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不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指示贯彻落实好,取得实效。启东市委老干部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担当起传承红色基因与培养未来希望的重任,在做好老干部服务保障的同时,充分组织引导和发挥老干部作用,坚持开展“四融四增”活动,不断探索创新推进红色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路子,做到总分结合、点面互联、纵向贯通、横向互动,为启东擦亮“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这张名片作出了贡献。被誉为“银发红色先锋的火车头”。
政治上融和,形成一条心,增强红色教育的定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开展红色教育,这是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地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启东市委老干部局深知,唯有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才能使老干部们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活动中成为定星盘、压仓石、带路人。为增强老干部们的政治定力,永葆初心,退岗不退责、离职不离党,老干部局从政治引领入手,以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老干部公众号、银领云党校为平台,培育创建了36个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课堂,开展系列党课教育,以党对红色教育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用开展新形势下进行红色教育重要性的大讨论来统一思想。有效地增强了老同志们与党同心同德一条心的高度自觉,保证了从思想上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融和,积极自觉地投入到红色教育中去,成了红色教育的骨干,保证了红色教育的不走偏、不走样、不走过场。其自动组建起来的52个“东疆银发”志愿联盟,320个市、镇、村“五老”银发宣讲团(组),387个慈善惠老志愿服务队、文明创建志愿队,都积极地奋战在传承红色基因的第一线。这种政治上的融和,不仅强化了涉老部门和全体老干部的政治定力,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下一代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组织上融合,形成一盘棋,增强红色教育的合力。
加强全社会的“红色基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市委政府的统一布局下,市委老干部局积极协调全市各个老字头组织,成立联络小组,确保组织上的分而不散、高度融合,共同构成了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关工委、老促会、老体协、老龄协、新四军研究会、老年大学、见义勇为协会、吕四港研究会以及老干部局活动中心下属的12个专业协会等在统一部署下,树立了红色教育的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的大局意识,实现了统筹安排、全力协作、相互支持、上下联动的工作规范。其联络小组的穿针应线,让这些组织之间不再是单打独斗、互不关联唱“独脚戏”的个体,而是一个紧密的联合体。他们共同策划活动、共享资源、共同总结经验,形成了市、镇、村、组为一体的强大红色教育大系统。这种组织上的融合,不仅增强了合力,也提升了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有效地发挥了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合力,其一盘棋融合模式所带来的积极效果让红色教育更加具有普遍性、连贯性、针对性,现实性。
内容上融智,形成一本“书”,增强红色教育的活力。
启东是一个革命老区,1924年就有党的组织在启东活动。1927年陆铁强就组织了最早的中共党支部。从启东走出去的闽西红十二军政委施简,1942年粟裕率新四军一纵进驻启东,1944年新四军东南警卫团团长王澄、政委鲍志椿血洒启东。一系列的英雄事迹,充满了建县不满百年的启东大地。
启东市委老干部局以革命史实作为红色教育的主旋律,做到在教育内容上充分融智,集启东红色资源之大成,系统挖掘精神宝库,让资源焕发新生,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的营养剂。他们将全国和本地的红色历史紧密结合起来,把全市以英烈命名的119个村镇、25个主要革命遗迹遗址和纪念设施、3384名烈士录中感人至深的故事融为一本本鲜亮系统的活教材。这些教材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针对性,让红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全社会都能从耳闻目染的前辈英烈中汲取精神力量。
除了宣传革命先烈的英雄历史外,他们还广泛宣扬新时期8名“全国道德模范”“省道德模范”,85名“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的先进事迹。特别是坚持20年植树育人的“绿色愚公”、“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郭中良,创造全国首个大调解模式、坚持20年乡村大调解的“全国法治工作先进个人”倪百苍,坚持14年义务教育、带出500个农村娃的退休老教师包仲贤等模范,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形成了继承红色基因,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这一本本活教材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本土化”。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红色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值得传承和发扬。这种内容上的融智,不仅增强了活力,也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有力接地气。使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意识到红色基因中蕴含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情怀、顽强的革命意志、无私的奉献精神,既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启东先烈的鲜血凝成,更是我们党的初心所在。不仅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激发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豪情壮志。
渠道上融通,形成一张网,增强红色教育潜力。
红色教育强力推进,渠道畅通是关键。渠道融通,红色教育才能渠成水到,滋润大地。为此,市委老干部局用好“三个五”,全力推进红色教育的深入。
拓展“五进”输送管道。与机关、学校、企业等涉教单位沟通与合作,建立联合教育实践机制,进一步拓展畅通红色教育“输送管”。以举办讲座、参观实地、重大纪念日联谊、共建教育基地活动等方式,使红色教育顺畅地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部队、进乡村,延伸到各个领域和层面,形成了上下教育一张网一条线,打通了红色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良好局面。
发挥“五老”优势。开展面对面的教育,用言传身教浸润红色教育。全市统筹组织了近2000名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红色教育的骨干,每年都要进行超千场(次)的演讲报告,成了红色教育32年的传统品牌。虽然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红色教育的主旋律不变,活动的内容不变,只是不断的向“新”发力、向“效”而行。还有已举办了25年的“七彩夏日”青少年专项教育、20年的乡村乘凉晚会、10年的读书小屋、15年的社区村镇红色历史阅览室,都融进了红色教育的内容元素,活跃着“五老”们坚持红色教育的不倦身影,凝聚着“老字头”们传承红色基因的一片丹心。
利用“五新”科技。充分利用录像、微信、电视、抖音、小电影等现代新媒体科技手段,将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传播。每天一个模范人物的小视频、每周一期“百姓人家”的宣传、“德润东疆”讲座、“红色地名我来讲”系列广播、小电影进社区(村),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红色教育的传播渠道和覆盖面及影响力,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方式,也增强了其潜在的教育动力。
在“四融四增”的推动下,使红色教育全覆盖、无盲区,传承红色基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干部们焕发出新的活力,积极投身于红色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年轻一代则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这种承接历史、跨越时空的传承与接力,不仅让红色基因在启东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也为建设“强、高、美、富”新启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