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展出的曾国藩画像。郭海鹏摄影
2024年11月15日,观众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参观。近日,“勤俭敬信 家道颖颖——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举行。展览汇集曾国藩及其家族成员的近百封家书和部分楹联、书法手稿,分为“书香门第 耕读传家――曾国藩其人其家”“尺牍往还 家教经典――曾国藩家书”“治家有方 代代相传――曾国藩家训”“家风悠远 人才辈出――曾国藩家风”四个单元,综合运用家书复印件实物、家书释文、人物照片、书法作品、音视频等形式,多视角呈现曾国藩家书家教家风的魅力。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挖掘古籍文献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展出的曾国藩与其父亲、爷爷的资料。郭海鹏摄影
观众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参观。郭海鹏摄影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牢记领袖嘱托,努力发挥“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办学优势,勇担文化使命。曾国藩家书、家训等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值得挖掘的一笔重要文化资源,其中所蕴含的勤俭廉洁、忠诚守信、敬亲睦邻等思想,至今仍具借鉴价值。曾国藩关于读书治学、修身齐家、为人处事、报国爱民等观点,对于新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个人修养、促进家风家教和家庭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曾国藩生活的那个时代,家书是家人和亲友之间沟通信息的唯一工具,曾国藩在京做官、领兵征战和担任封疆大吏期间,给父叔长辈、四位弟弟和诸位子侄等写了大量家书。据统计,曾氏一生给长辈、子弟写信现存1520封,长辈、子弟复信599封,总计往来家书2119封。
在曾国藩传世文字中,其精华首推家书。清末民初,曾氏家书是士大夫必读之书。但过去人们一般将曾氏家书当作治家瑰宝来读。其实,曾氏家书并非这般简单。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说:“它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曾国藩家书因其系统性、丰富性、实用性而成为中国传统家书文化的一座高峰。曾国藩家书家训作为我国古籍文献和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性和可借鉴性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其中所蕴含的家教智慧和优良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绵延不绝。
曾国藩一生著述丰富,奏疏、信札、诗文辑为《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全集》。在曾国藩的著作中,《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如《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家书》等。总的说来,他撰写的家书现存1500余封,写于道光二十年(1840)至同治十年(1871),历时30年,内容包括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类百科全书。
历经晚清、民国,直到今天,《曾国藩家书》长盛不衰,成为人们争相阅读的必备书目。人们都想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比如从政之人想从中学到做官之道,从军之人想从中学到治军方略,为学之人想从中领悟治学的门径,经商之人想从中窥得财富之源。相比之下,《曾国藩家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教育价值,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家训类的著作,教育子弟在修身、持家、读书、交友、处世等方面如何去做,这样既能保证个人成才,也能使曾氏家族的家风传承下来。
曾国藩重视收藏,生前有对联、信札、日记、书法作品等约二千万字藏于其故居富厚堂,曾氏后人始终秘不示人。1951年,其曾孙曾宝荪、曾约农将其中一部分从香港迁到了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部分约二百担,1953年3月由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接管,交湖南图书馆典藏;还有一小部分散落民间。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清史研究》主编刘文鹏在致辞中表示,曾国藩家书之所以享誉全球,是因为包含着太多的人生智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大的人生格局。家书是曾国藩怎样将远大理想付诸实际行动之心理历程的真实写照,其间的心理磨练绝大多数都是从生活日常的点点滴滴开始,物化为日常起居与待人接物。曾国藩家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要着重培养个人品德,鼓励个人奉献社会;二是要大力弘扬家风家训,推进家庭美德教育;三是要积极倡导家国情怀,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曾国藩家庭教育博物院院长、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在致辞中表示,自己和家庭与人大的深厚渊源,在人大校园展出曾文正公的家书家训,让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观众能够与传统文化对话,面对面感受曾氏优良的家教家风,激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很有意义。
“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获得者谢湘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自己的家庭深受《曾国藩家书》的影响,尤其是母亲谢慕兰从十三岁开始阅读《曾国藩家书》,从而奠定了她一生钟爱家书的感情基础。写信、收信、看信、复信,成为母亲最喜爱的生活方式,仅与子女的往来信件就积攒了一千七百多封。在她们姐妹成长的岁月中,不管是升学还是婚姻还是事业的发展,母亲的家书都成为提示或点拨的指南。谢湘认为,把家书博物馆安放在大学校园里,这次把曾国藩家书展的首展也放在大学校园里,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选择。这是立德树人的基石,相信万千学子从曾国藩家书的展览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更好地做人做事。
观众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参观。郭海鹏摄影
观众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参观曾国藩书法作品。郭海鹏摄影
观众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参观。郭海鹏摄影
观众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参观。郭海鹏摄影
观众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参观。郭海鹏摄影
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现场展出的曾国藩书法作品。郭海鹏摄影
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现场展出的曾国藩书信。郭海鹏摄影
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现场展出的曾国藩书信。郭海鹏摄影
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现场展出的曾国藩书法作品。郭海鹏摄影
“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现场。郭海鹏摄影
为纪念此次展览,北京书信文化主题邮局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联合制作了关于此次展览的个性化邮票纪念邮资封一枚。邮局工作人员在展览现场为观众提供纪念封等邮品服务,并为集邮爱好者加盖北京书信文化主题邮局临时日戳、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风景日戳和中国人民大学邮电所日戳。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湖南图书馆、娄底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曾国藩故居旅游区管理处共同主办。
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现场展出的曾国藩书法作品。郭海鹏摄影
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现场展出的曾国藩书法作品及书信。郭海鹏摄影
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现场展出的曾国藩书法作品。郭海鹏摄影
观众在“曾国藩家书家训家风展”上参观曾国藩书法作品。郭海鹏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