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大兴区曾有这样一户家庭五兄弟先后参军入伍,“一门五杰”献国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从军家庭的光荣事迹。
(由于年代较久远,一些信息已经丢失,本文记载是由赵春喜后代口述)
我的父亲赵春喜是朝鲜志愿军,二叔赵学发是海军,三叔赵学文是军医,四叔赵学忠是坦克兵,五叔赵学政是工程兵。
赵春喜,1932年出生,18岁入伍,195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次朝鲜志愿军,1953年回国,还带回来了美国制造的战利品,是一把剃头刀,两把剪子和一个剃头推子。当时安置部门对志愿军非常重视,说也是吃过苦,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回来的基本都可以做领导,给他安排担任养军马的红星农场厂长,但他说:“我也不识字,不做领导,能够有个吃饭的地方就行。”于是安排到北京市科技站良种场。看着那些他的战友们牺牲了很多,他认为能为国家献身,还能活着回来就行了,没有奢求,这种无私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图(一) 赵春喜 1932年-1981年
图(二) 赵春喜与其弟赵学政的合影
图(三) 赵学发 海军某部
赵学忠,1956年-1960年,先后在吉林和大连大石桥当坦克兵,为国防事业奉献5年青春。
图(四) 赵学文(左)某部队医院军医 赵学忠(右)
赵学政,1966年-1970年,全国支援三线,工改兵,为修滇黔铁路工程兵。
图(五) 赵学政
图(六)三兄弟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五兄弟从军献身国防,一样的梦想,不变的信仰,他们各自的青春年华都选择无怨无悔报效国家、保卫祖国,巩固国防。如今,赵春喜的女儿赵玉琴接过了前辈手中的红色火炬,致力于红色文化事业,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准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基因的传承,影响了一个家庭,家国情怀得到了延续,在父辈的影响下,继续沿着老一辈对党赤胆忠心的足迹,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和平盛世,一代代中华儿女用实际行动续写一段段报国佳话。不同的年代却有着一样的情怀,他们用忠勇续写精忠报国,用青春热血续写光荣梦想,用实际行动续写对党、人民和军队的无限忠诚与热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国防文化大讲堂座谈会 抗美援朝老兵后代赵玉琴(左)与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中)秘书于(右)合影留念
2023年10月16日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座谈会上 抗美援朝老兵后代赵玉琴女士(右)与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原部长高增厦将军(左)留影纪念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大课堂上 抗美援朝老兵后代赵玉琴女士(左)与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国防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薛一川(右)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