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喜报!我区田金芳荣登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组图)
来源:北京房山
作者:房山区官方微信
浏览次数:
2025-01-20 10:12:31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李大钊长孙女李小玲,子弟兵的母亲戎寇秀的长孙女李秀玲,拥军模范田金芳等人同肘评上中华优秀母亲。在颁奖台上接重要领导佩戴胸章授带。

晚会上,田金芳还被世界华人精英联合会聘为副主席职务。

    好人就在身边,善行来自日常1月1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我区田金芳光荣上榜。

    田金芳,女,1961年8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居民。唐山大地震时被人民解放军救出的田金芳,为了寻找救命恩人,坚持拥军46年,把战士们当作亲人来关心关爱,自费为部队购买生活用品;自费创办“田金芳拥军艺术团”,共排演文艺节目270多个,深入各部队军营慰问演出500多场。田金芳曾荣获“2024北京榜样”等荣誉。

    地震中获救 踏上寻找救命恩人的拥军之路

    1976年唐山大地震,奄奄一息的田金芳在绝望之际被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救出。解放军战士还把自己的军帽给她戴上,对她说:“你的头还在流血,小心伤口感染。”重获新生的她想对恩人说句感谢,却发现恩人早已不知去向。她多方打听,却一直没有音讯。对于这份救命之恩,田金芳始终难以忘怀,寻找恩人也成了她心中的一个结。自此,她踏上了寻找救命恩人的拥军之路。

    1978年,刚领到人生第一笔工资的田金芳,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报答解放军,虽然只有区区18块钱,她却毫不犹豫地拿出3块钱买了牙膏、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第一时间送到了附近的军营。节假日里,她就自己步行到部队,为战士们洗衣服、缝被子、补袜子……数十载如一日,老兵退伍又来了新兵,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忙前忙后的田金芳。年头长了,田金芳成了部队的“亲人”,每名战士也都能讲上三、五件她的拥军故事。

    是“好妈妈”更是“编外指导员”

    1994年,田金芳出差路过新兵训练营时,见到有女兵因为过度思念家乡而影响训练。为了帮助女兵尽快适应军营生活,她就在附近租下一间房子陪伴女兵,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尽力帮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女兵训练完后,田金芳就把她们被汗水浸透的棉鞋拿回家,坐在炉子旁烘干,第二天早晨6点前再悄悄送到女兵宿舍门口。每逢周末,田金芳就到女兵连帮着搞清洁,被女兵们亲切地称呼为“好妈妈”。

    战士刘晓臣的妻子在老家,既要照顾双方父母,又要带孩子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多次劝丈夫转业回家。可刘晓臣认为自己是技术骨干,部队需要他,想多干几年再考虑转业,为此两人一度闹到离婚的地步。田金芳得知后,多次帮刘晓臣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他们一家三口叫到家里一起做饭、吃饭,促进沟通交流,还给他们买棉衣棉鞋,真诚地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彼此的难处和责任。在田金芳的耐心劝解下,刘晓臣的妻子逐渐明白了丈夫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也感受到了部队工作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夫妻俩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从那以后,妻子每次来部队探亲都要到“田妈妈”家坐坐。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战士们都称田金芳为“编外指导员”。

    自费组建拥军艺术团 生动演绎军民鱼水情

    有了拥军的目标后,田金芳就开始付诸行动。她摆过地摊,卖过菜,卖过服装,开过饭店,并把积累下来的资金全部用来拥军。为了将军民团结的深厚情谊搬上舞台,把拥军爱兵情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1994年,田金芳自费30万元组建了“田金芳拥军艺术团”。2007年8月,27人组成的拥军艺术团小分队开始了他们的“拥军万里行”活动。他们途经东北三省、上海、广东、深圳、驻港部队等13省、36个城市,历时3个多月,通过作报告、表演文艺节目、赠送慰问品等形式宣传拥军,受到各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2015年5月,田金芳终于在徐州找到了她苦寻多年的恩人——老兵周广军。田金芳紧握着老人的手,泪如雨下:“39年啊,我的救命恩人!我走遍了大江南北,历经坎坷,终于找到您了,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人得知眼前的人是自己曾救过的小姑娘,盯着她带来的旧军帽,也哭了起来。2020年,田金芳得知老人去世,她悲痛不已,当得知老人临终遗愿是想穿着“65式军装”,她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忙寻找,最终找到并送老人最后一程。

    目前,田金芳已成功办理了捐献遗体的手续,她表示自己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希望能够用遗体为解放军的医疗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自己的拥军之路延续下去,以实际行动谱写生命中的感恩篇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网-李建设、蒋苏宁:迎新春送文化下乡(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网-李建设、蒋苏宁:迎新春送文化下乡(组图)
·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家文化论坛年会暨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周年文艺汇演(文化+新质生
·中红网: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翰墨凝聚迎新春丹青谱写同心圆》——迎新年贺新
·红色头条:慰问新四军老战士暨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曾美将军首探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遵义会议召开九十周年(组图)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部署在中小学校开展“红色宣讲”教育(图)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 孟庆山:从延安到冀中(组图)
·特稿:一封唁电蕴含的革命友谊(组图)
·特稿:南雄市老促会到油山镇慰问革命老区村(组图)
·特稿:“百城千企暖兵心行动”:探索新时代拥军优属新路径(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喜报!我区田金芳荣登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
中红网-李建设、蒋苏宁:迎新春送文化下乡(
他是“破译三杰”之一,因他的情报,红军长
遵义
中红网-董新有:遵义
永恒的忠诚——怀念我们的母亲郭云轩(组图
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家文化论坛年会暨纪念毛主
中红网: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翰墨凝聚迎
红色头条:慰问新四军老战士暨抗战胜利80周
最后的家书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