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东区大王庄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与大王庄街道林枫花园社区党委共同举办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主题故事会——红军不怕远征难”,邀请到了老红军姜云清之子姜建军,为退役军人讲述其父亲老红军姜云清长征中的故事。
姜建军的父亲姜云清1931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雁门关、娘子关、平型关等百余次战斗,身负九处战伤,历任冀东挺进支队34大队副指导员、冀热察挺进军指导员、侦察科长,康保、尚义、多伦三县武委会主任兼县大队长,华北军区骑兵独立27团参谋长,兵站部主任、华北军区工程处处长、66军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国防部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勋章。
姜建军一家是红色家庭,“我的父母是中共党员,父亲在党74年。我1978年1月入党,在党46年。女儿姜小溪2016年入党,在党8年。”姜建军说,我们兄弟姊妹6人有5个党员,第三代也有2名党员,我们在各自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这就是我们家人的一种家国情怀。
“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今天,更没有我姜云清的今天。我从自己一生的奋斗经历中深深地感受到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希望我的孩子们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努力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姜云清生前在日记里一一写下六个子女参军、入党和立功的时间,记录着他们的成长轨迹,工作求进步,做人求本分,日子求简朴。除了爱护,在子女眼中父亲更是严厉的。姜建军回忆说:“我在部队参加施工时把眼睛碰坏了,而父亲指着自己身上的弹孔对我说,‘你这点伤比我们在战场上遇到的危险差远了,离死还早着呢。’”看似不近人情,但儿女们坚毅品格的养成无不得益于父亲姜云清的这份严厉。
“父亲从部队离休后经常受邀到地方单位和学校讲传统、作报告,有时候孩子们还到家里来听老人家讲述自己跟党干革命的战斗和成长经历,勉励孩子们听党的话,努力学习,做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接班人。我们聆听父辈讲述那些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感受着老一辈们对党和领袖的热爱与忠诚,并以他们作为自己做人前行的榜样。”姜建军坚定地说。
多年来,姜建军一直努力将父辈的革命精神和良好家风传承着。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政府工作,一直坚持学习和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加入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推出名为“将军55”的博客和美篇,网上浏览量达到285万次。“他说:“”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为党和人民的工作中体现出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人生价值,而不是碌碌无为,更不能偏离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要把学习宣传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信仰和信念的坚守,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担当起来!”姜建军经常到部队和大专院校和社区机关讲课时,也对战士和同学们这样说。
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姜建军的女儿姜小溪2014年大学毕业后,参军入党。退役后作为街道社区的一名志愿者,也受邀给所在街道的老党员和未成年人上了多次党课。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爷爷是老红军,父母也都是军人,如果不从军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完整。”姜小溪参加了天津红军后代“重走长征路”活动,通过活动她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热血奉献的红色精神。党课上,她把从爷爷那里听到的生动故事、父母和自己经历的军旅生涯与自己查阅的党史资料结合,讲祖辈的浴血奋战,讲父辈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讲自己看到的现代化军队,对于自己在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感更多了一份情怀。
一门三代秉持质朴家风,继承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姜建军这样评价父亲:“他选择了革命道路,为党奉献一生,没为子女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给了后人巨大的精神力量。”
图 老红军姜云清一家合影、姜建军和女儿姜小溪上党课。本报记者付殿贵翻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