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邹善水:福建省连城县温坊村的“红军学校”(组图)
作者:邹善水
浏览次数:
2024-07-12 13:58:5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温坊村红军学校旧址。邹善水摄

温坊村红军烈士碑。邹善水摄

温坊村红军标语。邹善水摄 

温坊村红色交通线旧址。邹善水摄

温坊村红色交通线旧址。邹善水摄

温坊村红军标语。邹善水摄 

    7月10日,驱车走进温坊村踏寻92年前的红军足迹。因多次在梦中听到这里的嘹亮军号、看到大岭山山峰上留存的战壕、又见村民宁愿自已饿着也要把仅剩的两筒米送给红军吃的鱼水交融情景。

    在村中,坚守这个红色山村的20余位老人不愿下山,更不愿舍离当年红军住过的旧屋。几只喔喔鸣啼的公鸡和旺旺犬叫的黄狗,陪伴着摘菜、锄地的王长林等留守老人。除了鸡呜犬叫,村里显得极端宁静。心中默念:温坊村不能消失!

    温坊村,是福建省连城县新泉镇一个有红色历史的小山村,位于红四军政治整训和军事整训地新泉镇西北部深山中,距新泉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曾经是当年红色交通线上连城县唯一的重要驿站,秘密护送传递过闽、赣苏区重要领导人和重要情报。史上著名的中央红军击溃国民党第十九路军60师178旅6000余人的“温坊大岭山战斗”发生地。

    史记,温坊村在新中国建立前属长汀县南阳区管辖。1957年随南阳区划归上杭县,1961年划入连城县新泉镇,上世纪90年代温坊自然村设为建制行政村。

    迎着甲辰仲夏的暑阳走进温坊村,徐徐清风轻拂面,潺潺溪水沁心田,满目青山藏黛色,旧屋沧桑叙红军。“这座张氏祠堂,当年是福建军区随营军事学校。”一座古旧木屋前,村书记华炎明介绍说。沿着村里小道来到一座老屋,华炎明说,这是村民张兆民的古房,是当年红色交通线的重要联络点驿站。

    “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刚刚创立,根基未稳,连年遭国民党反动军队围追堵截,敌强我弱,红军疲于战事,根本来不及培养政治、军事干部。在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后,形势有所好转,红色苏维埃犹如雨后春笋,扩建地方部队,组建了游击队、赤卫队,革命烈火如火如荼,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1929年12月28日在古田召开。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诸如党指挥枪,纠正党内错误思想;红军的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许多重要的建党建军思想,急需认真准确地贯彻,根据地人民踊跃参军,红军队伍很快扩大,也急需会带兵的政治、军事干部。当时正值蒋桂战争爆发,“收拾金瓯一片”给中央红军带来了短暂的休整空间,是抓紧培训干部的黄金时段。1932年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随营军事干部学校”应运而生。距离古田会议会址不远的温坊村群众基础好。在罗化成、张赤男组织下建立苏维埃政府,温坊村25户116 人,家家户户参加革命,百分之90的青壮年参加红军,政治基础牢固。部队和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鱼水交融,温坊村地处偏僻,通往外界三个方向的道路山高岭峻,可谓易守难攻,即使遇到险情,也易退至深山密林隐蔽。闽西苏区急需设立我党南方交通线的据点,创办红军随营学校等历史重任选择了温坊村。

    那是1932年3月的一天,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温坊这个小山村打破往日的平静,红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支300多人的红军队伍开进村子,在村民张德才家门前宽阔的平地上作十列纵队整齐排列,大门屋檐下高挂着“工农红军随营军事学校开学典礼”的一块红布会标。红四军首长到临,校长邓毅毅、政委温含珍登上台阶,作开学动员。300多人的学员编成三个连,一连住在张德才家,二连住张各如家,三连住张志万家。随营军校设备简陋、物资贫乏,门板刷漆权当黑板,柴烧木炭便是粉笔,石块砖头搭成桌椅,盘子装沙代替纸张。军校由身经多次战斗、有带兵经验的红军干部担任政治教员,黄埔军校毕业的学员担任军事教员,校长和政委亲自上课。军政训教结合,内容有队列操练、刺杀格斗、枪炮原理、操作要领、工事构筑、战场选择、游击战术、攻守策略、安全防范、战地救护等。学员们情绪高昂、劲头十足,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讲,在沙盘上相互切磋写写画画。无论办学条件简陋程度,学员刻苦认真学习的精神,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军史所空前绝后的。这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在当年随营军事学校遗址的张氏祠堂前,驻地低矮的房舍墙壁上,学员当年书写的标语漫画历历在目,军校清晨“滴滴答答”的军号声在耳边响起,学员们精神抖擞、整齐划一上课出操。整个山村沸腾起来,小村呈现一派兴旺景象。不由让人想到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帮助下创办的国共合作的广州“黄埔军校”。而温坊工农红军随营干部学校,则是中国共产党独自创立的“红军学校”,是贯彻“古田会议”精神,是我党我军建设军校的一大典范。

    军校学员迎来一批,又送走一批,共办了六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开国中将刘忠就是其中之一。在刘忠将军回忆录《从闽西到京西》中,明确记载自己从闽西温坊红军学校毕业后,任红十二军103团一连三排排长。温坊村土生土长的张梅江曾任红十二军第34师团政委,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张各林曾任福建省政治保卫局局长,华红胜曾任赤卫营营长,他们都是从温坊小村红军学校走上革命道路的红色干部。军校许多学员紧跟毛泽东、朱德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征战南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军校从1932年5月开始一直办到1934年8月结束。前后历时两年多。试想,当时全村仅25户116人的温坊村,要承担军校常驻学员300余人,安顿每天吃喝住训,这对于温坊这个小山村来说,无疑困难重重,厅堂房间让给红军住,粮食蔬菜送给红军吃。在艰苦困难中温坊人民坚定而顽强地挺过来了。像大地滋养万物一样,温坊人民把困难留给自己,拼尽全力支持人民子弟兵,不仅把最好的房子腾给军校,还主动为红军放哨联络,密送情报护送重要领导;做鞋洗衣,挑柴煮饭,上山采药,下山筹米,组织运输队、担架队等,全村男女老少齐拥军,全力投入军事化的生活,全力保障军校正常运转。

    1933年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开始。从9月25日至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仓促退出根据地。

    翻开《连城县革命基点村》史料载:1933年3月21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60师178旅6000余人,对闽西根据地大举进攻,工农红军独立第十师部队埋伏在温坊境内的大岭山,抄敌后路,与敌军激战两天三夜,军校当期学员参与了这次著名的“温坊大岭战斗”。红军发挥娴熟的山地游击战优势,将178旅击溃。战斗结束后,部队奉命立即转移,温坊人民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把牺牲的红军战士一一掩埋。1961年又在离村子不远的向阳山坡修建革命烈士墓,当地村民将收集到的红十九军和随营军校学员共54具烈士遗骸合葬墓中。

    199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峥嵘岁月》一书里,记载着作者吕黎平回忆:当年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顾问李德,从上海经香港进入汕头、大浦、南阳,秘密进入苏区途径连城新泉温坊的情景:1933年9月下旬的一天,红三师张忠参谋长和机要科参谋吕黎平率领的战斗小分队背着一部伪装好的电台,扮成商民从南阳秘密徒步来到温坊村,就地宿营在张氏祠堂秘密接头站。几天后,张参谋长、吕黎平依靠温坊村交通员、接头户华崇胜,来到临近温坊村的另一个秘密联络点,用简易担架将受过伤的李德抬回张氏祠堂隐蔽居住。次日一早,红军学校卫生员用纱布将李德的头包扎起来,装扮成一个进山摔伤的村民去求医的模样,防备暴露他那白种人的相貌。华崇胜、张德才等人抬着李德经南岭往长汀方向走,晚上赶到苏区汀州城宿营,第二天下午就安全把李德送达到瑞金沙洲坝。

    当年为何要把李德抬回温坊张氏祠堂隐蔽呢?因为温坊到上杭南阳仅20多华里,到长汀涂坊约60华里,到新泉镇上20华里,地理位置重要,山高林密,地处偏僻深山便于李德隐蔽。村里有座叫圆东子的山峰,在山顶可以环视四周几十里远,便于观察和转移,成为红军在闽西苏区的秘密联络点。这个红色村庄,坚持20年红旗不倒。

    在张氏祠堂内,一间昏暗的小房间墙壁上,现在尚存有清晰可见的“……纪念五一,反对帝国主义割分中国——福建军区随营学校三连宣传队”等字样的当年红军标语;在秘密交通站张兆文的老屋,至今有两幅红军留下的漫画,当年村里到处都是红军标语。

    温坊村的红色根基十分牢固。村里老人回忆说,古田会议召开前夕的1929年,革命先烈罗化成曾发动闽西南阳涂坊一带的农民武装暴动。当时温坊村的张德才、华红胜、华桂芳等有志青年经常秘密到南阳与罗化成接头,请教如何发动组织农民武装暴动队的具体事宜。不久,张德才、华红胜、华桂芳等举着一面红旗,抬着一把大刀、一把枪回到村里,在南阳农民武装暴动队的领导下,与临近的途坑、高屋坑等村联合成立苏维埃政府、建立工农武装赤卫队,当时全村有百分之90以上的青壮年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

    面对白色恐怖,温坊的进步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为活跃在长汀、上杭、连城一带的红军游击队提供情报和物资,为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

    “我小时候就听爷爷讲过不少温坊的革命故事,还到山上挖过几十斤的子弹壳。”年逾八旬的张际彬比划说。张际彬是曾任红十二军第34师团政委张梅江的侄孙。张际彬回忆说,当年福建军区随营学校营部机关设在张氏祠堂,整个山村都是红旗飘飘,那场面真是热闹,迎来一批又送走一批。群众主动为红军放哨、送柴、做鞋、联络,还组织运输队、担架队。据资料记载,设在温坊村的红军学校,从1932年5月开始持续到1934年8月,持续两年多时间。

    1934年红军战略大转移后,温坊村革命斗争转入隐蔽分散的零星活动,在长汀县工委书记游荣长的带领下,组织游击队、赤卫队长期进行游击斗争,直到新中国建立,解放时温坊全村仅剩下60余人。

    “这里有我们温坊的先烈,也有牺牲在这里的红军烈士。90年前,你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都是我们的亲人……”在村口山坡上,有一处1961年修建2014年重修的革命烈士墓和革命烈士纪念亭,纪念亭有一块刻有张梅江等温坊烈士的光荣匾。匾上记载着张梅江曾任红十二军第34师团政委,在湘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张各林曾任福建省政治保卫局局长、华红胜曾任赤卫营营长……除了村里的革命烈士,烈士墓还记载随营学校烈士和红十九军保卫苏区五十四名烈士名单。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唐波:一家人的长征
·下一篇:无
·福建省连城县温坊村的“红军学校”(组图)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温坊村的“红军学校”(组图)
·六一前夕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慰问两所红军学校(组图)
·肖锋、张继强、何文智:六一前夕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慰问两所红军学校(组图)
·特稿:六一前夕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慰问两所红军学校(组图)
·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到红军学校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慰问活动(组图)
·肖锋: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到红军学校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慰问活动(组图)
·特稿:广东省南雄市老促会到红军学校开展“六一”国际儿童节慰问活动(组图)
·广东南雄陈毅元帅红军学校被评为“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先进单位(组图)
·肖锋:广东南雄陈毅元帅红军学校被评为“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先进单位(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福建省连城县温坊村的“红军学校”(组图)
邹善水:福建省连城县温坊村的“红军学校”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温坊村的“红军学校”(
唐波:一家人的长征
特稿:一家人的长征
朱胜东:1953年见证了军民团结的一次伟大胜
特稿:1953年见证了军民团结的一次伟大胜利
周宗胜: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夜场公映两部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夜场公映两部革
李伟、王清波:争当新时代延安精神与民族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