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筹资金修建广通河马良大桥,结束了群众隔河涉水种庄稼的艰辛历史;与城关镇政府合作,开通了连接兰廊公路与马良大桥的跃进路;出资搬迁并重建了火红小学……
这是一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广河县广为传颂的佳话,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广河县兴达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马良先生。
1994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奖,1995年3月被国际名人研究会评为“奇人、怪人、善人”荣誉称号,1994年至1995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振兴甘肃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慷慨解囊”荣誉称号,10月被甘肃省委员会评为“星星火炬”奖,1999年9月被甘肃省委员会评为“政协委员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15年,在他的带领下兴达餐饮有限公司在省、州美食大赛上屡次斩获殊荣。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饮食文化高层论坛暨甘肃美食文化展上,参展作品“河州八大碗”、“扣糊牛”荣获甘肃美食文化展示“展台金奖”荣誉称号。
这是一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广河县广为传颂的佳话,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广河县兴达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马良先生。
2015年6月,全省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召开,突出能人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 马良作为一名企业家,精准扶贫对他来说,是一个能够为贫困群众贡献自己力量、实现带动周围群众脱贫致富愿望的新契机。
如何带动贫困群众致富,是过去二十几年,马良和他的企业一直探索的重要议题。鼓励群众通过劳动就业来致富,成为马良心中最为务实的脱贫道路。在兴达集团旗下的三家公司里,有来自广河县各个乡镇及周边县市的员工共计300多人,从工厂基层到公司高层,他们有的在洗毛厂生产一线的车间里,有的则担任公司经理、厂长等重要职务。
农民出身的马良深知“授人以渔”才是最好的帮助,为了确保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他对企业下了死命令——不能拖欠员工特别是贫苦员工的工资。为避免制度落实的不到位,他甚至设立举报电话,如果有人举报并举证他的企业拖欠员工工资,当即奖励2万元。
有一份信念,就有一份坚守。他认定“要致富先修路”,跃进路不仅连接了兰廊经济线,更便利了广通河沿岸群众的出行。然而,北山山区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又一次引起马良的重视。2015年他耗资百万余元修建了10余公里北山至三合公路的山路,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山区群众赴县城难的问题。
再苦不能苦学生,再穷不能穷教育。在火红小学的国旗台下的石碑上,镌刻着马良当年修建火红小学的义行善举。2015年,抱着同样的情怀,他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个人出资400余万元,在火红小学内建立广河县第三幼儿园,积极扶持和引导公益性幼儿园的发展。
在火红村,有一户极富现代化的二层小院。整洁的屋舍、便利的设施以及满圈的牛羊,一眼看上去便是富有人家。然而,院子的主人却是村里头数一数二的贫困户马穆萨。马穆萨一家是县上确定的扶贫户,但年事已高,没有劳动收入。2015年4月,马穆萨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旧房,马良知道他们的情况后,捐资50万元,调动兴达花园承建工程队的部分工人,给马穆萨重新房子。 双联扶贫款到手后,马穆萨买了十几羊,凭着养羊的收入和他儿子在兴达集团工作收入,马穆萨坚信,他们家的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在马良的带领下,兴达集团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不断带动周边发展。如今兴达集团旗下的兴达餐饮有限公司,有近八成的员工都是来自城关镇火红村(该村是哪个乡的,并简单介绍贫困情况)的贫困村民,他们在家门口的这份工作,是他们得以养家糊口的生计。目前,兴达花园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即将竣工。届时,兴达电影城、养老院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在带动周边一百多贫困群众就业的同时,也将解决一部分群众的养老问题。
如今,兴达集团旗下3家分公司——兴达工贸有限公司,兴达珍宴餐饮有限公司,广河县腾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在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