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仰光:我的新四军“军服”
作者:仰光
浏览次数:
2025-07-11 13:52:4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78年暑假,我从南京乘火车去上海。到达父亲宿舍时,他仔细打量我的穿着,十分惊讶:“你穿的怎么是新四军的军服?”其实,我穿的只不过是一件劳动服。那年月,高校都有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发放劳动服很正常。

    我就读的高校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兵种工程学院,后改名为某部属高等院校。在校园内,经常会看到有穿着旧军装的,这从其上衣肩膀上的原安放肩章的样式就可以看出。咱师资班有班主任,还特地配备了一名“指导员”,军事院校的传统保留可见一斑。我猜想, 这新四军“军服”肯定藏匿着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果然,父亲给我讲述的过往,让我茅塞顿开。

    为生活所迫,父亲13岁那年就去上海工厂当学徒工。1942年秋,他24岁时因身体原因回乡休养。这期间,新四军粟裕部队就驻扎在我家大园。邂逅粟裕将军,两人一见如故,竟成莫逆之交。解放初,粟裕将军奉命从南京调动来到上海。某日,父亲与粟裕将军偶遇。两人久别重逢,喜不自胜。忙里偷闲,粟将军还请我父亲一起看了一场电影。

    抚今思昔,抗日烽火中的往事历历在目,二人感慨万千。

    随着各种抗敌组织的建立,南通县骑岸、十总、二窎等地区逐步成为相对巩固的抗日根据地。1942年夏秋,粟裕率领新四军一师师部进驻十总地区,此后,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也较长时间驻在十总、二窎有关村庄,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和南通县警卫团等部队则分驻通中乡村,根据地出现了如火如荼的抗战新气象。

    受新四军嘱托,父亲为部队军服制作出了贡献。为防敌特骚扰,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雇了一部手推木轮小车,去金沙北同乐运回“抗币”。之后与乡邻一起,去杨港早市收购棉纱,让织户织成“蚂蚁布”;更为便捷的是,直接收购“蚂蚁布”,作为军服制作的原材料。

    何为抗币?原来,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行的货币,主要用于打破日伪的经济封锁、支持抗战物资供应和根据地经济发展。

    1942年,苏中行政公署正式发行江淮银行钞票(俗称“抗币”),制订了兑法币的暂行办法,并发布《告苏中同胞书》,说明发行抗币、严禁伪币,对抗日和保护人民大众利益的重要意义。

    “抗币”通过统一货币流通,打破了日伪政权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保障了军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并促进了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发展。苏中行政公署正式发行的“抗币”可兑换粮食、棉花等实物,解决了根据地物资短缺问题。

    当年,新四军在南通地区的军装主要依赖自产解决,初期曾接受国民政府配发,但后期因补给中断,主要依靠根据地军需工厂生产。布料多采用当地生产的粗布或细布,颜色以土黄色或草绿色为主。

    南通土布是江苏省南通市的特色传统技艺,以色织工艺著称,采用天然棉纱线,通过经线与纬线交织形成色彩对比鲜明的纹路。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江南移民将棉纺织技术传入南通,经数百年发展形成独特的色织工艺。南通土布曾是当地重要产业,鼎盛时期专业织户超十万户,产品远销全国。

    其中,蚂蚁布采用手工织机与天然棉纱制作。它以淡蓝色纱为经,深蓝色纱为纬,交织而成,形成不同的深浅花纹,犹如蚂蚁排队,因此得名,主要用于制作服装。近水楼台先得月,军民鱼水一家亲,新四军选用蚂蚁布制作军服,也就在情理之中。

    现如今,在抗战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服呈现出灰色和土黄色两种颜色。实际上,这两种颜色都是当时真实存在的。因为抗战时期的环境异常艰苦,各根据地只能根据自身条件制作军装,而不同的布料和染色剂也导致了军服颜色的差异。这种多样化的军服现象,也成为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战历史的一个独特印记。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的迅猛发展,国民党政府切断了供应。因此,八路军和新四军不得不完全依靠自身来解决军服问题。

    整装待发的新四军战士展示了即便服装不统一,依然昂扬的战斗精神,成为抗战中的独特画面。

    此刻,我眼前仿佛浮现出新四军战士身穿蚂蚁布军装参加战斗的场景。新四军在南通的抗战活动,为保卫苏中地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南通地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文化遗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魏岳江: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老师家长要给孩子讲杨靖宇八女投江赵一曼等英雄故事
·下一篇:无
·特稿:我的新四军“军服”
·“铁军血脉永流传”首期党课暨系列党建活动启动式回顾与展望(图)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组织新四军后代到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开展“追随父辈足迹战地行
·新四军军部驻地的几次变迁
·余静:“当兵要当新四军”
·红色头条:铁血铸丰碑 东进启新程——纪念郭村保卫战胜利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成立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冯键一行到我馆参观调研(组图)
·网上展览:“一代伟人 情系闽西——毛泽东同志在闽西陈列展览”(组图)
·新四军老八团中的“四大金刚”
·95岁新四军无线电报务员万众一讲述抗战故事:电波永不消逝 精神世代传承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仰光:我的新四军“军服”
特稿:我的新四军“军服”
魏岳江: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铭记历史、缅怀
特稿: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铭记历史、缅怀先
写好人生剧本,享受心灵自由
昌吉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开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邯郸市延安精神研
远航:“和统”或“武统”一一中国说了算!
王金伟等:中国红色旅游政策扩散的时空特征
红色诗词-秦关汉雪:有质疑才是科学的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