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黄象红:追忆我的老兵父亲(组图)
2023-11-06 10:55:56
作者:黄象红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50年志愿军司令部黄兆奎参谋

    苦难中长大,硝烟中成长

    1920年11月8日我的父亲黄兆奎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座有百余户人家的村庄名叫“架山窑”。父亲家中兄弟姐妹六人中排行老三,父亲出生的那个年代正是苦难深重的旧社会,百姓遭受着与生俱来的痛苦磨难,穷人的孩子懂事早,5岁时起就跟随哥哥上山放牛,7岁时给大户人家干活,当时村南庙里有位教私塾的先生,每当父亲路过这个庙时就在窗外墙根下偷看偷听先生教书,空闲时间就捡来木棍在地上照着看到的样子画啊写啊,父母看到他十分聪明伶俐,便暗地商量:“家中日子再苦,也要供他读书”。10岁那年他被送进私塾学堂,1932年5月转入文登县立第四完小学,——在大山深处的友松庵读书,听说:当年这所学校是中共地下党在山沟里办的学校,架山窑村,距友松庵有十余里崎岖的山路,但年小的父亲不怕山高路远,深知这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起早贪黑奔走在求学路上。

    他成长与硝烟四起,民族存亡的烽火年代

    “九一八”事变后,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父亲立即被这里的革命氛围所感染,渴望进步的思想在灵魂深处萌发。他暗暗告诉自己要好好读书,他的勤奋好学、长进很快,在先生的传授下,3年时间,扎实地学完了小学全部课程,思想上懂得了更多正直忠义为人处事的道理,为他走上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贫苦的生活迫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好辍学回家种地。

    1936年16岁的父亲经人介绍到了威海一家“成衣铺”当了一名学徒工,在铺里起早贪黑没命的干,吃不饱,还经常遭受工头的指责打骂。1938年的一天正在干活的他,看到小伙伴在偷听大人私下议论,威海周边有打鬼子的队伍时,遭到工头的毒打,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火的父亲顺手拿起板凳从工头背后狠狠的打了过去,工头身子一歪,就倒下了。父亲这才意识到自己创下大祸了,嘴里说着不好了,立马拉起两个小伙伴迅速逃出了成衣铺。他不敢回家,怎么办,最后父亲说:我们就按偷听到大人们说的,去找打鬼子的队伍,他领着小伙伴边讨饭,四处打探、寻找。

    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1938年6月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老乡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找到了当时在文登林村共产党的地下秘密招兵站,报名参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父亲所在的部队前身为天福山起义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1938年9月改编为八路军,1939年2月父亲的部队进入平(度)、招(远)、莱(阳)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寻机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6月他跟随部队转战到牟海及文登地区,掩护东海特委开辟工作。初秋,在一次与敌战斗中,腿部负伤,被紧急送往陈家埠村八路军的卫生队包扎,由于部队战斗频繁,领导只好安排父亲回家养伤。两年杳无音信的父亲突然被人抬回家中,我的爷爷和奶奶悲喜交加,按顿下来后,父亲便向家人介绍了他在部队的情况,两个月后父亲伤口刚痊愈,立即返回了部队。

    弟弟的英勇行为感染着哥哥,亲眼看到日本鬼子在自己的土地上烧杀猎枪,大伯心中怒火燃烧,1940年大伯黄兆芝依然选择报名参军,走上了革命道路。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大伯伤残军人)。

    父亲返回部队后,频繁的大小战斗磨砺出他英勇顽强的意志和他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由于作战勇敢,表现突出,被提升为班长。1940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11月,父亲在五支队二团长孙端夫率领下,挺进文登,在五旅十四团同地方武装紧密配合下,历时三昼夜,消灭“抗八联军”一举解放了昆嵛山,使东海区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1年2月,父亲参加了海阳榆山会战,1942年7月参加了海阳留各庄、腾家庄等战斗。同年9月被组织安排到延安军政大学胶东分校学习。在这里,他接受了八个月的严格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1943年6月,父亲再次接到部队通知到抗大分校参训队学习九个月,由于成绩斐然,被升任队长。1944年3月毕业,回到部队不久被升为连副指导员。父亲和战友们转战胶东各地,打击消灭敌人。1946年8月提升为连长,1947年提升为团参谋。他参加了著名的白马关阻击战,(7天七夜)胜利结束战斗后,迅速奔赴孟良崮战场,参加围歼国民党整编74师战斗,在阵地上,他指挥战士们一次次杀退敌人!死死地封住了敌74师的溃逃之路,为部队全歼敌74师赢得了宝贵时间。1948年秋父亲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1949年4月父亲调任华东军区第九纵队教导团任中队长。

    一纸军令,秘密入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全面爆发,美国政府为维护其在亚州的领导地位和利益,悍然宣布派兵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在朝鲜人民处于极端困难,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根据朝鲜劳动党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定。风云急骤,箭在弦上,大批部队向东北地区集结待命。

    1950年8月父亲接到紧急命令,到东北边防军司令部任参谋。他立即奔赴东北,投入到抗美援朝的准备工作中。10月11日,他跟随彭德怀司令员乘火车赶赴安东。16日,他参加筹备由彭德怀司令员与高岗在安东召开的出兵朝鲜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秘密跨过鸭绿江,出兵朝鲜。从此,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他被调入志愿军司令部里任参谋。

    22日深夜,父亲奉命和小车班长夏俊卿押运6辆满载军用物资的卡车从安东(现在的丹东)驶往宽甸,到达宽甸时,由于宽甸的铁路桥被炸无法过江,他们只好从宽甸的下游过江,奔赴朝鲜。父亲指挥车队机智地躲过敌机数次空袭,按时到达了志愿军司令部驻地—北镇大榆洞,随后立即投入第一次战役的工作中。

    在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父亲和战友们各司其职,处理各种文件,为打好入朝第一仗紧张忙碌地做着战前准备工作。1950年10月25日早晨,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第一枪。父亲第一次近距离领略到了彭德怀司令员以及志愿军首长在大榆洞指挥作战,痛歼敌军1.5万余人,挫败了“美联合军”企图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取得了第一战役的胜利,这一天也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第一战役结束后,我志愿军仍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使美军仍未判明我志愿军的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美联合军”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临时政府所在地—江界。遏制其攻势,志愿军急调第九兵团入朝,在东线长津湖地区截住美军,并将其消灭。

    长津湖在朝鲜的盖马高原东北部,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郎林山与赴战岭山脉之间,平均海拔约1300米,丛山峻岭连绵不断,林木茂盛,人烟稀少。适逢冬季,普降大雪,气温已经降到零下30~40度,战场环境异常恶劣。

    由于志愿军第九兵团从我国东南沿海紧急入朝,御寒的冬装来不及配发,官兵们单衣潜行于积雪的山脉与密林之中,未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志愿军昼伏夜行,以惊人的毅力忍受严寒的折磨,悄无声息地到达预设战场,埋伏在长津湖地区。

    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军劲旅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激战。美军参战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三师、韩军第一军团,约10万人。志愿军参战部队是九兵团的第20军、26军和27军,计15万人。在严寒中苦战了20天,此役毙、伤、俘敌军3.6万人,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军第三十一团被全歼,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这在美军战史上是罕见的,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整建制全歼美军一个团的光荣战绩。美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打击下,丧失了战斗意志,开始南撤至咸兴东海岸,乘船走海路脱离了战场,第二战役结束。经过两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囊阳以外的全部地区。

1950年12月中朝领导人在玉泉站志愿军总部合影前排右起:南日大将(朝鲜)、彭德怀元帅、金日成元帅(朝鲜)、邓华司令、陈赓大将、甘泗琪政委、李相朝中将(朝鲜)后排左起:解方参谋长、黄兆奎参谋、李志民政治委员、作战处长江涛

    随着战场势态的发展,1950年12月上旬志愿军司令部南移至平壤通往德川铁路线上的玉泉站,这里是志愿军司令的第二驻地。在这里志愿军司令部首长指挥了大部分的第二次战役。由于被敌机发现遭轰炸,于12日夜移至成川郡的君子里。志愿军司令部在此指挥了第三次战役,将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

    是月,父亲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部军教主任,负责“志司”教育管理、军事训练、组织落实兵员及文件整理、文件通知的贯彻落实等。 “美联合军”不甘心失败,于1951年1月27日开始反攻,志愿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决定实施第四次战役。父亲随“志司”再次前移到金化以北下甘岭—个隐蔽的山沟里。在此,志愿军司令部指挥了第四次战役。

    4月上旬,父亲随部移驻伊川西北上甘岭北麓的空寺洞。志愿军在此指挥了第五次战役。

    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日子里,父亲目睹了首长们日夜紧张忙碌的身影,体会到总部首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高超的战斗艺术,他们各个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经验丰富、果敢坚定,具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伟大胆略和英雄气概。侦察敌情、收集情报、分析判断、通讯联络、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将都从这里发往战场。发报的滴答声、电台的呼号,都与志愿军官兵息息相关,一脉相通;每一条指示、每一道命令,都与志愿军指战员的命运紧密联系,关系到朝鲜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新中国的未来。9月上旬“志司”移至桧仓郡。为了补充兵源,司令部决定派我父亲回国领兵,11月20日父亲踏上回国的路,到安东接收新兵,圆满完成任务。

1951年11月父亲黄兆奎(右一)奉命回国领兵,战友留影

    战俘营“奥体运动会”改写世界战俘史

    抗美援朝经过两年多的浴血战斗,俘虏了“联合军”46088人。于是,志愿军在朝鲜北部的壁潼郡建起一个规模较大的战俘营,管理教育这些战俘。但是,美国在世界上广造舆论,大肆污蔑中国人民志愿军虐待俘虏,妄图掩盖其侵略者狼子野心。为了戳穿美帝国主义的阴谋诡计,在世界人民面前澄清事情的真相,党中央决定举办“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戳穿美国撒布的谣言。1952年10月父亲受志司首长之命,参与组织举办战俘营运动会。他感到办好运动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是爱好和平的 国家,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因为战俘营里关押着来自美、英、法、加、澳、土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俘虏。

    父亲和俘管处领导决定挑选对体育比赛事项有经验的战俘组成筹委会,筹委会第一次开会讨论的首个问题就是运动会的名称。有的提出叫“壁潼运动会”有的说叫“战俘营运动会”。美军黑人战俘普雷斯顿·E·里奇提议,这次运动会有十多个国家的战俘运动员代表参加,像一个大型国际盛会,就叫“中国人民志愿军壁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吧。”与会者一致鼓掌赞成。父亲与战俘营王央公主任商量同意,由父亲将此运动会的名称上报志司总部,很快得到领导的首肯。经过筹委会们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从5个俘管团、2个俘管队14个国家和地区的战俘,选拔出500多名优秀选手组成代表队。

    运动会完全仿照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模式来组织进行。1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壁潼战俘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壁潼中学操场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大会主席由志愿军俘管处王央公主任亲自担任,并致辞,志愿军司令部军教部主任黄兆奎代表司令部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1952年11月15日志愿军在朝鲜碧潼战俘营召开14国战俘营奥运会,黄兆奎参谋(左一)代表志愿军司令部参加大会,并于负责此次奥体运动会领导、志愿军碧潼战俘营王央公主任(左二)检阅台上留念

    史无前例的“战俘营奥运会”共进行了田径、球类、体操、拳击、摔跤、拔河等27个项目的比赛。

    在《友谊进行曲》乐曲声中,运动员、载判员列队入场。排成方阵的各国运动员们手持饰有和平鸽符号的序号旗帜,迈着有节奏的步伐,一个方阵一个方阵地进入运动场。这时,美军战俘小威利斯.斯通手持火把跑步进入会场,绕场一周后将火把交给大会主席王央公。王央公接过火把点燃了主席台上的火炬,奥林匹克五环旗在运动场上冉冉升起。王央公主席在致辞中说:“为了体育发展,为了有一个幸福和安全的环境,和平是必需的和最基本的”。随后,运动员、裁判员举行了宣誓仪式,乐队再次奏响《友谊进行曲》,运动员们列队出场,战俘营“奥运会”正式开始了。

1952年11月志愿军在朝鲜碧潼战俘营召开14国战俘奥体运动会开幕式

1952年11月志愿军在朝鲜碧潼战俘营召开14国战俘奥体运动会中,运动员留影

    “战俘营奥运会”虽然参赛选手都是战俘,但运动员们的竞技水平并不低,比赛场面也精彩纷呈。比赛结束时,举行了隆重的发奖仪式。奖品都是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购买的景泰蓝花瓶、丝质雨伞、檀香木扇子、玉石项链、丝巾和手帕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奖品总共花了6万元人民币。这次运动会感化了许多战俘,使他们感悟到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秘诀。

    历时12天“战俘营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深深震撼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管辖的各战俘营中的各囯战俘。第六战俘营、美国陆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威廉.迪安少校曾说:“志愿军创造了俘虏营前所未有的历史。”第二战俘营战俘、英国皇家陆军第二十九旅格罗斯特营营长卡恩斯中校评价说:“中国人改写了世界战俘史!”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一项新政策,允许战俘“90天的冷却期”里自己做决定,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选择留在战争所在国,还可以选择去谋一个交战国。21名美军战俘及1名英军战俘宣布拒绝遣返回国,而是选择到中国生活、居住和工作,这件事当时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西方国家舆论认定这是共产党对这些战俘进行“洗脑”的结果,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宣称,这些战俘选择了和平,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毫无疑问,这22名战俘的选择是中国俘虏政策的胜利。对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胜利在精神层面上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据统计,这22名美国战俘中,就有12名战俘是参与过这次“战俘营奥运会”的运动员、演员或工作人员。这次“战俘奥运动”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的影响,应该说是他们拒绝遣返的一个重要因素。父亲参与了“战俘营奥体运动”从筹备到举办的全过程,他亲眼目睹了联合国军战俘在我们的政策感召改造下走上新生活的场面,彻底戳穿了美国在世界上撒布的谣言。

    担任军事教官 谱写中朝友谊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燃烧了三年的战火熄灭了。停战后,为协同朝鲜人民军坚守阵地,维护停战协议,应朝鲜金日成首相的请求,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加强朝鲜人民军队的培训、教育建设等,部分志愿军部队暂留朝鲜。父亲被选为军事教官留在了朝鲜。他亲自制定教学大纲,亲临讲台,传授军事知识。一批批朝鲜人民军学员在院校学习,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每学习结业之际,学员们纷纷送上自己的照片给她留念。1954年7月12日又一批学员结业,朝鲜人民军学员金宝康、李基喆、金庆模带着自己的照片来到军教部话别,金庆模在照片的背面写道:“敬爱的首长黄教员留念,于教大,五四年七月十二日。”在父亲的相册里,这样的照片有200余张。这一张张照片就像在歌颂、中朝人民深厚友谊的一个个音符,在他心中跳跃、激荡,记录了他们朝夕相处,难以忘怀的时刻,见证着这段历史,留下了永久的思念。

1954年7月12日金庆模教大留影,赠送敬爱的首长黄教员

    1954年9月父亲被再次调任志愿军司令部管理处,任行政参谋,这也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负责接待上级领导、各军首长及外事人员来“志司”办事,负责各国领导及国内领导、功臣、劳动模范等代表接、送、安全、警卫、等工作。

    为确保顺利完成领导交给的这一艰巨而又重要任务,父亲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彻夜未眠,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为此司令部再次成立了汽车排,又成立了三个小车班,夏俊卿叔叔是二班班长,(健在95岁)由于公务繁忙,父亲多数时是坐夏俊卿叔叔的吉普车办公,对这项工作他做到了事无巨细,满腔热情,服务周到。著名演员梅兰芳、常香玉、在团长贺龙率领下赴朝慰问时,父亲接到命令亲自安排各项接待工作,带领车队人员前去迎接,安排场地进行慰问演出。1955年8月朱德总司令到朝鲜前线视察军务及慰问志愿军,父亲乘坐夏俊卿叔叔开的吉普车陪同首长一道迎接朱总司令到各部队视察。

    从新义州火车站到桧仓郡30里路,因当时签订的是停战协议,形势处于为妙复杂情况,安全保卫不可有一点闪失,来访的都是国家领导、功臣、模范代表,经常是出动10多辆小车接送,一路安全保卫到桧仓郡,展览馆、纪念馆、代表驻地,父亲指挥着警卫团,志愿军警卫人员全面进行安保,而父亲夜里还要多次巡查。

    记得父亲曾经提到那段往事时说:那是他最忙碌、紧张、来不得半点马虎日子,万一出事,没法向领导和祖国人民交代,他说: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我看着父亲那认真讲述的表情,让我感到心疼,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1954年5月我的父母在朝鲜桧仓郡志愿军司令部招待所举行了简单的结婚,1955年9月我的哥哥出生,父亲给哥哥取名志願,由于父母工作太忙,不久被送回安东二姨和三姨家照顾。

    1957年4月我出生,取名志霞,后来听母亲讲,我出生后,有三个朝鲜小姐姐每天上学路过我家,开始听到我的哭声就进来帮忙哄你,后来早起上学、放学经常到家里来帮母亲照顾我,在这里写作业,有好吃的母亲就拿给他们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7年8月22日父亲接到回国的命令,当最后一缕晚霞消逝时,父亲带着我们一起踏上了日夜思念祖国的列车,夜幕渐渐地笼罩大地,驶往祖国的列车在三千里土地上奔驰。父亲倚靠在车窗旁,借着探照灯的光,望着窗外的山峦土地,无尽的思绪和卷帘交织燃烧,他的心伴随列车的轰鸣声在波澜起伏,往事浮现眼前……从秘密入潮作战离开祖国这片土地,与朝鲜人民一起生死与共,患难并肩战斗了7个年头,在那2550个日日夜夜里,他经历过世上最为惨烈的生死搏杀,经历过零下40度冰天雪地严酷寒冷考验,缺水、断粮饥寒交迫的生死,也经历过朝鲜父老乡亲的血砺大爱,他怎能忘记同朝鲜人民军翻译朴顺娜姐弟俩在一起战斗的日日夜夜;怎能忘记敌机轰炸眼见牺牲了的战友,还有被敌机轰炸在燃烧的民居,同朝鲜军民奋勇扑救大火的场面;怎能忘记朝鲜的阿玛尼头顶盛满热气腾腾的饭菜陶罐,穿过硝烟战火送到志愿军阵地上;冒着枪林弹雨给志愿军运送粮、弹,抢救和护送伤员;冒着敌机的轰炸,与我志愿军一起不分昼夜地抢修公路、桥梁,怎能忘记三个朝鲜小姑娘为照顾我刚满2个月的女儿,经常在上学、放学时起早贪黑地到家里帮助妻子轮流看护孩子,临走时留下一张照片作纪念。

朝鲜三个小姑娘的留影

    这些清晰难忘的影像历历在目,如今离开了朝夕相处的这片土地,离开了生死与共的朝鲜战友,离开了可敬可亲的阿玛尼,心中怎能不眷恋。

    再见了!长眠于此我亲爱的战友!我会永远怀念您们,

    他眼里溢满泪花。

    再见了!亲爱的朝鲜战友。

    再见了!我尊敬的阿玛尼!

1957年8月从朝鲜回国,8月30日参加志愿军授勋大会后,一家人拍照留念

    父亲带着我们回到了安东,8月30日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隆重的授勋大会,他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全家人拍照留念。不久,父亲调到广州军区司令部管理处任参谋。

1957年8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授勋纪念

这是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勋章朝鲜三级国旗勋章.主要授予志愿军营级干部,授予时间 1953年10月25日

1956年独立自由奖章证书 编号:44313

1957年三级解放勋章证书,证书编号:117836

    父亲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1958年4月刚回国不久的父亲响应党中央号召,为发展北大荒建设,使祖国这片肥沃土地能变成北疆的大粮仓,让人民不再缺衣少粮,吃饱穿暖,尽管这批转业官兵,并没有父亲,他还是依然决定向司令部递交了申请,但没有得到批准,得知后的父亲经过思考,再次递交了两次申请后,领导派人找他谈话,了解情况,并提出需要征求家属的意见,父亲便陪同上级派来的领导一起到了家里,得知来意后,母亲李春荣表示支持丈夫的决定,了解了情况,来访领导说:黄参谋我们需要向上级领导汇报,请您耐心等待通知。当父亲接到批准的命令时,第二天已是司令部为此次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军垦的战友们召开欢送大会的日子,父亲同时接到司令部命令,作为这批转业官兵带队负责人。就这样父亲匆匆待着我们全家人及八百官兵坐上闷罐火车,踏上北去黑龙江垦荒戌边的征途。同他的战友们一道拿起锄头、镰刀开垦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同时肩负着保卫祖国边疆的工作。父亲调任黑龙江省通北军垦农场任付场长后,通北农场(为纪念牺牲的赵光烈士)改为赵光农场。也就是这一年10月,广州军区派领导来慰问,在慰问会上讲到,现在南方也非常需要部队的干部,如果不适应这边的生活可以申请,部队帮助协调地方,调回南方工作。

    会后军区慰问的领导和父亲说:黄参谋您的情况有些特殊,我们来时军区领导口头上做了交代,如果不适应这里的生活,您可以递交申请,回到部队,他语重心肠的对父亲说:老战友您要考虑,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了,时间紧我们只有两天时间就得走,此时老战友们的双手早已紧紧握在一起,拥抱在一起,他们有说不完的话,或许这就是曾在战场上的生死战友情意吧。这天夜里父亲难以入睡,或许是见到久别重逢的战友而高兴的,但军区慰问的领导和战友一席话让父亲陷入了沉思,是啊,这里实在是太艰苦了,我一个人在这里受苦、受罪也就罢了,让老婆孩子也和我一起受苦受罪,还有孩子们的前途,想到这些父亲感到歉疚,对不起家人,怎么办,机会就这一次,不会再有了,这一夜,父亲失眠了,但他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清晨阳光映照着北江大地,父亲吃过早饭,骑上他那破旧的二八自行车上班去了,这一天军区来慰问的领导们将起程离开,会议室里大家依依不舍,军区领导来到父亲身边握着父亲的手说:老战友您想好了吗 ?父亲眼含泪水点点头说:想好了,请转告首长我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再说:我是带队来的,怎么能带着个头呢,咱是军人,当年战场上都没退缩,这点困难没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请替我转告军区首长,谢谢首长对我和战友的关心,请放心绝不会给咱广州军区丢脸,她们相互望着昔日的战友,而今将要再次分别,他们彼此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彼此无法克制的情感,再次紧紧拥抱在一起。再见了战友。保重!当然也有一起来的战友递交了申请调离,并回到要去的城市。这以后,父亲和他留在北大荒的战友及农场职工们,战天斗地,无怨无悔,他和妻子扎根在了边疆。拓荒期间,我的父亲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荒漠的黑土地上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了可惜的劳动果实,他们将这些粮食献给了国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表扬嘉奖。

    风云变幻“文革”父亲已被下放到了连队,父亲背负着沉重的压力,默默不停的工作,他经历的太多,如果是为了什么名利、地位就不会三次申请来到这艰苦的地方,不久领导安排父亲接管油库,油库是非常重要又劳动强度大的单位。刚到油库,父亲看到整个管理库区防火安全告示和防火设施管理环节级度薄弱,整个环境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安全和卫生,出入油库管理程序混乱,集体的柴油、汽油的丢失,油、账目不符,等现象明显。父亲知道油库是连队、军垦兵团建设的力量。他起早贪黑从账目上严格明细,油类进入支出严格手续,操作严格安全程序,使用工具摆放规矩恰到好处。并在油区的空闲之地植树、种花,将环境打造得整洁优美。由于连里的仓库管理一直混乱,几乎处在无人管理状态,领导找到父亲希望他能够把仓库也接管下来,领导的诚恳信任,父亲知道这个大仓库的现状,更不愿看到国家财产这样的损失下去,就这样父亲又接管了当时连队最大的仓库。我记忆中(至少有500多平方)。那段时间父亲忙的连家都不回,就住在连队里,父亲累病了,发烧也舍不得休息,吃点药坚持工作,不久仓库整理的焕然一新,父亲的付出再次得到全连职工们的一致赞扬。 油库和仓库在父亲的静心管理下,一直都是军垦农场的先进样板,经常有省、兵团来人参观学习,年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1978年,父亲得到了平反,调回原职单位,1980年11月本该退休的他却要求到场机关的收发室工作,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直到1983年11 月退休。他将后半生献给了这片深情的黑土地。

    1986年8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人民政府向父亲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表彰父亲为长期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做出的突出贡献。 经历硝烟战火,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把自己的灿烂人生无怨无悔地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1986年8月1日黑龙江省发给黄兆奎同志的证书

    续圆父亲的未了情

    在父亲珍藏的影集里,让我看到了他人生全过程的照片。其中,绝大部分照片是1950年至1957年之间他和战友们的合影。有分别时战友送给他的单人照,照片的背面,有的只留下名字和分别时间,有的有的留下他们拍照地址和摄影店铺名字,还有的连名字、地址也没有留下,照片背面是空白的。我一次次的看着这些英俊潇洒的年轻英雄肖像,心里在想:他们同父母一样,在囯难当头之际,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听从祖国的召唤,义无反顾地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硝烟弥漫的战场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您们是时代的楷模。当战争结束以后,又为新中囯建设的需要,听党指挥,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安家。离别之际,战友们生死与共结下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也只能用一张小小的照片互赠的方式留存下永久的思念。这些照片是他们永生难忘的定格镜头,也是记录下了中国人民挺起腰杆从此站立在世界之林的时代影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黄显明:红二十五军老战士郑执德亲属向家乡捐赠革命文物(组图)
·下一篇:戴伟国:漳州:13部门建立英雄烈士保护部门联动协调制度
·特稿:追忆我的老兵父亲(组图)
·张俊杰:李勇雷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已故老兵父亲李信的故事(组图)
·特稿:李勇雷讲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已故老兵父亲李信的故事(组图)
·我的老兵父亲(散文)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王越:“红色星光夜.梦想演出季”之“红心向党 忠诚
赵氏兄弟五人齐参军,“一门五杰”献国防!(组图)
红色头条:记者手记:从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感悟“
文革刚爆发时,毛主席写了一首诗,30年后才公开发表
郝贵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还是分数第一的畸
柳岩:千里寻故地,旧貌变新颜——重走毛主席视察河
保定革命后代走访慰问满城刘家台抗战拥军模范纪实(
马贤钧:金家寨:抗日战争时期的安徽省省会(组图)
特稿:金家寨:抗日战争时期的安徽省省会(组图)
陆佳楠:海纪馆“扬帆”宣讲团走进扬子江药业集团(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