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座永佃碑,高107厘米,宽70厘米,厚度5厘米,于1923年8月,在燕子河闻家店树立,距今已经近百年的历史,上面写着“先言维持永佃, 请官示打消转庄”。这块石碑记录着当年金寨县闻家店地区佃农反对封建剥削压迫,与地主豪绅展开转庄夺佃的革命斗争,是一次农民运动胜利的重要成果。
清咸丰年间,陈玉成所率的太平义军欲经过燕子河一带从流波直趋湖北之际,当地的地主官绅协清军作战,并建立武装团练,以对抗太平军的行进。但是因为当时太平军攻势激烈,团练屡战屡败,且伤亡惨重,乡勇们都不愿为官绅地主卖命。地主豪绅为了收买人心,笼络佃户加入地方团练,接受了佃户提出的废除过去五年一转庄的土地出租规定,因为当时每转庄一次,地主就要加租加佃押金以此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地主与佃户签订了永佃协议,佃农在按租佃契约交纳地租的条件下,可以无限期的耕种所租佃的土地——即永佃权,并在长山冲建立了“忠义祠”以抚恤在战争中受伤佃农和死者亲友。
“永佃权”是佃户们用鲜血换来的,实施了六十多年后,至1922年秋,燕子河的大恶霸地主刘佐廷(外号刘歪鼻子),勾结了当地的郑小川、余良远、陈先义等中小地主密谋策划,企图把佃农从已获得的永久租佃的土地上驱赶出去,以达到加租加贷的目的,并威胁要恢复五年一转庄的旧制。当地的官府与地主阶级沆瀣一气,长期受剥削压迫的佃农们多次控诉无果,心急如焚。这时毕业于安徽法政学校法律专业时任霍山县议员的刘仁辅挺身而出,他参加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受到了先进思想的熏陶,虽然出生自地主家庭,但公开站到贫苦的佃农一边,立志要解救劳苦大众,投身到“争永佃,反转庄”的斗争中。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大地主刘佐庭是刘仁辅的家族族长,刘佐庭倚仗权势向刘仁辅施压,刘仁辅多次商讨不成还受到指责和痛斥。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刘仁辅召集了燕子河地区的佃农代表,在忠义祠开会,佃农们手持大刀义愤填膺,高呼“永佃权利不能丢”,欲要讨回公道,当即商定由刘仁辅出面向霍山县公署提起诉讼。刘仁辅变卖了部分家产,带着十几个佃农,以县议员的身份来到霍山县公署,拿着燕子河九保佃户盖着数千个手掌印的状纸和同治初年霍山县衙“罢转庄,施行永佃”的判词,状告刘佐廷等地主豪伸剥削佃农的罪恶行径。刘仁辅精通法律与刘佐延当庭对峙,根据当时法律条文加上当年的官府永佃公文佐证,为贫苦的佃农据理力争,刘佐延等地主理屈词穷。县知事摄于重怒,深恐事态扩大,遂将讼事上禀,后经议定维持永佃。
1923年8月,霍山县公署在燕子河闻家张贴布告,再次明确规定,维持永佃,永不转庄。佃农们打赢了官司,维持永佃权斗争的胜利,筹款在闻家店刻石碑已表纪念。“永佃权”斗争的胜利,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不仅维护了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从精神上鼓舞了农民投身革命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中,为皖西地区乃至整个鄂豫皖的根据地的革命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群众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