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军在江北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不甘心灭亡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江北的一些地区,有计划地留下大批特务和反动武装,并网罗地方惯匪,妄图建立所谓的“第二战场”,以配合其主力反攻。其中,以金寨为中心,以大别山为依托,号称“十万铁军”的“豫鄂皖边区人民自卫军”,就是“第二战场”中一支重要的反动武装。
一、痴心妄想的黄粱美梦
1949年3月,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为了在大别山开辟“第二战场”,决定将原活动在以金寨县为中心的“立煌游击支队”改编为“豫鄂皖边区人民自卫军”,并委任原国民党中将师长汪宪为司令,伪立煌县县长袁成英为副司令,樊迅为副司令兼参谋长,“自卫军”司令部设在金家寨。5月,汪宪、樊迅等带着“委任状”和电台,窜到金家寨和袁成英等汇合,在花羊石(今金寨县花石乡)正式打出“豫鄂皖边区人民自卫军司令部”的招牌。接着,他们召集豫鄂皖边区惯匪、地方反动武装和官绅等开会,将原“立煌游击支队”所辖的四个自卫团、三个独立营及边区的六安、霍邱、寿县、霍山、商城、固始、潢川、罗田、英山等自卫团和惯匪,分别编为14个支队,由各县官绅、恶霸地主和惯匪头目任支队司令。为虚张声势,各支队又编了若干自卫团,下辖营、连、排等,逐级封官加委。为了实行所谓的“军政合一”,各支队司令分别兼任各县“县长”,妄图长期坚持。他们向白崇禧和逃往台湾的国民政府发报说:自卫军已发展成为“十万铁军” (实际一万多人),收复豫鄂皖边区各县指日可待,要求台湾支援武器、弹药和通讯器材。逃窜到台湾的国民政府,为了使这帮丧家之犬为主子卖命,除发电慰问外,还命令他们修复机场,空投物资弹药接济。
二、嚣张一时的反动气焰
豫鄂皖边区人民自卫军,实际上是一个以国民党中、军统特务和反动军官为领导,以国民党地方武装和惯匪为骨干,以地方官绅和恶霸地主为依托的反革命集团。虽然是一帮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但其反动性、破坏性、残忍性、顽固性和危害性都特别巨大。尤其是台湾国民政府发电并给予空投支援,更加助长了匪徒们的反动气焰。他们大肆网罗散兵游勇和流氓地痞,抓捕壮丁,扩大反革命武装;拦路抢劫,打家劫舍,扩充给养;疯狂袭击我人民武装和革命政权,逮杀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建立他们的区、乡、保、甲政权,强迫群众实行“五家连环保”,制造白色恐怖,妄图以此割断群众和人民政府及解放军的联系;到处造谣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美军已经登陆,蛊惑人心,制造混乱。
周醒民第五支队,在金家寨、吴家店一带布置乡、保、甲长强迫群众订立“三杀”条约:给解放军带路者杀,报告情况者杀,自卫军被解放军捉捕不聚众保释者杀。被委任为“淮河挺进支队”的惯匪岳歧山(外号岳葫芦)部,一次在金寨和霍邱县交界处偷袭我人民游击武装,捕杀、活埋我游击队员27人、群众6人,该股匪还在霍邱的孟集、长集、大顾店等地杀害我地方干部45人。吴曙光第二支队和惯匪张明华部,偷袭我双河等区、乡政府,烧死、活埋我区乡干部和群众25人,抢去公粮四万多斤。第一支队司令冯春波、第三支队司令吴砚田等,在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是人民的死对头,对共产党有着刻骨仇恨,他们利用地形熟悉和深山老林作隐蔽的条件,昼伏夜出,在鄂、皖边区偷袭我人民军队和基层政权机关,拦截我运输物资30多次,杀害我干部、战士、群众160多人。
1949年8月初,国民政府由台湾用飞机向“自卫军”空投5次,空投电台、电话机、医药用品和子弹30万发、炮弹3千余发,更加助长了这帮匪徒的反动气焰。
三、倾巢覆灭的可耻下场
正当这伙匪徒疯狂作恶,沉迷于“反攻”的美梦之际,殊不知正是他们的灭亡之日。为了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消灭盘踞在鄂豫皖三省边区的蒋匪散兵和反动地主武装,1949年8月,中原军区专门成立了“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部”,由王树声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设东线、南线、西线三个剿匪指挥部,统一清剿大别山区的匪徒武装。其中,东线指挥部设在金寨县麻埠镇,共11个团兵力;南线指挥部设在罗田县滕家堡镇,共3个团兵力;西线指挥部设在商城县城,共4个团兵力。8月底,上述剿匪部队分别进入指定位置。9月初,在人民群众支援下,采取重点清剿、分兵驻剿、跟踪进剿等措施,剿匪斗争全面展开。
一是重点清剿。集中优势兵力,选择匪情严重地区,通过追击、合击、多路合围等战术,造成大军压境之势,对敌进行重点打击。金家寨一带是敌“自卫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和集中活动地区,我剿匪部队集中百分之六十的兵力进行重点清剿。9月7日,在金家寨召开了两千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向群众宣传全国革命形势、剿匪决心和惩治土匪条例。深受鼓舞的群众纷纷提供情报,为剿匪部队带路、送粮送水,积极支援剿匪斗争,仅用十多天,便在双河、金刚台、汤家汇、莲花山等地歼灭冯春波第一支队150多人,张天合第六支队130多人,岳歧山淮河挺进支队200多人,活捉敌独立第三营营长汪德芝及其部下60多人。在我强大威慑下,金家寨联防区主任兼自卫团第一团团长陈云溪携械向解放军投诚,不久,又动员其副团长及两个连投诚。
二是分兵驻剿。敌人在我大军压境、重点清剿中,遭到沉重打击,便化整为零,逃入深山老林,跟剿匪部队玩“捉迷藏”。我剿匪部队针对敌情变化,及时调整战术,实行分兵驻剿。正规部队和县、区武装以及乡、村民兵相互配合,开展分区联防,布下天罗地网,封锁交通要道,断敌情报和给养来源,使敌无法生存,无路可逃。同时,广泛宣传“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剿匪政策,发动土匪亲属动员其亲人向解放军投诚。这一措施十分有效,被胁迫裹从的匪众纷纷带枪自首。到9月下旬,号称“十万铁军”的一万余“自卫军”,被歼或投降、投诚的达半数以上,百人以上股匪基本被消灭,残余匪徒溃不成军,基本上失去抵抗能力;其县、区、乡政权,均被我摧毁。
三是跟踪进剿。敌股匪基本被我消灭后,少数顽固不化的首恶分子,只能躲在深山老林里苟延残喘。剿匪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以连、排为单位,不分昼夜,不分阴晴,不怕吃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穷追不舍,深入深山老林,侦察敌人行踪,“进行”梳篦式搜捕,使敌人无供给来源,无栖身之地。9月26日,东线指挥部213团1营3连在帽顶山捕获两个土匪,开始他们抵赖说是被迫的,正准备向解放军投诚。连长李桂华根据他俩的装束和言谈,认定不是一般的土匪,便进行搜查,果然在一人内衣里搜出汪宪发给白崇禧的一份电报稿。眼看无法抵赖,二人只得供认是“自卫军”报务员。但他们只知道汪宪、袁成英、樊迅等隐藏在帽顶山,对具体位置却不知道。根据这一情报,东线指挥部和中共金寨县委决心活捉“自卫军”头领,向即将诞生的共和国献礼。当下对帽顶山全面搜捕,于9月30日在帽顶山狮子洞活捉汪宪及其警卫人员十多人。根据汪宪口供,当天又活捉了袁成英、樊迅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