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和物质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深刻的革命性和思想性,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精神领域建设的重要科目,最适合融入红色基因教育。海陆丰红色基因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红色基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海陆丰红色基因蕴含深刻的内涵,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相吻合。因此,将红色基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且深远的价值。
(一)符合思政课堂的目标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除了知识目标要求,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仅仅依靠教材的素材,难以满足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红色基因作为重要的课堂资源,将其融入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再加上,长期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意识形态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方面,发挥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一度陷入“死记硬背”的尴尬现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思想建设的主要阵地,对培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海陆丰红色基因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深远的历史积淀,承载着海陆丰“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将其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学生的红色理想信念。
具体而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目标旨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彭湃、蔡素屏、郑振芬、杨其珊等海陆丰红色名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红色家风,将海陆丰红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利于从源头上涵育青少年的政治情感。
(二)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需要
海陆丰红色基因是彭湃同志在领导海丰农民运动到建设苏维埃政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丰富的素材。
以海丰农民运动为例,彭湃同志组织农会,从“六人农会”的星星之火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集体发展的过程,其中的红色故事能够有效融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在讲授《青春萌动》时,对课堂素材的选取总是把握不好,难以提升该课的高度。而彭湃与蔡素屏相互支持、投身革命的爱情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所启发,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海丰农民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七五农潮”等挫败,但以彭湃同志为代表的革命先烈,以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面对挫折,这样的例子也能运用于《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中,以“海丰农民运动的挫折”一案到底,开展主题式教育。
(三)增强思政感染力的现实需要
相对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严肃性、理论性、伦理性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理论教学,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忽视了课外实践活动,课堂缺乏感染力。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学工作,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课堂增添趣味。例如,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一些教师会有意识的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能运用假期,布置学生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或开设主题红色故事会、演讲比赛、红色大讲坛、红色话剧等,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克服思政教育思想理论的抽象性,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和理论说服力,不失为一明智选择。
二、红色基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探索
将红色基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首要任务是开展好学校的教育工作,结合教材内容、讲好红色故事、开设主题讨论、开展实践活动,将红色基因全方位融入日常的教学、课堂、作业设计中。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红色基因
教材是红色基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教师要抓好课堂这个有利的契机,找准教材内容与红色基因教育的关联点,通过合理充分的拓展,渗透红色基因。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一课中,讲授青春期的思维变化,其中提到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彭湃在青年时期,组织“群进会”宣传民主革命和进步学说的过程,就是青少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和表现。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学习伴成长》中提到了“学习的作用”。彭湃为进一步学习先进理论,排除万难,东渡日本艰难求学最后习得马克思主义进步学说,成为我党早期领导人的过程,正契合了教材中对“学习的作用”的知识点的表述。
(二)讲好红色故事,领略红色初心
故事化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引入红色故事的形式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知识所蕴含的道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传递的思想很多都与红色基因的精神理念相吻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入红色故事,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本身具有的感召力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
比如“勇担社会责任”这一单元我们会讲到角色与责任、平凡一生中的选择体现着责任与担当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由于学生在认知上的局限,他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故事。例如,彭湃同志从青年运动到农民运动的实践中,他经历了留学生、教育局长、农会会长、东江特委书记等不同身份,但彭湃同志较好地处理了角色与责任的关系,体现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责任与担当。
(三)开设主题讨论,创设红色情境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框题都有设置“探究与分享”栏目,其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讨论探究,引发个体思想的交流碰撞。因此,在“探究与分享”的设置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红色基因教育相关的主题,让学生自主分享红色故事,畅谈红色感悟,在课堂中营造氛围浓厚的红色情境。
在“国家利益至上”这一单元中,我们会涉及“个人愿望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如何正确表达爱国情感”等知识点。这些问题都是中学生较少或很少思考的,相对而言与他们的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后,在复习课以专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查阅海陆丰农民运动斗争史的资料(例如“彭湃烧田契”、“革命母亲周凤”、“一门七英烈”、“父子三烈士”等),教师组织好课堂,集中展示、集中讨论。让学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课本的知识点,厚植爱国情感。
(四)开展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活动是中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经历和学习形式,是学生联系生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海陆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素材,进一步加深对学生认识和思想上的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