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清明节前夕,河南省信阳李氏文化研究会、中共信阳李氏文化研究会支部委员会组织党员、会员带上花圈、鲜花、土纸、酒等祭品,先后来到浉河区浉河港镇白庙村、李家寨镇台子畈村开展为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革命烈士缅怀祭奠扫墓活动。一路同行的还有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党史专家、副秘书长李建设、中共信阳市委政协文史研究员朱德顺等。

图为信阳李氏文化研究会会员们走进四望山去为无名烈士扫墓的路上。
来到浉河区浉河港镇,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强向同志们介绍了四望山红色革命历史。他说:“四望山白庙村位于浉河港镇西部,山深周围环绕。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豫鄂边区抗日武装力量在此开辟了豫鄂边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指挥部旧址、老君洞、兵工厂、新四军五师总医院、烈士墓群等,现已成为红色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大批党史、文史专家学者和游人前来参观学习和缅怀祭奠先烈。因此,浉河港镇的白庙村不仅是一个茶香四溢的古村落,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地方。白庙村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索和了解的地方。”
同志们步行沿着山路向西,跨过两道河沟,走过一段山路,来到抗日无名烈士墓群。这里并排安葬着八位无名烈士墓,在墓碑上记载了无名烈士的简要介绍。他们是抗战时期,牺牲在这里的抗日民族英雄。由爱心人士整修了烈士墓。同志们将花圈、酒等,祭品摆放好墓碑前,为每一座烈士墓敬献上花带,敬上美酒。面对烈士墓碑、烈士墓群,致悼词、三鞠躬,洒酒等仪式进行了深情地缅怀祭奠。

图为信阳李氏文化研究会会员们在为浉河港镇白庙村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缅怀祭奠先烈。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党史专家、副秘书长李建设对大家说:“依据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总医院设在这里的情况分析,当时在抗日前线受伤的伤病员都送到这里进行救治。医院的医疗条件也十分简陋,缺医少药。有许多伤病员由于没有得有效的救治,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医院也就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将他们就近分别安葬在这里。估计他们都是新四军的指挥员。其他牺牲的烈士在河东岸上集体墓葬里。这八位烈士至所以没有留下姓名,一则出于当时对外保密考虑,担心再次遭到敌人破坏。加之,五师医院在转移时没能顾上与地方政府对接上这项工作,便很快转移了。时间长了就成了无名烈士墓。几年前,我也曾想过为无名烈士墓澄清他们的姓名、籍贯、部队职务,但还是因为年代久远,无法找到当年新四军五师医院的军医和知情人。”同志们深为牺牲在这里的抗日无名烈士的爱国主义献生精神所敬仰。表示每年都会来为缅怀祭奠英烈。

图为人老四代为新四军李福太团政委守墓人周元义(右三)介绍烈士安葬在他家的责任山上。
走进李家寨镇台子畈村,在村纪检委员曾凡平、组织委员王娟娟及四代守护抗日新五师李福太团政委墓地人周元义的陪同下,来到烈士墓前,献上了花圈、花带、摆放好祭品,敬上美酒。大家一起缅怀祭奠李福太烈士墓。原村委会主任、人老四代守护李福太烈士墓的周元义介绍了他们家从战争年代,直至今天始终在守护着烈士墓的感人事迹。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党史专家、副秘书长李建设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烈士李福太的革命历史:李福太烈士,四川成都人,1910年出生,于1931年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到达延安与红军周明(黄秀英结婚)。并生一子叫李延胜(意思:延安必胜)。1941年,李福太、周明夫妇带着年幼的儿子李延胜跟随李先念从延安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在确山竹沟、信阳四望山、湖北大悟抗击日寇。周明带着孩子在鸡公山老门、台子畈新四军五师总医院担任护理班长。1942年,李福太团政委率领新五师45团在湖北平坝抗日前线一次对日寇的决战中,不幸身中数弹,被送往后方鸡公山老门、台子畈新五师总医院救治,最终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享年32岁。李福太团政委牺牲后,经党组织安排,医院秘密将他安葬在台子畈小冲山。从此,周元义一家就秘密地守护着李福太烈士墓,这一守就是几十年,现已轮到了第四代人,年年为烈士扫墓。因此,周元义一家四代人为烈士守墓的感人事迹也传遍了大别山内外。

图为信阳李氏文化研究会同台子畈村干部在为新四军团政委李福太烈士扫墓的情景。
2008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建设与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宋玉庆到湖北红安红色摄影创作时,专程看望慰问了老红军周明(当时老伴已过世),还为她赠送了一套红军军装。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李建设当即答应:“老人家您放心,我一定为您找到当年牺牲在河南信阳鸡公山台子畈村丈夫的坟墓。”2010年5月28日,李建设等人终于领着周明老人家及子女来到鸡公山台子畈村,在鸡公山管理区党委副书记李树悟、村党支部书记胡连勇等陪同下来到周元义家的责任山上墓地,经周明老人家指认后,顿时抑制不住60多年来的魂牵梦萦的思念情绪,感念的泪水不止……鸡公山管理区党委副书记李树悟向周明当即表示:“老人家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为革命先烈重新整修墓地、树碑立传,让先烈安心长眠在这里。”周明老人家终于了却了几十年来的思念、等待和心愿。临上车离开台子畈村时,周明老人家激动地说:“谢谢你们,我们全家忘不了你们。河南信阳老区人民真好!”
打从这年之后,每年清明节,当地管理区、镇村机关单位和学校组织开展为革命烈士李福太扫墓活动,周明也常让孩子们从湖北红安来扫墓。这段历史故事感动了不少人们的心灵。
通过这次为革命烈士扫墓活动,引导了信阳李氏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和党员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感受先烈的革命精神,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学习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英勇献身的精神,从而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好本职工作,教育广大会员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祖国的繁荣富强,多做贡献,不忘初心使命,永远跟党走。让中华民族的精神薪火相传万万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