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娄炳成: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荐读暨简评张锋先生红色人物传记《谢子长》
2023-04-27 15:34:37
作者:娄炳成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谢子长》一书,是原新华社甘肃分社新闻信息中心总编辑张锋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历时8载撰写完成、反复补充修订、三次再版发行的红色革命传记文学。

    该书于1993年8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陕甘革命老区离休老干部、原甘肃省文联主席、著名评论家曲子贞同志为本书作序,并评价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因为它写得真实。”为纪念谢子长诞辰110周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同志于2003年11月3日提议再版,并为第二版本作序,称“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2005年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以《民族英雄谢子长》为书名,再版10000册,全国发行。2015年2月,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推荐,中共党史出版社第三次再版,全国发行。

    《谢子长》一书的主人公谢子长同志,是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和刘志丹同志一样,都是西北人民热爱的革命领袖,在西北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早在1925年,谢子长就在北京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在家乡陕北安定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同年10月,他与唐澍等同志一起发动了清涧起义,在北方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次年,又与唐澍、刘志丹等同志领导了渭华起义;之后,又与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奠定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谢子长同志曾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队副总指挥、西北工农抗日反帝同盟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红四十二师(红二十六军)政委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重要职务。但于1935年2月21日,因枪伤复发,救治无效不幸牺牲,享年38岁。

    党中央和毛主席给予谢子长高度评价,毛主席曾先后三次亲笔为谢子长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谢子长同志千古”,并亲笔为其书写了碑文。在中共党史、中国现代革命史,享此殊荣者,仅谢子长一人!

    继1935年西北工委在谢子长的家乡设子长县之后,1942年2月26日,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铭联名签署战字第203号命令:令安定县改为子长县。至今,以谢子长之名命名的子长县仍刊印在祖国的版图上,并将永久留存下去。

    就是这样一位西北革命领袖,刘志丹的亲密战友,牺牲后,却被小说《刘志丹》写成了刘志丹的冤家对头——这也是小说《刘志丹》被最后否定的原因之一。还谢子长清白,为民族英雄树碑立传,把历史真相告诉后人,这也是张锋先生要写作《谢子长》一书的起因和初衷。

    《谢子长》的作者张锋先生出生在谢子长战斗过的革命老区甘肃庆阳,从小就听说了大量有关谢子长、刘志丹的战斗故事。张锋先生上世纪70年代当记者时,采访过许多陕甘老红军,特别是在帮助与谢子长同于1925年入党的老红军雷恩均同志(1935年任西北军委作战科长、1936年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撰写回忆录的过程中,深为谢子长的革命事迹所感动,遂花8年时间,深入采访,撰写了这部20余万字的《谢子长》一书。经谢子长的老战友王世泰、雷恩均、贺晋年、吴岱峰,谢子长夫人尤祥斋、儿子谢绍明及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女婿张光等关心此事的同志们字斟句酌10年审读、核正、修改,终于在1993年8月问世。这本书的问世,也渗透着马文瑞、雷恩均、贺晋年、王世泰、吴岱峰等老一辈革命者的心血。

    谢子长的老战友、原西北红军红二团团长王世泰同志80多岁高龄时,仍拿着放大镜,花费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审阅了《谢子长》一书的全稿,并多次把作者招到当面,跟他核对修改和其他老同志看法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到底是南梁“会师”还是“会合”,西北军委主席到底是谁,对这些具体问题,许多老同志都字斟句酌,从不马虎,旨在替历史负责,为先烈立传,真实地反映历史真相。

    在这些老前辈的关心支持下,张锋先生多次深入谢子长当年闹革命的地方,实地走访调查,1983年初就写出了该书的第一部《谢子长青少年时代和早期革命活动》,送中国青年出版社准备作为“祖国丛书”,与《刘志丹的故事》一块出版,但小说《刘志丹》的作者找到出版社发难,质问为什么要为左倾机会主义分子树碑立传?致使《谢子长》的出版发表一度搁浅。直到同年7月13日中央28号文件下发,肯定:“陕北、陕甘边的党、革命武装和人民群众在刘志丹、谢子长同志领导下,立下重大的功勋,应当载入光荣的史册。”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志于1989年元月为本书题词“风范长存”后,《谢子长》一书始于1993年8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当时,曾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下参加了陕甘革命斗争的一些老同志,得知小说《刘志丹》的作者污蔑攻击谢子长的言论后都很气愤,都说,越是这样,这本书越有出版发表的必要,要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们。王世泰动情地说:“谢子长、刘志丹都是西北革命领袖,我就是在他俩的领导下干的,我还不知道嘛?他们都受过左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打击迫害,他们的关系很好,亲如兄弟,怎么一个就成了左倾机会主义分子?”老同志雷恩均更是激动:“简直是胡说!我们和子长、志丹一块干的人还不知道真实情况吗?同志间的不同意见咋就成了左倾机会主义,何况子长坚决主张立即打出红旗的做法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她是后来才到延安的,她知道个什么?胡说八道!”

    就这样,在甘肃、陕西、北京的众多老前辈老同志的关心支持下,经过8年调查撰写,10年审阅核对,18年以后《谢子长》一书终于得以面世。

    张锋先生把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做足,功夫下在调查研究上,他是以谢子长的革命精神来写《谢子长》的。他3次到陕北,住在谢子长的家乡枣树坪,跟着时任子长县政协副主席的谢子长的侄子谢绍旺,到子长战斗过的山头、住过的土窑子实地查看;到子长战斗过的南梁、林镇、太白、湫头、山河、三嘉原等子午岭山区去寻觅子长当年的革命足迹;也曾到太原、西安、兰州、北京等地查档找人,拜会采访当时健在的子长的战友数十人。走访了子长的夫人尤祥斋、儿子谢绍明、入党介绍人白超然和熟悉了解子长的许多革命老前辈,以及熟悉知晓子长生平事迹的革命群众,甚至找到了在三嘉原被谢子长收缴过枪的杨培胜、刘约三两位同志,他们都对谢子长充满了怀念和崇敬之情。在众多老前辈的帮助支持下,张锋先生历时8年,终于完成了《谢子长》20多万字的写作,实现了他的愿望。

    当时,关于谢子长的入党时间,一说1924年,一说1925年,当他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谢子长的入党介绍人白超然同志之后,才彻底搞清楚了谢子长入党前后的过程,把时间确定在1925年。当他把初稿念给病榻上的白超然听了一周后,这位老革命便去世了,可谓是抢救性的获得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当时,关于西北军委主席到底是谁,争议很大,中央在1985年9月4日至10日召开《西北红军战史》座谈会,也没能搞清楚,提出回避或两说并存。张锋先生就这个问题执着地找到9位当时的亲历者以及他们的回忆录资料,终于搞清了当时周家岭联席会议选举西北军委主席的前后过程:会前刘志丹在白坚、高岗等人陪同下,去看望正在养伤的谢子长时,谢子长对刘志丹说:“我病成这样子,不行了,西北军委主席你来担任。”刘志丹说:“你是中央派来的军事特派员,又是老大哥,西北军委主席必须你来担任!”两人推来让去,谢说:“不要挂我的名了!”刘说:“那就让会议定吧!”最后在周家岭联席会议上,志丹说:“老谢在一天就要选他!”最后,大家还是同意志丹的意见,选举谢子长为西北军委主席,刘志丹、高岗为副主席,由刘志丹主持军委工作。谢子长2月21日去世后,严格绝对保密,军委下发的文件仍以谢、刘、高联合署名,直到5月马家坪战斗后形势好转,才逐渐在内部公开了谢子长牺牲的消息,对外仍保密,说是谢到苏联治病去了。因此,现在发现的敌人1935年9月发的通缉令档案上,仍有谢的名字。

    由于《谢子长》一书是在作者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搜集获得了一系列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因此一面世就得到了许多革命老前辈的首肯。正如马文瑞同志在给该书再版所写的序里说的那样:“看过的老同志都觉得史料翔实、文笔流畅,真实地再现了子长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著名党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肖甡在他的新作《锋芒初露——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纪实》一书中,采用了张锋先生《谢子长》中提供的史料,并给张锋先生致信说:“您的大作是在做了大量研究而写就的,真实性可靠性都很高,是我了解西北党史革命史的主要参考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华社西北总分社战地记者的,现离休在京居住的原甘肃省人大副主任92岁的马谦卿老人,也于2021年11月8日从北京打来电话,让转告张锋同志:“《谢子长》一书连读两遍,拜读恨晚。我多年在陕甘边区工作,所听甚多,时常迷茫,读此书倍感亲切而珍贵!帮我了解了许多,有如拨云见日,深受启发。我很敬佩作者采访的勇气,写作的刻苦,所下的功夫。我还将拜读学习。特向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2022年,马老读到了张锋先生出版发表的新作《西北星火》,又打来电话说:“《西北星火》写得好,为西北党史立了功!”)

    新华社高级记者田恒江同志在为张锋先生的新作《西北星火》所写的跋中说:“张锋同志当过多年记者,后又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文笔流畅,构思清秀,深受读者欢迎。在西北党史研究中,他的文章风格越发朴实真挚而大众化。”他的著作《民族英雄谢子长》一书出版后,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常文昌教授和其研究生张焕霞在《甘肃日报》撰文评论说:“中国文史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民族英雄谢子长》是一部真实再现陕甘革命英雄谢子长光辉一生的传记作品,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部传记体的通俗读物,既体现了传记的文体特点,又充溢着作者简洁而质朴的独到风格。”“作品最让人瞩目的是他流畅的文笔和质朴的文风。作者写作时坚持实而无华的立场,力求写的简明、易懂。质朴是一种淳美,恰如上等好酒,乍喝不见浓烈,饮后方觉唇齿留香。这部传记文学读来浅易平和,心底深处却被它的质朴与力度深深触动。”“这也正如曲子贞在序中说,在这本书里,你看不到什么花里胡哨的辞藻,也发现不了让作者去代替人物思想的痕迹。张锋同志时时注意归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历史上的事实说话。按子长同志的历史老老实实地介绍子长同志的一生,顺畅自然。它虽然不像一般的文学作品,但你只要耐心读下去,却是越嚼越有味!”“同样在《西北星火》这部书里,你看不到花里胡哨的辞藻,他只是用平实的文字,真实地再现历史事实。平实中见深度,是张锋同志作品中的一个特色。”

    可以说,《谢子长》一书,是张锋先生毕生心血的结晶。从上世纪70年代当记者采访业余搞,到退休以后专业搞,半个世纪以来,研究西北革命历史,是他的终身爱好和不懈追求。50年前,在谢子长逝世50年时,他写就了《谢子长》,1985年2月谨以此作为子午岭山区采撷的一朵山丹花献给谢子长逝世50周年,10年后正式出版发行。继再版三版之后,他又着手再次充实修订,准备把一些因种种原因而割爱的章节、故事、文字增补进去,计划于2025年前第四次刊印出版,为谢子长逝世90周年献礼。

    由于小说《刘志丹》的误导,很多人对谢子长还不了解,甚至误解。我们觉得有责任把张锋先生的这部传记作品推荐给广大读者阅读,尤其是让新时代的青少年了解老一辈革命者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因此,写下了这篇推介评论文章。

    张锋先生的这部红色革命人物传记文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受到中央党史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受到参与了陕甘老区根据地革命斗争的老一辈先驱的充分肯定,以及广大读者的赞扬好评,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以对陕甘革命老区老一辈先驱的无比崇敬之情、以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以春秋笔法客观真实地描写叙述当时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实践,追朔革命先驱的历史足迹,岁月留痕,口碑传颂,让历史事实说话,替时代洪流代言,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不任意拔高,不刻意贬低,不作主观评判。使得整部作品,既具有史家之良知,又具有史诗之魅力,更具有传世之精魂。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崔娟:《谢子长》作者张锋同志手稿暨有关书籍资料捐赠仪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荐读暨简评张锋先生红色人物传记《谢子长》
·崔娟:《谢子长》作者张锋同志手稿暨有关书籍资料捐赠仪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组图
·特稿:《谢子长》作者张锋同志手稿暨有关书籍资料捐赠仪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组图
·红色革命传记文学《谢子长》作者张锋同志捐赠手稿给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组图)
·红旗漫卷的谢子长故居(组图)
·谢子长 革命烈士传
·谢子长 革命烈士传(20)
·特稿:李家岔,我心中的圣地(组诗四首)——缅怀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谢子长将军
·折兴发:李家岔,我心中的圣地(组诗四首)——缅怀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谢子长将
·特稿:李家岔,我心中的圣地(组诗四首)——缅怀陕甘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谢子长将军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娄炳成: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荐读暨简评张锋先
特稿:把历史的真相告诉人民——荐读暨简评张锋先生
特稿:传承红色文化是我终生的努力和追求——在收藏
特稿:在张锋先生作品捐赠仪式的讲话
崔娟:《谢子长》作者张锋同志手稿暨有关书籍资料捐
特稿:《谢子长》作者张锋同志手稿暨有关书籍资料捐
李学光:北京红色伟业书画院院长孟凡静与刘广营毛泽
特稿:北京红色伟业书画院院长孟凡静与刘广营毛泽东
一个红二方面军的后代是这样解读父辈的长征(组图)
姜建军:一个红二方面军的后代是这样解读父辈的长征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歌颂祖国 唱响云南 助力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艺术节启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