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雕塑
奋不顾身
金日成题词
罗盛教
舍身救崔莹
同学合影
永恒的怀念
在朝鲜战场上
国庆节前,双峰县老科协卫健分会组织会员专程到新化县城,参观罗盛教烈士纪念馆。
罗盛教纪念馆位于新化县上梅镇资江大桥西端,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1985年4月22日烈士诞辰54周年开馆。该馆陈列分“童年和少年时代”、“从普通士兵到国际主义战士”、“烈士精神代代相传”三大部分馆内共有三个展厅,分别介绍了罗盛教烈士由一个普通农家孩子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全过程。
提起罗盛教,只要上过小学的人,都会回忆起语文课本中,那个飞身跃入冰窟,勇救朝鲜落水少年崔莹的年轻战士。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双峰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时,我的语文老师贺犁丁曾经是抗美援朝的战地记者,与《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也是报道罗盛教事迹的第一人。
贺老师与我们讲过他写罗盛教故事的经过。那是1952年1月2日的早晨,温度低到零下20摄氏度,凛凛北风,令人刺人心骨。4个朝鲜孩子却在石田里村结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一声“救命啦,崔莹掉下去了啊”的喊叫划破河面上的长空。正在和战友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的罗盛教听到呼救声,一个箭步冲到冰面上,甩掉帽子与外衣,“扑通”一声,扎进冰窟窿里。一次、两次、三次……由于冰面太薄,他无法将崔莹托举上来,随后战友找来杆子将崔莹拖上来时,却不见了罗盛教的身影。慌忙赶来的朝鲜乡亲们一拥而上,铡刀、斧头、菜刀,冰面上一片砍砸声。经过一阵艰难的努力,大伙儿最终在离冰窟窿几丈远的河流下游找到了罗盛教的遗体。“罗盛教!罗盛教!”无数声呜咽呼唤,却再也没有回应。
罗盛教21岁的青春就永远定格在那个早晨。贺老师和他的战友们一时间就采访报道了这位国际英雄的事迹。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看到报道后,提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罗盛教纪念馆建成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原司令员杨得志亲笔题词:“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烈士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中朝两位领导人的亲笔题词,字字千钧,历久弥新。
陈列馆集中展示了罗盛教烈士生前学习、劳动和参军用过的实物以及其它相关的实物。展品有烈士遗像、遗诗、遗物复制品,有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和金日成接见烈士父亲罗迭开的照片,有被罗盛教援救的朝鲜儿童崔莹专程探望中国双亲、朝鲜特使造访烈士故乡以及罗迭开两次访问朝鲜的图片,还有朝鲜政府授予罗盛教的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罗迭开的二级国旗勋章以及罗迭开出席全国各种会议的证件和获得的勋章等实物。
参观罗盛教纪念馆,我们通过这些展品知道了罗盛教更多的故事。1931年4月,罗盛教出生于新化县圳上镇桐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心地善良。1945年,罗盛教随三叔到湘西州乾城县读书。因为基础差,为了赶上进度,他常常学到深夜。两年下来,罗盛教的成绩有了很大提升。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当时湘西州的最高学府——第九师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军政干部学校学习时,他以“苦事累事都冲在前面”著称。1949年冬天,学校用来做桥梁的大树被锯倒后滚进了水沟,师生们用绳捆住树干往上拉,罗盛教不顾严寒,卷起裤腿,跳入水沟中,使劲抬树干。其他同学见状也纷纷跳入水中,合力将树抬了上来。因为这件事,罗盛教所在的中队被授予“开路先锋”称号。1951年,罗盛教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他多次写信给父亲,表示“不赶走美国侵略者,誓不还家!”字里行间透露出中国志愿军的满腔热血。在一个被美军轰炸的早晨,罗盛教在日记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