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有10位独臂将军。他们是:上将贺炳炎、彭绍辉,中将余秋里、晏福生,少将彭清云、左奇、陈波、童炎生、苏鲁、廖政国。贺炳炎、余秋里、晏福生来自贺龙麾下的红二方面军。晏福生、彭清云、左齐都在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其中2位都是白求恩亲自主刀为其截肢。10名独臂将军中,7位是在激烈鏖战中被敌人炮弹击伤,3位是在学习使用缴获来的武器弹药时被炸伤。他们重伤不下火线,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缺医少药的简陋战场环境下屡次贻误治疗;他们舍身取义,为了保护战友而勇敢挺在前面治疗,个个都是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钢铁硬汉。
一、“共产党人的硬骨头”贺炳炎
1913年,贺炳炎出生在湖北松滋一个雇农家庭,儿时的苦难经历促使他投身革命,16岁便和父亲一起参加了贺龙率领的红四军。贺炳炎在队伍上先喂了几天马,同志们看他年龄小、个子矮便不想要他了,他躺在地上嚎啕大哭,恰巧贺龙经过,让他到宣传部去提浆糊桶贴标语,这样才留在了部队。没想到,贺龙为我军留下了一名英勇善战的虎将。贺炳炎19岁就当了团长,21岁当了师长,34岁当了纵队司令,是我军崇敬、敌人胆寒的将领。他对敌人狠、对反动派恨,对党和人民却忠贞不二,即便蒙冤受屈也毫不动摇,拼死拼活跟党干。1937年七七事变后,贺炳炎担任八路军120师317团团长,目睹山西宁武县城被日军血洗的场面,发誓要为死难同胞复仇!他率部挺进雁门关,伏击日军汽车队,阻敌汽车500多辆,烧毁十余辆,歼敌200余人,一度切断了日军运输线。贺炳炎作战猛悍,胆略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曾单枪匹马闯入敌阵捉俘虏,又曾赤手空拳冲入敌群夺钢枪。他不惧困苦,特别能担当,先后8次担负开辟新区,组建、扩建部队的任务。在战争中,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贺炳炎是否在身边,贺龙都习惯喊一句“贺炳炎, 上!”听到这样的口号,将士们仿佛有了“主心骨”。他性格直爽,打仗善打头阵、以命相搏,先后负伤11次,却云淡风轻地笑言,“敌人的子弹没劲,打在身上软不塌塌的,没什么了不起!”1935年12月,时任红二军团第五师师长的贺炳炎指挥云南瓦屋塘战斗,遭遇敌军强火力攻击,就在敌军要突破我阵地的危急时刻,贺炳炎冲在最前面,从一名战士手中夺过一挺手机关枪猛烈开火,右臂却被敌人从侧翼打来一串机枪子弹击中,顿时血流如注,他当即昏厥在地。经检查,贺炳炎右大臂骨全部被子弹击断,成了骨粉肉泥,只有一块皮与肩关节下端连着,由于天气寒冷,还患上了急性肺炎,如果不马上截肢,生命危在旦夕。可当时部队正准备转移,医疗器械在战斗中丢失殆尽,只能在两条长木凳、一块门板搭起的手术台上,用一把板型锯完成了手术。贺龙特地要了两块锯下的碎骨头,用布包起来,用来教育干部、激励部队:“看看,这就是贺炳炎的骨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骨头啊!”几十年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他把身上的血和力气都掏干了。1960年7月1日,贺炳炎去世,年仅47岁,是开国上将中最早去世的。贺龙痛失爱将,写下挽联,“卓越功勋传千秋,革命精神永长存”。
二、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位独臂将军彭绍辉
1933年春,工农红军实施第四次反“围剿”,27岁的彭绍辉担任红三军团5军1师师长。3月21日,彭绍辉奉彭德怀命令率部担任草台岗主攻任务,准备拿下制高点霹雳山。霹雳山地势险峻,两军短兵相接,对垒相持不下。彭绍辉身先士卒,经过激烈鏖战,红一师占领了敌方第11师主阵地,并重伤师长萧乾,赢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关键之仗。在追击溃敌时,两颗子弹连续击中了彭绍辉的左臂,臂骨粉碎,但他咬紧牙关,用绷带紧紧扎住伤口,忍痛继续指挥部队向敌人最后防线冲击,直到增援部队赶来追歼敌人时,彭绍辉才被抬上担架,送进了红军医院。彭绍辉的伤势很重,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做了三次取碎骨手术,都没有成功,最后只得决定截去他的左臂。当征求本人意见的时候,彭绍辉坚决不同意,在军团领导彭德怀、滕代远和一些战友的劝慰鼓励下,他才同意截肢,成了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位独臂将军。为表彰彭绍辉的英勇顽强和卓越战功,中革军委于1933年8月1日授予他二级红星奖章。解放后,彭绍辉曾长期担任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为我军的教育训练、军事理论研究和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余秋里
1936年3月,踏上长征的红二、六军团进入黔西北的乌蒙山,团政委余秋里率团在得章坝组织伏击战。激战中,成本兴团长站起来查看地形,被对面山坡的敌人瞄准了,余秋里站起来一把拉倒团长,一梭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臂,简单包扎后,余秋里便又投入战斗。会攻山头时,敌人的子弹再次打在他负伤的左臂上,打断的骨头白茬已穿出肉皮,两根筋露在外面,余秋里却坚持指挥直至天黑部队安全转移。师政委廖汉生看他伤情很重,赶忙安排担架送他到师卫生部包扎,余秋里这才感到四指失去知觉、手臂钻心疼痛。可当时部队正在与敌盘旋,不是打仗,就是急行军,根本没有时间治疗,更不用说手术了。一个月后,部队开始渡金沙江,余秋里伤口发炎并伴高烧,被同志们抬上船,渡江后贺龙、任弼时想立即为他安排治疗,可医疗器械在渡江时全部丢失,余秋里再次错失治疗机会。拖着伤臂,余秋里随部队翻越了海拔5300米的哈巴雪山,过了草地,同志们要抬他,他从不同意。两个多月草地行军,太阳晒得伤口疼,他就用凉水泡、用湿毛巾敷,条件艰苦没法换药,他的伤口腐烂生蛆。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余秋里身体消瘦,左手干燥发黑红肿、疼痛难忍,实在不能再拖延治疗了,他主动要求锯掉手臂。从钟表店找来钢锯条、修械所找到锯弓,再从包子铺借来蒸笼为器械消毒,余秋里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完成了截肢手术。醒来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一觉睡得真香啊!”从3月12日负伤,到9月20日做手术,余秋里拖着一只断臂度过了192个日日夜夜,这漫长的日子,不是躺在病床上,而是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辗转,从来没睡过一个好觉。断臂行军两万里,余秋里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对贺老总说:“敌人打断了我的左臂,我还有右臂,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抗日战争时期,余秋里与贺炳炎这两位大难不死的独臂将军,在八路军独立第3支队分别任政委和司令员,带出一支威震敌胆的“一把手”部队。这支队伍后经改编成为“天下第一团”,全国闻名的“硬骨头六连”就出自这个团。
四、两次被误开追悼会的晏福生
1904年,晏福生生于湖南醴陵的习武世家,少年时便膂力过人、号召力强。他19岁到安源煤矿当矿工时与毛泽东结缘,随后成为工农运动的骨干分子。醴陵暴动的失败使晏福生深深认识到武装斗争对于革命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促使他立即加入红军,开始了战斗生涯。1935年1月,蒋介石纠集十万大军“围剿”湘鄂川黔根据地,在陈家河战斗中,团特派员晏福生突然发现一股逃窜敌人,他来不及调动部队,带着警卫员奋力急追。战斗结束后,大家多方寻找,始终不见晏福生的下落,便以为他牺牲了,没想到,在全团官兵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晏福生和警卫员扛着缴获的长枪短枪、押着10多个俘虏进了会场,风趣地说:“敌人还没有消灭,革命还没有成功,阎王爷还不愿意收咱们呢!”不久后,红十六师组建,晏福生任师政委。长征途中,部队向渭水前进时,晏福生和师长张辉走在队伍的最前面,部队突遭国民党军伏击,晏福生指挥部队突击,突然,敌机向我阵地俯冲轰炸,一枚炸弹落地,晏福生来不及躲闪,右臂被炸断,当时血如泉涌,晏福生抓把泥土堵住伤口继续战斗。敌人越聚越多,晏福生怕连累大部队,让警卫员离开自己,带着密件和密电本追赶部队,他说:“我们来当红军,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活着消灭敌人。”为了引开敌人掩护战友突围,他纵身跃下山谷躲进窑洞,因失血过多暂时昏死过去。战斗结束后,红六军团政委王震以为晏福生牺牲了,在干部大会上沉痛建议为晏福生同志默哀3分钟。不料晏福生苏醒后,在老乡帮助下以顽强的毅力赶上部队,犹如死而复生。但由于伤势严重,拖的时间又长,他的整条右臂不得不被截去。萧克评价他:“九死一生,矢志革命!”
五、一枪撂倒日军中将的神枪手彭清云
彭清云生于江西永新,青年时期恰逢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烈火在永新燃烧,他便投身革命。1938年,日军在华北集中5万兵力,大举围攻晋察冀边区。10月25日,八路军359旅获悉,在蔚灵公路上,白天常有成队的日军汽车经过。王震即令359旅719团秘密伏击日军。担负主攻重任的部队在不到1公里的狭长山沟里埋设地雷,给敌人布下了“口袋阵”,并隐蔽在公路两侧。不久后,13辆日军汽车开进埋伏圈,日军第一辆汽车被炸翻,其余汽车慌忙逃窜,整个敌阵乱作一团。此时,教导员彭清云和营长带领全营指战员向谷底日军冲杀过去。在战斗中,彭清云发现一名正在指挥的日军军官,这位全团有名的神枪手,从战士手中要过一支三八大盖枪,一枪撂倒他。事后从情报中得知,被击中的军官是日军北线指挥官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长常冈宽治中将。但随后增援的日军部队火力非常凶猛,彭清云为掩护战友,右肘关节被子弹击穿,动脉血管破裂,流血不止。他简单包扎一下,仍坚持指挥部队阻击日军,直到主力安全转移。此战毙、伤日军300余人,摧毁汽车1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战斗结束后,彭清云被送往后方一个设备简陋、缺医少药的休养所抢救,只是做了简单的清洗包扎。过了几天,彭清云的右臂发肿,伤口开始腐烂冒血,止血后甚至出现了肌肉坏死的问题,人也开始昏迷,经上报王震旅长,请来了白求恩为他治疗。听说彭清云是击伤日军中将的功臣时,白求恩深怀敬意,即刻为其治疗。然而伤情过重,连续四次缝合失败后,只好决定截肢。战场医疗条件差,白求恩只能找来一把从日军缴获的工兵锯为其主刀,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 点。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彭青云保留手臂,白求恩锯了四次,最后一次从腋窝处截下。由于失血太多,彭清云陷入昏迷,白求恩献出自己的血,保住了彭清云的性命。晚年的彭清云谈及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的文章,有的段落几乎能一字不 差地背诵,他感慨是白求恩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伤愈后,彭清云又回到战斗部队,解放后还上过抗美援朝战场。提及他失去的右臂,彭清云说,“失落什么,革命嘛!我失去一只不是还有一只吗?那些牺牲了的战友,还有什么呢!除了他们宝贵的牺牲精神,什么也没有。”
六、“左手舞龙蛇”的军中秀才左齐
与彭清云断臂经历相似的是开国少将左齐,他们当年同属359旅,都在伏击日军中受伤,最终都被白求恩救治,也都失去了右臂。1937年11月17日,“明铺伏击战”打响,35辆满载日本兵和军火物资的汽车进入位于河北蔚县明铺村附近的伏击圈,359旅717团参谋长左齐率部猛攻,敌人在我军猛烈的火力压制下,收缩兵力,龟缩到汽车底下抵抗。激战中我军的重机枪突然卡壳,日军趁机疯狂反扑。左齐焦急万分,纵身跃进机枪阵地排除故障,成了敌人的靶子,一排子弹打中了左齐的右臂上部,顷刻间鲜血直流。机枪故障排除,我军火力重新发威,左齐不顾自身安危带领战友全歼日军200多人,烧毁汽车35辆,还缴获了大量装备物资。但他自己因失血过多,晕倒在阵地,醒来时已经躺在老百姓家里,右臂紧紧地扎着止血带。之后,左齐随大部队转移,经过三天跋涉才回到旅部。等在那里的白求恩大夫立即为左齐检查伤情,看到右臂的伤处,发起火来。原来,因为止血带捆得太紧,时间太长,导致右臂的血液完全没有流通, 整个右臂已经发黑、坏死,必须实行截肢手术才能保全性命。时任旅长的王震去做左齐的工作,还拿旅里另外两位独臂的晏福生、彭清云举例安抚他。但毕竟失去手臂时左齐才不满27岁,他担心以后没法生活、打仗,更担心不能留在部队,他在日记中写道“夜夜炕上闻鸡鸣”。为了把稀有的止痛药留给其他重伤员,截肢手术以后,每次换药揭纱布,左齐都坚持不打止痛针。老乡的关怀、战友的鼓励、革命的意志逐渐疗愈了他,他开始用左手写字记日记,表达自己的思绪和决心。“残废?不,我决心作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大地穿上云的衣衫/洁白美丽的母亲啊/请不要伤心/你又添了一个断臂的儿男……”左齐用文字对自己纾解、安慰和激励,诙谐、幽默的词句里,流淌的是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革命情操。从此,左齐逐渐学会了用左手生活、写字、使枪、骑马,还能指挥部队冲锋、垦荒,受到了毛泽东表扬。几十年过去,他还用左手练出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1990年,在左齐左笔书法展时,萧克为其题词:“战争诚无情,左齐失右臂,左手舞龙蛇,别有新天地。”
七、鲜血染透党证的陈波
陈波一直珍藏着自己的一个党证。它4寸见方,白布黑字,平平展展。那片片汗渍,早已使漂白布变黄,斑斑血迹,又使黄中呈褐。它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这位老红军战士的坎坷经历,记载着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赤胆忠诚。党证上的血迹就是伴随着他失去右臂染上的。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太行山下捣毁了一个反动民团,发现了民团的修械所,里头有几台车床和翻砂设备,官兵们靠人背车拉把它们弄回去,建起了太行山上我军唯一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时任八路军前总特务团的副团长陈波带队到铁路线上卸下一根铁轨,跑了一个晚上,将铁轨抬进了黄崖洞,奠定了兵工厂的生产基础,能够生产一些手榴弹和滚雷。由于生产设备差、原料稀缺,滚雷质量并不高,若要形成战斗力,需要在试爆训练中积累经验,陈波挑起了这副重担。1941年3月的一天,陈波在讲解完滚雷的使用方法后,命令大家后退300米,然后独自抱起一只西瓜大的滚雷为大家做示范,团长欧治富拦住说,“这是新制的,有危险,我来吧!”陈波说,“你是一团之长,下次再说吧!”待大家进入安全地点后,陈波独自走上坡顶,下蹲、隐蔽、按雷、擦火,“嘣”的一声,不合格的滚雷一触即发,顷刻间硝烟弥漫,陈波倒在血泊之中。当剧烈的疼痛把陈波从昏迷中唤醒的时候,他已经躺在左权县羊角村八路军医院的手术台上。经过奋力抢救,他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但仅剩一条胳臂一只手,和两条无法弯曲的残腿。做完手术,他用仅有的那只右手摸到裤带上那只比火柴盒稍大一点的小皮囊,伸进两只手指,掏出了他的党证。这才发觉,党证已被鲜血染红。伤愈后,陈波到太行军区荣军学校任校长,率领100多名缺臂少腿的战友骑射、学习,还打退过前来搜查的几十名日军。后来,他去东北军区任通化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打赢了抗日战争中对日作战最后一仗。
八、臂腿皆残的童炎生
放牛娃童炎生19岁参加红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在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中,他三次参加敢死队,是湘赣红军中的一员骁将。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童炎生所在的部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一次战斗中,童炎生带头突围,一颗炮弹落在他脚边,重创了他的左腿,腿骨都露了出来。战事紧张,童炎生找了一些草药敷到腿上便继续战斗,不料左腿受到了二次伤害,自那以后,他的左腿落下了终身残疾。1944年,日伪军为了置新四军于死地,在泰州至姜堰、海安一线,构筑了一条长长的封锁线,苏北紫石县有一支反动武装“税警团”,共有4000多人马,他们暗中勾结日伪军,不断袭击、骚扰新四军。时任苏中军区特务第三团政委的童炎生承担了讨伐“税警团”的主攻任务,战斗中缴获了敌人大批土手榴弹,当时大家都不会使用。童炎生决心学会用敌人的武器武装自己,为了掌握使用方法,率先进行实弹试投,不料手榴弹在手中爆炸,右手五指被炸飞,从手腕处做了截肢手术。童炎生杀敌心切,伤口还未愈合就回了部队,结果伤口感染病情加重,只好做了第二次手术,截去右臂。他以自己的表率行为,实践了“脑壳上要刻着三个字——当模范”的铮铮誓言。
九、团级仓库管理员的少将苏鲁
苏鲁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到长沙跟着王震做苦力时,参加了毛泽东带领共产党人开展的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不久后参加红军并入党。解放战争时期,苏鲁任华北军区62军184师副师长,4月20日在解放太原战役中,奉命攻打太原东门外的红房子据点,受到敌人的顽固阻击,若不迅速拿下该据点,将对我军总攻太原不利。苏鲁主动请缨率领一个突击排发起攻击。突击排迅速进入了敌人的布雷区,走在前面的排长排除两颗地雷后,刚走两步,冷不防踩响敌人的连环雷,顿时一片爆炸声。突击排用血肉之躯为部队打开了一条通道,踏着战友们的鲜血,后续部队一举攻下了红房子据点,次日太原解放。然而突击排排长和一些战士不幸牺牲了,副师长苏鲁的左臂也被炸得筋断骨折,血如泉涌。由于伤势严重,苏鲁的手臂从大臂约三分之一处被截去。新中国成立后,苏鲁在山西省军区长治军分区司令员任上干了5年,考虑到他身体原因,组织上打算让他离职休养,可苏鲁实在不舍得离开军队,就主动申请去守仓库。最终组织上同意了苏鲁的请求,任命他为军械部第495仓库库长。1955年9月的一天,苏鲁突然接到命令,让他进京参加授衔授勋仪式。周恩来亲自给他颁发了少将军衔,说他是人民的功臣。从仓库长到将军,苏鲁朴素平和如故,他一生没有官架子,从不在乎官职高低、权力大小,心中始终装的是如何为部队建设多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