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30日是我的父亲蔡和森诞辰13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身为蔡和森烈士子女,我们全家向先父在天之灵遥表无限的怀念和无比的感恩。
蔡和森一共有四个孩子,我排行第三,1928年在天津出生。当时正处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人进行大屠杀的白色恐怖时期,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尤其在天津这样的白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被迫由公开合法转入到地下秘密状态。父亲给我起名“转转”,这是因为我父亲对革命的成功怀有坚定信念, 希望并相信这种局面能够扭转。当时父亲对我母亲说:中国社会实在需要一个大转变,今天正在这个转变之中,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这个转变,把这个黑暗的苦难的中国转变成一个光明的幸福的中国。这个任务总是要完成的,如果我们看不到,那么转变中国社会的重任就落在他们身上。
敬爱的父亲啊,不论处于怎样的境地,不顾身体多么不好,你总都充满信心,始终坚持思考,坚持斗争。你的理想信念就像磐石般的坚定,你的革命意志就如钢铁似的坚强! 10年前,我和大家聚集在故乡湖南双峰,一起怀念你,饮水思源,更让我思绪飞扬,浮想联翩。
我仿佛看到了4岁时的你牵着奶奶葛健豪的手,从上海回到老家。这里不仅双峰山青,湄河水秀,还涌现出过许多有志有识的杰出人士,富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和勇于担当的传统,特别加上祖母积极进取、勤劳倔强,使你得到启蒙,养成坚毅的性格,好学深思的习惯和不凡的志向。
我还仿佛看到了永丰辣酱店学徒时挑灯夜读的你,那时你才13到16岁,上不起学,店里的活,老板的家务事你都得干,还患有哮喘,可你坚持自学,打下了文化基础,所以才能在上了短短的一年半的正式学校后,就以优秀成绩考上湖南铁路专门学校。
我又仿佛看到了18岁的你,好一个热血少年,心装忠诚爱国之心,胸怀浩然独立之志,就是从这里走出家乡,跨越山河,走向世界。
追思至此,身处异乡,往事变得不那么遥远,我不禁心潮澎湃!伟大的故乡呵,是你培育了我的父亲,这恩情让我感激不尽,钦佩和尊敬之心,难以言表。
敬爱的父亲,你从双峰开始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后来成了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知行合一, 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直到1931年壮志未酬身先死,英勇就义,年仅36岁,遗骸至今还没有寻找到。
敬爱的父亲,你这么早就离开了我们,党没有忘记你,人民也没有忘记你。比如你的后代一直得到保护和关爱。拿我为例,幼时的我在上海曾读过我党创办的大同幼稚园; 后来母亲被国民党监狱关了长达5年,是革命同志和外公外婆抚养了我;1937年妈妈出狱后把我带到延安,住在姑姑蔡畅家里,在此读小学;1938年姑姑把我和其他几位革命烈士的遗孤带到了苏联,安排在国际儿童院;25岁大学毕业回国;终成为神经科医学教授,现已退休安度晚年。猛然回首一生,我平安地度过了内战、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的战乱年代,还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文革时期,该不是有你在冥冥之中为我的人生护航?
敬爱的父亲,在纪念你130岁冥辰之时,你在什么地方最感动我们后人呢? 不仅是你脑洞宽深,能深刻理解中国革命,能精准预测运势,能团结力量组织大规模运动;也不仅是你为人宽厚温良,对家人、爱人、同志和朋友都是爱到底,帮到底;更重要的也许因为你是一位如此纯粹的人,从不在生活及个人报酬上分心,满心满脑只有“诗”和“远方”,这“诗”就是革命,这“远方”就是新中国,为此时刻准备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就是你这种革命家的写照。
敬爱的父亲,你离开我们已快94年了,历史一直记着你,党和人民一直记着你,特别是家乡的乡亲父老对蔡家有着深厚感情和亲情。如今,葛健豪故居及墓地得到较好修缮,蔡和森、蔡畅故居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和森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蔡和森纪念馆·故居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蔡和森研究中心和全国各地的学者们在研究你的思想和历程。身为你的女儿,一想到我曾陪你度过了你生平中最后的几年,又还能今天亲身经历见证这繁华盛世,我多么幸运呵!
伟大的父亲,你是故乡的好儿子,是中国的好儿子,你的一生短暂而光辉,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宣传和捍卫真理而英勇奋斗的一生。英名永在,伟绩长辉, 你的崇高精神和伟大风范,就如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历史上,永远铭刻在我们后人的心灵深处,我们永远怀念你!
祝愿蔡和森故里娄底双峰经济腾飞,人民生活和谐幸福,弘扬革命传统,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蔡转,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今年98岁,武汉市同济医院教授。本文为蔡转近日接受家乡双峰县罗潇云同志独家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