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的自由买卖有其合理性,给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程序;方便的交易方式;快捷的收藏效率。但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除法律层面之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自由买卖市场中,收藏品的价值可能会被市场供需关系所扭曲,导致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忽视,而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投资商品。二是自由买卖可能会破坏藏品的传承有序性,因为藏品的来源和去向可能变得难以追踪,这不仅对藏品的鉴定和研究造成困难,也对藏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构成挑战。
当今,收藏品的买卖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询问藏品的来源似乎成为买卖双方的禁忌,买家不想问,卖家也不会说。久而久之大家都养成一种习惯:只关心东西对不对,价格合理不合理两件事,其他的无关紧要。
其实,收藏品的传承有序,尤其是文物级别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一块“袁大头”银币,是朱德元帅在中央苏区时期分得的“伙食尾子”。所谓“伙食尾子”,就是管理伙食费的后勤机关,一段时间会将本单位伙食费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结账,节余部分的钱按人头分给大家。这在红军部队中叫经济民主。红军部队除了经济民主,还有政治民主、军事民主。这“三大民主”,是红军部队管理的根本方法。解放以后,朱德把这个“伙食尾子”捐献给了军博,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同样的“袁大头”市面上随处可见,只需要千把块钱就可以买到。但这块“袁大头”与市面上的“袁大头”,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传承有序是文物的精髓,是文物收藏的命根子。
2016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去逛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在一个旧物摊子面前,还没有看上什么东西,只是浏览一会,眼尖的摊主便顺手拿上一本旧账本给我说:“洪老师,这本不错,里面有三张苏区借谷票”。我很惊奇,我不认识他,他怎么认识我?想想大概是我经常在潘家园现代大厅二楼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现在改为“红色文化分会”了)办公室进进出出的原因吧。看来这摊主不但认识我,还了解我收藏苏区文物的爱好。我接过他手中的东西,一看是一本1974年10月份的(图1)旧账本,虽然封面并没有标注这本旧账本是什么单位的,但从里面内容看是江西省赣州市赣县财政局的,账本不厚,只有27张记账凭证。
图1
大家知道,财政会计凭证有一定保管年限,超过保管年限规定的就成为废纸,可以拿到造纸厂去打浆销毁。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具体到财政局的账本,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应按照附表执行,其中: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保管期限为30年。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会计账簿的保管期限也为30年。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保管期限为1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保管期限为永久。因此,财政局的账本在满足上述保管期限后,可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鉴定和销毁。具体来说,保管期满30年后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以及保管期满10年后的财务会计报告,在经过鉴定确认无保存价值后,可以进行销毁。而对于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如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则不能销毁。这本旧账本属于明细账会计账簿,保管期限为30年,即从1975年1月1日期至2005年1月1日。
赣县财政局这批旧账本什么时候销毁的,没有找到相关资料记载。按正常逻辑推理,这本旧账本应该就是2005年1月1日之后销毁的,当年销毁时被工作人员发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特意留了下来。之后,经过文物商人买卖转让,成为红色收藏爱好者追寻的藏品。
很多人都说,潘家园旧货市场上卖的绝大部分都是新仿品,没有什么真正的老东西。其实错了,确切地说潘家园旧货市场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淘宝淘宝,关键是一个“淘”字,你得去用你所学的知识,借助你的火眼金睛“淘”出宝贝来。
我装着漫不经心的样子,回答他:这种借谷票存世比较多,不怎么值钱。我外表看上去无所谓的样子,可心里激动的蹦蹦乱跳。因为账本里面除了有三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壹百斤券(图2)之外,还有一张兑换证明和一张兑换“信汇委托书”。
图2
兑换证明(图3)的具体内容是:“证明,我大队第三队社员王坤居,家庭成份贫农。情因祖传移(遗留)下有苏区发放稻谷票叁百斤正,现前来县革委会批给兑领。特此证明。此致!赣县南塘人民公社南塘大队管理委员会(公章),74年10月19日”。左下角有赣县南塘公社签署的证明:“情况属实,请给予兑换,赣县南塘公社革命委员会,74年10月21日”。
图3
信汇委托书(图4)内容很详细。上方印有“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语录。单位为赣县财政局,账号是89001。收款单位是“南塘公社南塘大队三队王坤居”。汇入行名称是“南塘所”。数量是人民币28元5角。汇款用途是“汇苏区谷票300斤”。加盖“中国人民银行赣县支行革命委员会业务专用章”,时间是1974年10月24日。
图4
如此详细的文字资料,把三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壹百斤券的传承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说的清清楚楚,是非常标准的一件传承有序的文物。
诚然,摊主看重的是三张借谷票,而我更看重的是那张兑换证明和那张兑换“信汇委托书”,因为它证明了这三张借谷票传承有序的完整过程。
翻完旧账本,我立马感到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苏区文物,果断买下了它的“保管权”。
你看看,谁说潘家园没好货?
图5 借谷票有伍拾斤、壹百斤两种面额版式
史料记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的发行背景与以下几个主要历史因素有关:
1、红军的迅速壮大与粮食供给紧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后,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壮大,全盛时期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多达十余万人,粮食供给成为苏区政府需要解决的难题。
2、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与军事“围剿”:1932年,中央苏区部分地方发生粮荒,无良奸商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同时,国民党对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导致红军的粮食供应更加紧张。
3、苏区政府的粮食政策: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苏区政府一方面向群众借用谷物,并以借谷证为凭证,承诺一定会如数奉还;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农民生产并建立粮食储备体系,苏区政府规定新谷上市后,将以高出市场三分之一的价格收购谷物,等到青黄不接之际,再将其按市场价格的百分之95卖给农民。
4、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成立与借谷票的发行:1934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主管粮食工作的机构,首任部长陈潭秋。为解决红军粮食供给问题,1934年6、7月间开展了两次大规模借谷运动,一次24万担,一次60万担。两次借谷均发行此借谷票(图5)。
5、红军长征与借谷证的兑现:红军长征后,借谷证到期无法兑换,留在了苏区老百姓的手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继续履行革命战争年代的承诺,多次规定凡持有“借谷证”的群众,可以按时价兑换粮食或者现金。体现了人民政府“一诺千金”的精神。
综上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借谷票的发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红军粮食供给问题、巩固革命根据地、以及在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下保证红军战斗力的重要措施。这些借谷票不仅是经济行为的凭证,也是中国共产党与苏区人民深厚情谊和信任的历史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