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张鸿祥:此情可待成追忆——邓颖超与刘赐福的“姑嫂情”
作者:张鸿祥
浏览次数:
2025-05-07 08:41:4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长汀著名传奇女性、87岁高龄的革命老人刘赐福,从上海回故乡长汀居住了一段时间。刘赐福老人是长汀籍开国中将、中央红军医院院长、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的原配夫人。

    刘赐福老人回汀后,不住宾馆,依旧住在自己的百年老屋内,这幢老屋就是长汀著名的红色旧址—傅连暲故居。老人回汀后,还身体力行地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县里召开全县干部大会,她作为革命前辈被邀请坐在主席台上,两个小时的会议,她认真坐着,一直到会议结束。

    我有幸陪同老人再一次来到被誉为中央苏区“红色医院”的福音医院,又一次登上位于卧龙山麓的红军医院休养所。老人健步攀登着昔日曾经无数次踩踏过的台阶,抚摸着福音医院旧迹斑斑的门窗,这里曾经是她挥洒青春梦想的地方,在这里她度过了人生最为辉煌的岁月。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她是那么的熟悉。她静静地看着,当年那场革命的暴风骤雨,似乎又奔涌到她的面前,她的眼睛湿润了。曾经快人快语的老人,此时一句话也没有。我轻轻地对她说:“刘老,我真想听您说说过去的故事。”老人没有回答我,只是边走边看着。离开福音医院时,我向老人告别,老人突然对我说:“欢迎你有空来我家坐坐,我告诉你一些过去的事情。”我受宠若惊般地连忙点头答应:“哎,好嘞!”

    几天后,一个晴朗的冬日上午,我拜访了刘赐福老人。我来到位于长汀县城东大街98号的傅连暲故居,这是一座富有传统的闽西客家风格的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整座故居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从临街的台阶登上大门,是一条长约10来米的宽敞通道,通道两边是左右对称的3间平房,这些平房就是当年傅连暲为长汀老百姓看病的门诊室。从通道进去是长汀传统民居特色的门楼、庭院、厅堂和左右对称的厢房,为悬山顶建筑式样。门楼横眉上书写有“注意卫生”四个字,这是当年傅连暲亲笔题写的。最里面就是后厅和天井。

    傅连暲故居里格外静谧,诺大一幢房屋里,此时只有老人一个人在家。老人见我来了,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动作麻利地给我倒了一杯开水,我赶紧双手接过。刘赐福老人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背不驼,腰不弯,精神矍铄,稀疏的头发整齐梳在脑后,一丝不乱,根本不像已是年近九旬的年纪。

    老人随即打开抽屉拿出一个信封来,从信封里拿出好几张纪念周恩来逝世一周年的邮票,其中有一张精致的小型张。刘赐福老人眼睛湿润地告诉我:“这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时,邓颖超寄给我的纪念邮票。”老人轻轻的声音,我听了却心头一震:这是邓大姐亲自寄给她的周恩来纪念邮票!我顿时觉得这些邮票不同寻常和沉甸甸的分量。刘老告诉我,解放后她长期居住在上海,1976年1月8日,她听到广播说周总理逝世了,她顿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刘老告诉我说:“周总理去世了,我感觉好像天塌下来了!总理啊总理,你太累了,我无论如何也要去北京为总理送行!”她不顾八十高龄,当即购买火车票前往北京。刘赐福老人说:“我到北京后,邓颖超的秘书接待了我,并安排我作为周总理的亲属,参加了追悼大会。”作为周恩来的亲属?我怀疑是我的耳朵听错了,据我所了解,刘老并不是周总理的亲属。我正要仔细询问老人,这时老人拿出其中一张邮票对我说:“你难得来我家,这张邮票送给你做个纪念。”我如获至宝般小心翼翼地接过邮票,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接着老人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来递给我说:“这是前几天刚收到的信。”我展开信,原来是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大姐写给刘赐福的一封信,是用全国政协办公厅的便用笺写的,信的大意是:赐福大嫂,近好!你委托县领导带给我的布鞋收到了,我非常喜欢穿你做的布鞋,但是我希望这是你最后送我的一双布鞋了。你年纪比我大,眼睛不好,以后千万不要再为我做布鞋了,否则,我的心会不安的,愿你多多保重,你的满姑邓颖超。

    赐福老人说,邓颖超很喜欢穿她做的布鞋,所以,她曾经好几次给邓颖超做过布鞋。不久前,长汀县委领导去北京开会,刘赐福赶做了一双布鞋,委托县委领导转交给邓大姐。这封信就是邓颖超主席收到布鞋后,给赐福老人的回信。

    面对眼前这位瘦小的老人,我心中顿时涌起无限的敬意。但是更让我迫切想知道的是,邓颖超大姐与刘赐福老人非亲非眷,为什么邓颖超称刘赐福“大嫂”,而邓颖超却自称“满姑”?她们这姑嫂关系究竟是怎么来的?于是,我急切地问道:“刘老,为什么邓颖超大姐称您为大嫂,而她却自称满姑?”刘老笑了笑说:“后生仔,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我就是她的大嫂,她就是我的满姑,你耐心听我慢慢说。”刘赐福老人又为我斟了一些茶水,我搬过一条椅子,扶老人坐下。

    刘赐福老人环顾了一下故居的院子,用手指了指厅堂对我说:“那时候啊,我这个院子里,哪一天没有红军首长在这里吃茶,聊天啊!毛主席、贺子珍是我这里的常客。朱老总、康大姐也时常来坐坐。周恩来、邓颖超还有邓颖超的妈妈也经常到我这里来。许多在福音医院治病的红军干部、战士,他们散步时都会到我这里来,我这个客厅可热闹呢。那时,我和傅连暲每天都忙于红军医院的工作,家里就由我婆婆操持家务。他们到我家里来,我们有粥吃粥,有汤喝汤,大家亲得就像一家人。”

    我的问话,勾起了赐福老人深深地回忆,她对我侃侃而谈……

    1927年8月,周恩来、朱德等率南昌起义部队到长汀,福音医院收治了300多名起义部队伤病员。傅连暲夫妇带领医护人员日夜忙碌,对伤病员进行精心医治和护理。从那时起,傅连暲和刘赐福就与周恩来、朱德等结下了革命友谊。

    苏区时期,福音医院成为第一所中央红军医院。许多红军首长和红军战士,都曾经在福音医院治病疗伤。傅连暲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在医术上的精益求精,得到许多红军首长和战士们的爱戴,傅连暲也和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成为终生的好朋友。在这段时期里,毛泽东、朱德、谢觉哉、毛泽民、毛泽覃、谭震林等中共领导人都先后受到刘赐福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在福音医院分娩,刘赐福亲自买鸡买蛋给贺子珍补身子,给予悉心照料。

    1931年冬,周恩来和邓颖超从上海来到苏区,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老妈妈也一同来到苏区。杨妈妈由于水土不服,身体不适,经常生病。傅连暲耐心地为她医治,刘赐福则为她调节饮食,问寒问暖,无微不至。杨妈妈原本也是懂医的,非常感激傅连暲夫妇,每次有病,都找傅连暲看。

    傅连暲的家离福音医院不远,周恩来、邓颖超和杨妈妈经常会到傅连暲家中坐一坐。傅连暲的母亲每次都热情地招待他们,为他们烧水泡茶,有时还留他们吃饭。虽然粗茶淡饭,但情深意长。这样一来二去,邓颖超、周恩来就和傅连暲、刘赐福一家人非常熟悉了。傅连暲的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为人慈祥,和蔼,充满爱心。因此邓颖超亲切地称呼傅连暲的母亲“妈妈”,称傅连暲“大哥”,称刘赐福“大嫂”。刘赐福则按照长汀的风俗,以晚辈的身份称邓颖超“满姑”。

    我听了刘老的介绍恍然大悟,心中的疑惑顿时烟消云散。原来这就是邓颖超与刘赐福的“姑嫂情”!这是在艰苦卓绝、患难与共的革命斗争中,超越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革命之情,战友之情!难怪刘老会作为邓颖超的亲属参加周恩来同志逝世的追悼大会。

    1932年,傅连暲把整个医院和全部家产捐献给红军,举家迁往瑞金。在瑞金,刘赐福担任中央红军医院的总务,她经常从瑞金往返160里山路,到汀州采购药品,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在反“围剿”的严酷岁月里,邓颖超病了,刘赐福对她精心护理。经过治疗,邓颖超终于身体痊愈,从此她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她们这种在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

    1934年秋,红军主力部队实行战略大转移,傅连暲领导的中央红军医院随同大部队长征,组织上留下刘赐福照顾婆婆和孩子,同时把毛泽东的幼子毛毛以及邓颖超的母亲也托付给她照管。不久后,邓颖超的母亲去了上海,毛泽东的幼子毛毛由贺怡接走,刘赐福则备尝艰辛,带领两个孩子辗转回到长汀。

    回汀后不久,刘赐福被国民党囚禁起来,她坚持什么也不说,敌人对她无可奈何只得放了她。后来她受聘于小学任教,还帮人做手工活维持生计。新中国成立后,刘赐福先后任长汀福音医院院长、福建汀州医院副院长。1955年退休后定居上海。

    赐福老人说完,长叹一口气:“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50多年啦!”我忽然觉得,刘赐福老人是那么高大,我仰视着这位可敬的老人。

    拜访赐福老人,一晃又是30多年了。白驹过隙,往事如昨,“此情可待成追忆”,我庆幸有这次拜访。

    (注:1988年5月29日,刘赐福因病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2岁。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她经受住种种严峻考验,女儿女婿为革命壮烈牺牲,大儿子在文革中死于非命,但她几十年如一日,对中国共产党忠心耿耿。邓颖超高度评价说:“刘赐福同志虽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她早已具备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赖光耀:赖观浪:革命热血与蒙冤岁月
·下一篇:无
·特稿:此情可待成追忆——邓颖超与刘赐福的“姑嫂情”
·“伉俪情深—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图片展”在沪展出(组图)
·周恩来故居举行纪念邓颖超诞辰121周年敬献花篮仪式(图)
·“海棠花前——周恩来邓颖超爱情引领新时代青年婚恋观”专题宣讲走进镇江市高等
·邓颖超秘书赵炜讲述:邓大姐晚年出访享受高规格礼遇(组图)
·危春勇:邓颖超秘书赵炜讲述:邓大姐晚年出访享受高规格礼遇(组图)
·特稿:邓颖超秘书赵炜讲述:邓大姐晚年出访享受高规格礼遇(组图)
·红色头条:志洁行芳 爱洒人间——怀念敬爱的七妈邓颖超(组图)
·陪同毛主席警卫员张凤岭院长参观邓颖超纪念馆的感悟(组图)
·怀念敬爱的邓颖超大姐(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张鸿祥:此情可待成追忆——邓颖超与刘赐福
特稿:此情可待成追忆——邓颖超与刘赐福的
赖光耀:赖观浪:革命热血与蒙冤岁月
特稿:赖观浪:革命热血与蒙冤岁月
解读雷锋(图)
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21周年(组图)
中红网-石继增:五一劳动节——致养老院的护
五一节
陈昊苏:五一节
中红网-孙维华:《松柏赋》咏唐天标上将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