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熟悉历史的同志都知道,中共早期有一位领导人王明(陈绍禹),但鲜为人知的是,王明有一名妹妹陈觉民。在进步思想影响下,陈觉民早早走上革命道路,为人民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一、献身教育,投身革命
陈觉民,1907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金家寨镇(时属六安县),原名陈绍喜。幼年时入私塾读书,后进入南溪民强学校就读至高小毕业。
1924年秋,陈觉民的父亲陈聘之集资创办了高小、初小两级女子学校,专门招收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陈觉民也来到学校任教。在这里,她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积极参加文明戏剧团演出活动,传播马列主义,号召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
1929年5月上旬,鄂豫皖边区爆发了著名的立夏节(商南)起义,陈觉民全家积极响应,全部投身革命。根据党组织安排,陈觉民先后在斑竹园王氏祠小学、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教书。
1929年农历八月,金寨西部地区的区乡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人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自己的政权诞生。为了更好地宣传教育和引导群众,表达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心情,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罗银青以当地民歌《八段锦》的曲调,填写了名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定稿后,他安排在学校任教的陈觉民负责教唱。陈觉民根据歌词内容,精心编排了舞蹈,组织学生以当地传统娱乐活动——打花棍的形式表演,边舞边唱。随后,在斑竹园第一区苏维埃成立大会上,陈觉民带领学生表演了《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舞。这次表演十分成功,赢得观众阵阵掌声。陈觉民趁热打铁,把提前印好的歌单分发给参会人员,并当场教唱。自此,这首歌曲便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流传开来,进而传唱到全军全国。
1929年底,陈觉民参加了商城县委举办的党政干部训练班,由于她文化程度较高,因此,既当学员,又当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等方面都得到很大提高。1930年春,干训班结业后,陈觉民担任了六安六区文教委员会主任桂月峰的助手,负责开办妇女速成识字班。当时条件十分简陋,没有课本,她便亲自抄写《平民识字课本》等发给大家使用。
1931年前后,陈觉民先后调任南溪文昌宫列宁小学及丁埠列宁模范文化学校教师。她一反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紧密联系实际,使教育、教学工作为红军作战、土地革命、生产劳动服务。她十分关心体贴学生,经常为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和少先队员补课,替贫苦学生补缀衣服,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主动为学校宣传队编写、排练《新军阀老蒋》《四季花儿开》等文娱节目,带领宣传队员到商城、南溪、汤家汇等地巡回演出。由于工作出色,培育红色“幼苗”有功,陈觉民受到商城县苏维埃的表扬,并光荣加入党组织。
二、历尽艰辛,不忘初心
1932年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西征,陈觉民等未能随军转移。国民党军进占苏区后,1933年冬,陈觉民全家被捕。后经亲邻疏通关系,联名保释出狱。
出狱后,陈觉民受聘到立煌县(今金寨县)金家寨城厢小学教书。在城厢小学,她不顾当局阻挠,经常教学生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向学生灌输抗战救国的思想。1934年冬,她与城厢小学校长汪惠生结婚。尽管陈觉民此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她仍不顾个人安危,积极设法掩护、营救和接济掉队、失散的红军人员。如,曾任商城县苏维埃妇女书记及道委侯补常委的余如明,因病落伍,回到家乡,生活陷入困境,靠陈觉民的掩护和接济才生活下去。1934年春,曾任霍山县委组织部长的詹淑媛一家9口,被国民党从南溪送往麻埠难民所(实为国民党设立的集中营,专门迫害共产党员及红军家属),路过金家寨时,得到陈觉民多方营救,方才脱险。
1937年12月,陈绍禹率中共代表团到武汉与国民党谈判,并担任中共长江局书记。一直在寻找党组织的陈觉民,与哥哥取得了联系,于1938年1月带领全家赶到武汉,受到周恩来、董必武、秦邦宪(博古)等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在陈绍禹建议下,陈觉民率家人前往新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
1938年6月,陈觉民一行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受到中共驻新疆代表邓发的接待。当时,新疆督办盛世才伪装进步。经八路军办事处与盛世才协商,汪惠生先后担任新疆省教育厅督学兼教材编辑处副主任、迪化县县长等职。陈觉民积极协助爱人从事教材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1943年5月,撕下伪装面具的盛世才将陈觉民夫妇逮捕。面对敌人的多次审讯、严刑拷打,夫妇二人绝不吐露半字,国民党当局在无奈之下,只得将陈觉民夫妇释放。1946年2月,陈觉民回到阔别8年之久的家乡。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以异党分子罪将陈觉民全家逮捕并判处死刑。后经亲友多方营救,于1948年4月出狱。出狱后,为了避免反动特务再找麻烦,陈觉民同家人迁到古碑镇黄集乡下隐居。看到老乡家的孩子无处读书,1949年初,陈觉民夫妇多方克服困难,在黄集设立私塾,招收了十几名农家子弟入学。
陈觉民与家人合影。前排左起:继母黄莲舫、父亲陈聘之、养子刘煜南;后排左起:女儿汪向荣、陈觉民、丈夫汪惠生
三、迎来黎明,奋斗不止
1949冬,金寨县全部解放后,县长刘伟专门登门看望陈觉民夫妇,并根据二人特长,将汪惠生安排到古碑小学任校长,将陈觉民安排到黄集小学任教,继续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夫妇二人热情高涨,以校为家,把全部力量都投入到教学中去,为改变当地落后的教育面貌作出了积极贡献。除搞好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夫妇二人还主动参加政府组织的土改、爱国增产、“三反五反”、合作化等政策宣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陈觉民,由于三次被逮捕,身体备受摧残,健康状况很差。可她毫不在意,整天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忙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