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喻学才:徐克栋的小说(组图)
作者:东南大学教授 喻学才
浏览次数:
2025-05-20 09:52:1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迄今为止,我先后读过徐克栋的两部长篇小说。第一部是去年冬天读的,名曰《落寂红尘》;另一部是近期读的,名曰《农人》。《落寂红尘》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农人》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几天,我的脑海里时不时就会出现他笔下的主人公余寿泉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活画面和柳家大湾六百多年的农耕文明特别是最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岁月中的农民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由农民转变为农人的那些生动感人的场景。

    徐克栋,出身于鄂东北将军县——大悟县夏店镇徐家榨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一个种过田,当过兵,打过工的业余作家。他是一位对中国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且有过深刻思考的当代作家。他是一位用自己的笔为农民争取尊严和权力的良心作家。

    《农人》聚焦农民群体的命运变迁与精神图谱

    我们中国人,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贵,身分有多显赫。往上数三代,有几家不在农村?有几人不是农民?20世纪50年代的城乡二元政策实施以来,跳出农门就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何以故?一方面因为城市生活舒适,城市人受人尊重。这种局面随着进城务工的民工潮的持续涌现,进城务工农民的尊严并没有被很好尊重。在1990年前后变得异常严峻。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的农业税以及和联产责任承包制伴生的集体提留款等压力,改革开放初期喜笑颜开的中国农民再次陷入一种生存困境。

    《农人》小说中柳儒之妻杨氏因饥饿错吃了土东西导致精神恍惚坠井而死,柳顺之妻袁爱红因患白血病不愿拖累家人跳立山县城大河而死,石桥湾打鱼人谢光远因不能按时上缴提留款被羁押镇派出所突发疾病而死,谢光远之妻因丈夫死得冤枉悲愤难抑佯药而死。1998年立山突发暴雨与泥石流,大量庄稼被淹没。绝望中的村中长者、八十多岁的柳传声跳柳家河而死。临死前,柳传声悲愤地哀号:“柳家大湾的老少爷们只想过小满的日子,从来没有奢望过大满的日子,你们开开恩嘞。”

    书中第十七章通过付元武五兄弟应邀为石桥湾做三天抬唱(追思跳河而亡的柳传声),牵出村民摊钱的苦楚,通过柳海花和丈夫谢光远诉苦算账等细节描写,牵出石桥湾虽然遭受了罕见的天灾,秋收之后,村干部仍旧通知村民按期上交提留款的事实。如谢光远家才两亩多点田地,每年提留款却要上千元!他悲哀地说出:“难道所有人都要我们养活吗?”小说借村人对立山村书记胡进松的跟班吴生打柳海花耳光之事,愤怒地喊出“你有什么权力这样对待老百姓?”“不许亏待咱农民!”

    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就是从那段时间开始的。徐克栋的小说《农人》所反映的柳家大湾农民的生活正好就是这段时间。当然还包括后来2006年中央取消农业说,取消提留款以及农民权益重获尊严的新世纪头二十年即我们刚刚走过的岁月。必须承认,2006年取消农业税和取消提留款的政策,是对农民的真正解放。是划时代的进步。再加上国家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这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中国是一个农耕古国,积淀了很多古老的文明。这些本来是中华遗产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可是随着晚清以来各种新思潮的涌入,以及近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古老的文化传统遭到流失,出现价值观混乱,不良社会风气等乱象。徐克栋小说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的小说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根源在农村,它并未消失。其不仅存在于柳儒、柳志这样的20年代出生接受旧式教育的农民身上,也存在在1954年前后出生的柳顺、柳刚等身上,甚至还存在于1980年前后出生的柳萍、柳晶、柳莹、柳岸等人物形象身上。小说通过人物对话,作者旁白等方式,经常对此加以提醒。如村支部书记柳刚就是一个真实的为老百姓服务的好领导。他不仅为柳顺之妻袁爱红从发病筹款再到送医和后来办理丧事前后奔忙,十多年后还培养柳顺的长子柳岸扎根农村做种田大户,他还顶住了立山联建两位兄长(包工头)经商邀请的诱惑。…….在柳刚身上,真正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人生境界。他不是一个人富,而是带领大家一起富。农民的忠厚诚实,实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农人》小说围绕谢光远的死因,描写了镇政府派出所个别领导的欺骗糊弄,也描写了石桥湾谢姓族人中给死者穿寿衣的经验之谈。一个虚伪,一个诚实。作家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言自明。

    小说《农人》中,四个儿子都混得风生水起的柳志,也经常教导儿子要知法守法,不忘根本,要重视家风建设。柳顺在妻子死后多年仍每年给岳父送端阳,赞美的是柳顺的忠厚。梁盼丧事后,明白事理的梁标明确提醒年轻的孙媳妇柳萍可以选择再嫁,但柳萍却选择了挑起抚育下一代和给意外而亡的丈夫梁盼的爷爷梁标养老送终的道路,赞美的是柳萍的担当。柳晶结婚后也不忘照顾父亲和弟弟。柳忠当兵后积极上进,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柳顺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他重视家风传承的做派就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想想当代社会,多少乱象不是从不忠不厚中衍生出来的!

    我从徐克栋的小说《农人》中主要读到的是这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依靠广大农民的无私支持才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也一直想反哺中国农民。但有些历史时期,由于国家的实际困难,我们不得不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总而言之,计划经济的一些做法,确实挫伤了中国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战争年代,中国农民把自己最后一粒粮食送到前线,把自己最后一个儿子送到前线。没有中国农民的牺牲和奉献,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他们的利益,他们的尊严,理应受到保护和尊重。

    徐克栋的小说《农人》从大尺度来说,写了数千年中国农耕古国的历史如何在最近半个世纪发生的种种巨变。自然,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关。从小尺度来看,他的笔下所浓墨重彩描写的只是柳家大湾这个鄂东北古老乡村的两家人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我们透过作家所展现的柳家大湾村民的生活场景的阅读,益发感觉到任何时候不能忘记中国农民,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其中一个很大的部分就是农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农人》是以大别山中段某将军县的一个有六百年历史的柳家大湾为背景,以该村落柳氏六大房头的长房柳儒和柳志两家(隔壁居住)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史为主要对象展开的关于农村改革开放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为内容的宏大叙事。小说塑造的人物林林总总,犹如一座没有主峰的大山。群峰林立,参差错落,共同装点了一片美丽的风景。由此可见作家在结构上是有过反复思考的。他几乎完全舍弃了以往写农村农民小说的主要人物贯穿全篇的叙事法。而选择了一种类似水浒传的结构法。人物一个个出场,重要人物给予专章或几个专章,一般人物则会在适当位置做交代。

    《农人》全书以柳家大湾柳儒主持祭祀水车车神的民俗场景描写开场。以柳志主持金融风暴影响下的2008年打工者群起还乡过年的舞龙灯民俗结束。此为一层结穴;另一层结穴则是以柳顺一家大团圆结穴。当然还有党的农村政策划时代改变村人脱贫致富的结穴。2019年新农人代表柳岸当人大代表,柳家大湾村民歌唱在希望的田野上结束。

    如果一定要理出小说叙事的线索的话,可以说这本小说主要有两条线索:即柳儒一家和隔壁柳志一家的发展变迁为明线,借此牵连起这两个家庭的种种家事与国事。另一条线索也是客观存在的,即农村改革之初摸石头过河阶段的一些政策失误对农民利益的侵犯以及党和国家不断调整政策直到2006年废除集体提留款和国家农业税.,如果没有这条线,柳家大湾传统农民向新农人的蝉变,就没有着落。柳儒一家从柳儒为乡邻看病不收钱的厚道,到柳岸对土地农业的坚守,对机械化科学化种田的勇于实践。柳忠的舍己救人,柳阳的以学术贡献国家,都深刻体现出忠厚传家的价值观。隔壁的柳志和他的四个儿子走上不同的道路,老三柳刚当兵退伍即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因公正忠厚,得到村人的拥戴,一直当到退休。老大柳猛、老二柳勇在县联建当包工头,占了政策的光。属于先富起来的一族。在他们的事业发展阶段,也确实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但他们富而忘本,转移财产到国外。在家乡修别墅、为老爷子柳志夫妇选择风水宝地大建阴宅,却不受群众待见。老四仕途一帆风顺。但随着官位的升迁,偶尔回乡,不时打起官腔。则村人心多不悦。而柳顺的三个女儿,或嫁弱智男,或嫁破烂王,或嫁打工仔。三个儿子老大柳岸娶当地辍学女孩,老二柳忠因公殉职,老三柳阳娶师妹为妻,夫妻两博士。则为村人欣赏,作家的导向不言自明。

    《落寂红尘》反映打工人的酸甜苦辣

    徐克栋的小说反映了普通打工者的无奈。

    《落寂红尘》关注的是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这些来自各个省份的农村青年,他们在城市的命运各不相同。部分人落户城市,成为城市人。他们的权益可以得到认可和保护。但绝大多数打工一族却无法落户城市。享受不到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最形象的比喻就是王维的诗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些打工者他们来往于城市和乡村,在一家又一家企业求职,在一个又一个工地流转,他们支援了城市建设,但身份确没有得到认可,他们的子女上幼儿园、上小学,最初都得不到城市市民的同等待遇。这离“平等”该有多远的距离啊!

    小说《落寂红尘》的主人公余寿泉是个农村青年,高中毕业之后,当过兵,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外出打工谋生,在其舅父刘俭德的帮助下终于在东莞得到一份高尔夫厂较为满意的工作。由于别有用心的老乡刘云华要和刘俭德合伙另起炉灶办厂,阴差阳错,他受舅父的安排,随之来到塘厦镇,后遭刘云华排挤被迫离厂,转而进华美家具当保安,继而进达天高尔夫公司钛头班当普工,再进霸王酒家当帮手,工作几经更换,半是情非得已。从他的笔下,我们不难看出打工过程之中老板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以及打工者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生活。作者在写主人公多次工种变化过程的缘由和心理变化时描写较为细致生动,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于打工者阶层本质的深层思考。

    小说还写了主人公余寿泉分别和沈文怡、高香凤、宋红燕、宁文素四个女性之间的恋情,其结局无一不是悲剧性的。虽然悲剧产生的缘由各不相同,但从中反映了打工者在个人恋情和生活方面的价值倾向和心理状态,从而揭示了处在社会底层和边缘处境下打工族青年男女的许多无奈。

    小说还描写了企业老板漠视员工健康,以牺牲员工身体健康为代价攫取利益的不良行为。

    一句话,徐克栋的人生阅历和思考深度使他的小说特色鲜明。作家能写出这样的深度,与他退伍以后从珠三角、长三角再到天津卫这样一个十年打工的漫长岁月之见闻经历有莫大的关系。如果徐克栋没有踏遍这些人生阅历的铁门槛,他的《落寂红尘》就不可能那么感人。

    无论是聚焦打工人的小说《落寂红尘》,还是写农村农民的小说《农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尊严和权力的思考。我们细读这两部小说,单就题目而言。不难看出作者的用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余景新:东江纵队余脑同志的革命人生(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喻学才:徐克栋的小说(组图)
毛小青与巴基斯坦半个世纪的情谊庚续(组图
易清兰、谢良明:建行江西宜春分行在井冈山
习近平考察调研白马寺和龙门石窟(组图)
毛泽东对《六祖坛经》及慧能的评价和引用(
“以文兴村”的成功典范——青县小许庄诗词
红色联播: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工作会议暨副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原创革命历史
红色企业:晶彩廿华 澳启新程——晶澳二十周
红色头条:晶彩廿华 澳启新程——晶澳二十周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