敌重重包围中,天天突围,跋山涉水,历经艰险,走走停停。侦察员分多路小群,化装进村、进城打探侦察敌情,侦察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机智灵敏,发现敌情迅速返回报告,侦察员的任务难度和要求极高。
在经过的村庄和城内发现敌军张贴的悬赏告示,军团首长人头像上有明码标价。这是极其危险的关头。
在突围中红六军团的主要将领包括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都在现场听侦察员汇报侦察情况,分折判断敌情,部署行动。
天色渐暗,随侦察排长执行任务的父亲刚返回队伍,便听到另一路侦察员的汇报,当听到关键敌情动态和位置时,他突然察觉不对,当即与对方争执起来。军情紧急,关系全军万人的生死抉择,必须当机立断,但多路情报相互矛盾,连指挥千军万马的军团首长也难以作出决定,再派出侦察员去侦察己经来不及了,军情急,紧张气氛骤然升级,每个人的脸上都凝重如铁。
父亲的愤怒难以抑制。他干瘦矮小的身躯因情绪激动微微颤抖,暴怒吐真言,坚持认为战友提供的情报存在明显疑点,当战友继续反驳时,争执中父亲情绪骤然激动,突然上前,动手打了对方一个耳光,还一脚将其踹倒在地。这一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尤其是在军团首长面前发生这样的冲突,迅速引来更多关注。正当场面混乱时,王震快步上前,一把抓住父亲握拳的手。他多次带领父亲执行侦察任务,信任他的判断,便让他当众讲出实情。父亲坚持把自己侦察中亲眼看到的敌军兵力部署和防御漏洞缺口一一说出,也说出了他发现多处疑点的其中缘由。但在军团首长面前动手打自己人的行为严重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打人骂人”的规定。当即决定给予父亲警告处分。
部队的突围还是坚持按我父亲侦察到的敌情、路线实施突围,利用围剿缝隙钻出敌军包围,取得了突围胜利。

(档案中清晰简略记载着处分原文)
这份处分档案从1934年记录在案后,历经长征途中、抗战前线、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碾转多人携带,在战火中收藏留存至今。
父亲当时冒失打了战友受处分的事没有影响到父亲的战斗情绪,他积极投入并多次胜利完成侦察任务。任侦察排长后由于政治可靠、军事过硬、机智灵活,经王震政委推荐,在万人多的红六军团中选调派父亲到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张子意身边担任警卫员。
张子意主任对这个机智灵活、勤恳好学的小伙也很满意,两人情谊日渐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