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汀连赤卫队独立三团团政委洪水
四都是一块美丽而又神奇的革命热土。在四都的田野村庄、崇山峻岭,曾经活跃过许多革命者的光辉身影,留下了他们一双双坚实的脚印。其中就有一位传奇的革命者,被誉为“两国将军”的洪水将军。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年仅22岁的汀连赤卫队独立三团团政委洪水,率团并指挥了二打苦竹山战斗,洪水在这场战斗中充分发挥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以及敢打敢拼的革命者精神。
洪水是何许人也?在这里有必要先把洪水同志做一个简单介绍。
洪水又名阮山,本名武元博,越南人,洪水是他的中国名字。他于1908年10月1日出生在越南河内,在其48年的短暂人生中,他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战斗生活了27个春秋。
洪水16岁时就参加革命,在胡志明的号召下,走上革命道路,秘密来到广州,参加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并改名李英嗣。1926年春,洪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底学习结束后,洪水留校工作。1927年初,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洪水毅然退出国民党,于1927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最壮丽的岁月。
1927年12月,洪水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后来到了东南亚一带。1929年1月,洪水再次来到中国,在广东省东江游击区打游击,任中国工农红军四十七团连指导员。此时,他将名字改为洪水。
1931年,洪水从连指导员升任红一零二团团政委,继而升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师政治部主任。
1934年,在瑞金召开“二苏大”会议上,仅有两位外国人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两人就是越南人洪水和朝鲜人毕士梯。
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洪水坚强地挺过来了。在战斗中,洪水与大部队失散。1936年6月初的一天,当衣衫褴褛、又困又饿的洪水一个人来到延安,出现在战友们面前的时候,同志们非常感动、钦佩。随即,毛主席、党中央安排他在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学习。学习结束以后,洪水被安排到八路军政治部同任弼时、邓小平等首长一起工作,并创办《抗敌报》。
1945年年底,在胡志明主席的感召下,洪水回到越南,担任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兼南中部抗战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1948年,胡志明主席签发委任状,授予洪水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在胡志明主席批准下,洪水重返中国。先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联络部工作,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进修,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后来与总参谋部合并)工作。1955年9月27日,中国党和政府授予他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一等八一勋章、一等独立勋章、一等解放勋章。洪水既是越南人民军的少将,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两国将军”由此得名。
1956年初,洪水被诊出肺癌晚期,在得知身患重病以后,洪水向中共中央和越共中央报告,多次要求返回祖国越南。1956年9月27日,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彭德怀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政协礼堂为他送行,并发给3万元生活费。叶剑英和200多位中国将军到前门火车站为他送别。中国政府派出专列及专职医生护士,一直送到广西凭祥市友谊关。
1956年10月21日,两国将军洪水回国不到三周,即在河内逝世,享年48岁,越南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毛主席曾深情地说:“洪水同志数十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中国人民永远感谢你。”
洪水在长汀四都留下了他攻打苦竹山的英勇事迹。
在第一次攻打苦竹山之后,苦竹山的反动武装民团,利用险峻的地势,加紧修筑碉堡工事。在东面坑头岽、西面长头岽、南面下村岽三个制高点上各修了一座坚固的大碉堡,使各个碉堡既能独挡一面,又能形成三点合一的火力交叉。严密控制着汤屋、中坪、园岭下三个村通往苦竹山的三条崎岖小路。
1930年8月,在团政委洪水的率领下,汀连赤卫队独立三团及四都赤卫队二、六连共1000多人,第二次攻打苦竹山,四都赤卫队二连、六连同样配合打援。这次是先打位于苦竹山东北的外围据点四都坪埔村。
在洪水的指挥下,汀连赤卫队独立三团以及四都赤卫队紧密配合,轻而易举消灭了坪埔的郑姓地主武装,活捉了反动民团三、四十人。坪埔这个反动据点被拔掉后,就切断了苦竹山与濯田的通道。
随后,洪水指挥赤卫队回过头来,包围苦竹山。
这次攻打苦竹山的赤卫队有1000多人,声势浩大。但当时属于地方武装,大部分战士都是使用梭标、大刀,武器装备很差,枪支弹药很少。用简陋的武器装备去攻打居高临下的碉堡,效果很不理想。
开始时白天攻打。红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敌人居高临下,红军吃了不少亏。后来改为夜晚攻打,但是,赤卫队一没有大炮,二没有炸药,不但无法攻破碉堡,反而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团政委洪水急了:“这鬼地方!老子还真不相信攻不下来!”
于是洪水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发动大家开动脑筋,献计献策,研究攻坚战斗方法。在洪水的指挥下,红军赤卫队尝试各种攻坚办法。
一是炮攻。赤卫队没有炮,怎么办?洪水指挥赤卫队自己动手造土炮。将大松树对半锯开,中间挖空,用铁箍箍紧,装上土硝、铁片,抬上去一试,“轰隆”一声,声音是很响,惊天动地,可惜射程不够,没有办法轰炸到山头的碉堡。但是,震慑了山头上的反动民团,他们吓得不敢出来了。
二是挖壕沟。有红军提出从山下一直挖到山上,红军埋伏在壕沟里往山上攻打,敌人不易发现。这样,虽然说能控制敌人,又便于进攻,但是仍然无法攻破敌人的坚固碉堡。
三是用炸弹炸。红军弄来一颗炸弹,洪水非常高兴,战士们也喜出望外,结果炸弹偏离了碉堡,碉堡没炸成。
四是用火攻。赤卫队发动群众捉来许多猫,将土硝包绑在猫身上,点燃导火索后,将猫往村里放,以引火烧敌人的营房。可惜猫跑不远,就被烧死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五是用棉花蘸煤油,点燃后从铁丝上滑向敌营,虽烧毁一些住房,但由于火力不猛,仍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洪水率领指挥的这次攻打苦竹山,从1930年8月直至1931年正月,接近半年时间,双方相持不下。我方军民在洪水的领导下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不怕流血牺牲,抱着坚决消灭苦竹山团匪的决心,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傲雪经霜,夜以继日,严防死守,将敌人牢牢围困在苦竹山上,始终没有让一个敌人逃脱,为下一次组织攻打苦竹山、全歼敌人,做出了贡献。
洪水将军作为越南的一位军人,在中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在四都留下的光辉业绩,成为四都红色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他的精神与四都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