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立秋过后,一个周末的早晨,秋高气爽,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我和几位文友慕名前往离县城五六公里路的一座“民间红色文物收藏馆”参观。
车行驶在城北方向的宽阔柏油公路上,一路上欣赏着令人陶醉的沿途乡村初秋美景,十多分钟车就停在坐落于县城北的城关镇黄魏家村一个广场上。下车后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坐北朝南、灰白色墙面、三重檐、屋顶青瓦飞檐翘角、明三暗五结构的鄂东民居——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民间红色文物收藏馆。我们一行站在广场上,环视四周,发现广场东侧伫立着一座3米6高的毛主席花岗岩石雕像,纷纷前往主席雕像前鞠躬行礼。
正当我们认真瞻仰主席雕像时,一位体态有些消瘦、身高1.7米左右、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男子汉满脸笑容地朝我们走了过来。经介绍得知,此人就是收藏馆的主人罗厚斌。他小时候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在党和政府及乡亲们的帮助下长大成人,高中毕业后于1984年入伍,1987年入党,1990年复员。退伍后被安排在红安文旅局下属的二级单位工作。他在部队曾任文书、新闻报道员、班长、代理指挥排长,先后在军师教导大队集训学习两次,5次荣获团营连嘉奖。1986年、1987年两次去新兵连任班长,培训新入伍的战士。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先后参加过成昆铁路泥石流塌方抢险、大凉山原始森林火灾灭火的重大灾难救援活动,亲身经历过1987年中印边境线的“麦克马洪”一级战备和拉萨骚乱的严峻考验。
虽然在部队当了六七年兵的罗厚斌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退伍回到家乡工作,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离军不离党,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团结同事、刻苦钻研业务,没多久就适应了工作上的要求。在文化系统工作中,他接触了丰富的红安革命历史资料,但发现还是有些文史资料和实物不够完善,于是便萌生了从健在的将军、老红军和他们家属及民间搜集的想法。经过几年的充分酝酿和准备,从1994年开始,罗厚斌怀着对红安革命烈士和二百多位将军的敬仰之心,自费到全国各地搜集红色文史资料、红色文物、红色故事。近年来,罗厚斌又自费在老家的村庄里建成了民间红色文物收藏馆,实现了他几十载不懈追求的“将军情结”“红色愫怀”的情怀,将他毕生追求和热爱的红色事业在生他养他的家乡红安土地扎下根来,为“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在红安这片红色热土上绵延不断、薪火相传。
彼此寒暄一阵后,罗厚斌热情地给我讲解了从外地请回这尊伟人雕像的经过。尔后,他将我们带进了收藏馆参观,眼前百余平方的展厅里错落有致地摆着红色物品,看着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听着一个个将军的传奇故事,让我们无比感动、无比震撼!
罗厚斌虽然年近六十岁,但他讲解时精准的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标准普通话语调让我们当场就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到了这些红色物品的来历与历史意义。据了解,截至目前为止他的收藏馆已经收藏了二百多件红色物品,尽管今年是红安气象历史记载上最炎热气温之一的年份,有时气温高达42℃,但仍然到各地搜寻红色物品。一些好心人劝他年事已高,得注意身体时,也笑称他已经达到了痴迷红色文化如生命的程度。
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完收藏馆的红色物品后,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尽管看到年长我们十余岁的罗厚斌仍然没有疲惫的样子,但我们心中有些过意不去,于是反客为主,邀请他一起到展厅茶几边坐下来再就一些疑惑进行交流。
喝了几杯清香的红安本地绿茶后,大家身上的疲劳全部消失了。我又来了精神,便拿出手机翻出参观过程中拍摄的一幅“将军魂”和一幅“魂系红安”的书法作品照片问罗厚斌:“两幅书法作品空白处都印有李先念主席和夫人林佳媚俩人印章的由来,因为他们在我们红安民间书法作品上同时盖下印章十分罕见,甚至可以说在天下民间书法作品上同时盖下他们珍贵的印章也是独一无二的。”
听到我的提问后,罗原斌指着手机上的两幅书法照片仔细地向我们讲解:四尺魂系红安和的六尺将军魂的书法作品是原总后勤部老年大学校长宋厚军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写的。之后,我每次到全国各地搜集红色史料时都会带着这两幅书法作品,请革命战争年代在红安土地上战斗过的将军和老红军以及关心红安的社会各界人士签名盖章。2001年5月初在北京,我向李先念主席的原秘书程振声和原国防大学朱玉教授表达了想请李主席夫人林佳楣签名的想法,没想到他们帮助我向林老转达后,她老人家欣然同意了。5月9日上午不到8点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程振声就到达了林老接见我们的阳光幼儿园会议室,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就到了。虽然已经进入了5月份,但北京的早晚气温还是很低,在会议室内还是感觉到了有点凉意。还没等我们向林老问候,她就起身热情地招呼我们。大家入座后,林老亲切询问家乡红安经济社会和一些老同志的情况。我认真地一一回答了林老的问话后,林老托我回家后向老同志转达她的问候,她又鼓励我多搜集些红色史料,把这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做好,并叫我拿出需要她签名的书法作品。我仔细地将两幅书法作品平摊在会议室的桌子上后,林老先是饶有兴趣地欣赏了书法作品和上面的签名及印章,然后在两幅书法作品空白处用小字毛笔郑重其事地签下了自已的姓名,盖上了她和李主席的印章。
听到罗原斌讲解到李主席和林老的印章时,我们情不自禁地问他有没有看清印章的样子。罗厚斌对我们的提问越发来了精神,他津津有味地转述了当时盖完印章后,林老讲解原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出访巴基斯坦带回给主席和她那两枚鸡血石印章的趣事。
随后,他深情地说:“没想到林老那么平易近人,那么关心我们红安,临别时她还将一包糖果托我带回由她题名的红安县直幼儿园儿童们,因为她年事已高不能回家乡红安参加六一儿童节孩子们的活动。”
此时,我们不禁感慨万分地说:“主席虽然逝世多年,林老也因年事已高而不能常回家乡红安看看,但这两幅书法作品印有他们的珍贵印章不仅能让游客瞻仰,而且还寄托着他们对家乡红色红安深深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