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为战、无处不战、无时不战”的全民抗战场景,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麻雀满天飞”,“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使敌后战场扭转了因国民党军作战失利而造成的战场颓势,造成了日本侵略军顾此失彼困境的壮观。《论持久战》迸发出的人民战争无敌力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演绎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伟大的一幕”。当年《论持久战》在日本军方和日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默默在军事部署上进行了调整,可依然无力回天,就是因为《论持久战》从来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不是“战法”而是“真理”。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叶剑英元帅重读《论持久战》,写下《七律·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不朽诗作,留下“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经典诗句,再现了《论持久战》历久弥新的震撼力和感召力引领力。
三、铭记毛主席高瞻远瞩确立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引领共产党人做抗日模范的里程碑性作用。
毛主席指导抗战的雄文,不只是《论持久战》,而是照亮抗战道路鼓舞抗战斗志汇聚抗战洪流的一系列全方位精神武装,其中有1935年12月27日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报告批驳党内“左”倾关门主义系统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有批判轻视游击战争,确立游击战争的持久战的战略地位,提出游击战的防御中的进攻战、持久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等六项战略方针,形成敌后游击战争系统理论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有清晰阐述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性质特征、主要矛盾,科学分析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献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大量指导抗战的光辉篇章,此处着力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如果说《论持久战》是强调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成了人民战争的全民族抗洪流,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则是强调党如何领导抗战,如何依靠人民,确保打赢这场民族战争的光辉文献。
1、《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目的和核心内容。当时抗战已经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的重要阶段,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已无力持续,为了巩固和保守其占领地,将把军事的重点和主要战场转入敌后,尤其是觉得日寇侵略已经不能直接威胁其统治地位,就逐渐实施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略方针,这都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这篇文献目的就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使全党同志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党在整个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并从此能够更好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不仅在当时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途,也为后来的解放战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关于党员的模范作用,毛主席不仅强调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做英勇作战、执行命令、遵守纪律、政治工作、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和维护统一战线、协调各党相互关系的模范,政府工作中多做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民众运动中做民众朋友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等方面的模范。二是关于党员的全局观念,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必须善于照顾全局善于照顾多数,并善于和同盟者一道工作。三是关于干部政策,推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和识别干部的方法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等重要论断。四是关于党的纪律的观念,重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五是关于学习的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