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丰农民运动是在彭湃同志领导下的一次伟大斗争,其基本理论和做法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亿万农民提振了信心。正本清源,彭湃同志在领导海丰农民运动时,对提升农民政治地位、创新农村分配制度、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等问题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和做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海丰农民运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彭湃同志在海丰领导的农民运动,深刻把握了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乡村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和发展。当前,我国正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海丰农民运动的理论成果和做法,对乡村振兴战略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一、海丰农民运动概述
彭湃同志出生于海丰县桥东社地主家庭,1921年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到海丰。1922年5月起,彭湃同志便开始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7月29日,彭湃与张妈安、林沛等人在得趣书室成立了广东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应该说,这是海丰农民运动的开端。在彭湃等同志的努力下,农会开始带领农民反对封建恶习,打击土豪恶霸,抵制苛捐杂税。农会也逐渐得到群众的支持,规模逐渐扩大。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成立时,会员规模已有10万人之多。随着农会地位的提升,海丰农会开始创办农校,农会子弟免费入学;创办平民医院,农会会员看病不收诊金,药费减半;动员农民造林,山林收益按劳分配;成立仲裁部,为农民主持公道。海丰农民运动为全国作出了示例,彭湃同志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也成为了农民运动革命者的必读教材。
《海丰农民运动》是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同志的光辉著作,它记述了彭湃同志在海丰领导农民运动的经过及启示,为我党开展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提供了先驱经验。书中总结了海丰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农村的文化状况,介绍了海丰农民运动的开始、六人农会的成立、赤山约农会到海丰总农会的发展,并以“粮业维持会”和“七五农潮”为例,列举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压迫。
二、海丰农民运动的特征
(一)提升农民政治地位
彭湃同志在《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之前,海丰的农民一直是隶属于满清的皇帝、官僚、绅士、和田主这般压迫阶级底下”。[2]应该说,当时全国所有地区的农民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受尽压迫中艰难度日的。农民阶级受到压迫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力量的薄弱,社会地位的薄弱。因此,农会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他们团结起来。
从赤山约农会到海丰总农会,随着农会规模的壮大,农民的政治地位也随之提升。例如,在海丰农民运动期间,农会收回了一直由地主阶级管理的番薯市的管理权;又与地主朱墨打官司,取得了胜利。海丰农民运动先声夺人,撼动了地主阶级的根基。时间,同为海丰人的陈炯明就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等职位,海丰的地主阶级多倚仗陈炯明的势力,在海丰任职的官员也多为陈炯明亲信。虽为地主阶级,但陈炯明曾公开表示:“工、商、学都有会,农民哪可无会?”并曾在给彭湃同志的书信中提到:“君品行高洁,任事努力,炯明素佩,敢请即来惠城,共商革命大计,勿却为荷。”时任海丰县县长的王作新也曾表示:“彭湃本人我是十二分拜服的”,“农会本是好的”。这些事情,从侧面就反映了农会和农民阶级政治地位的提升。
正是彭湃等人的胆识和魄力,才能在封建制度的宝塔上挖出一个缺口,有力的打击了地主阶级,让饱受压迫的农民阶级在政治上翻了身。
(二)创新农村分配制度
“田公在厝吃白米,田仔耕田耕到死。田是公家的,他无份,你无份,有好做,有好食,你有做,反无食,唔是命唔好,是你无去想清楚。”彭湃编作的这首歌谣便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农村建设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改善农民的生活,解决农村的基本矛盾。在当时,最大的矛盾无非就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中提到:“农民这样把生活费减少而压迫父母妻儿仍是不能填无底深渊的亏空,仍不能餍地主们享福的欲望,仍更进一步用嫁妻卖儿的办法以抵租债,妻儿卖尽。”[3]千百年来,农民都是在地主的压迫下生活的,想要突破这种困境,谈何容易。而彭湃,就站出来做了这件事。
众所周知,农民运动的第一把火是从彭湃自家烧起来的,彭湃农民运动的理想就是要实现耕者有其田。实现耕者有其田,一定程度上就破坏了原有的分配制度,建立“按劳分配”的制度。但是,这个过程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历漫长的斗争的过程。1922年底,彭湃同志起草的《农会利益》传单中便提到了防止田主升租、凶年呈请减租、共同生产等关键问题。1923年海丰遭受严重灾害,彭湃随即领导减租运动,提出“以减租7成为最高限度,收获不足3成者照数减之,如全无收获者则免交”的提议。在海丰成立苏维埃争权后,又提出了中共党史上第一个关于土地分配的法令《没收土地案》,尤其是其中提到的“照人数多少分”、“照土地肥瘠分”等原则,正确地解决了分配土地中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基本问题。
(三)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彭湃同志在领导海丰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借助文化手段宣扬革命思想和革命主张。在农民运动中,文化宣传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抓手,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当时,农民阶级的子弟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权力,他们的思想倾向大多来自于上一辈的影响。彭湃同志在《海丰农民运动》中提到:“农民的思想一半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传统下来,一半是从戏曲的歌文中所影响而形成了一个很坚固的人生观。以反抗为罪恶,以顺从为美德。对于旧教育教其安分守己,顺从地主,尊崇皇帝的为农民所最欢迎。”[4]彭湃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广泛的利用文化的价值发动群众。
一方面是对农民做思想宣传。农民对封建地主、封建官僚相对较为尊崇,反抗意识不强,以革命为耻。再加上,海丰地区的地方戏白字戏多为群众所熟悉,其剧目封建性较强,对农民影响较大。彭湃同志便抓住这个契机,创作了《田仔骂田公》等歌谣,利用白字戏的曲调创作《工农听说起》等戏曲,并组织白字戏演员编演了一出反封建压迫的大型白字戏《彭素娥》,歌颂明代农民起义的剧目《李闯王》。彭湃每逢宣扬革命思想的重要契机,也通过演大戏等形式,聚集农民,宣扬革命思想。
另一方面是兴办教育提升农民素质。教育是革命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之一,这一点彭湃同志在担任海丰教育局局长时就有所倾向。期间,彭湃邀请了杨嗣震、李春涛、陈淑娟等人一起振兴海丰教育,宣传新思想。在彭湃等同志的努力下,1922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赤心周刊》出版。海丰农会成立后,农会便开始创办农校,农会子弟免费入学。
三、海丰农民运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一)强化组织保障
彭湃同志在领导海丰农民运动时,便十分注重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从赤山约农会到海丰总农会,其目的就是要将农民团结起来,有组织才有力量。当前,我国正全面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海丰农民运动团结农民群众,组织农民群众的实践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工作思路的借鉴。党的领导核心是组织领导,基础就是领导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乡村振兴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把为农民服务真正落到实处,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朝着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的正确方向。[5]
海丰农民运动自始至终都是将农民紧紧团结在农会周围。从六人农会的成立,到赤山约农会,再到海丰总农会,再到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无不体现着组织保障是革命的核心。
(二)解决“三农”问题
马克思认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乡村振兴战略想要在农村得到支持,就必须符合农民的利益。农村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三农”问题。彭湃同志在海丰领导农民时,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海丰农民运动所争取的、所维护的就是农民的利益。我们必须要肯定,在海丰农民运动的推动下,海丰农村面貌有了改善,农民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农业的发展受地主的制约越来越少。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矛盾,海丰农民运动解决的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问题,是分配制度的问题。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要解决的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虽然问题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关注“三农”,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农民群体的根本利益,提升农民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保障农民的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重中之重。想要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伟大成就,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优先做好“三农”工作,确保“三农”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位置。
(三)注重深入基层
深入基层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彭湃同志领导海丰农民运动的伟大实践,实际上就来自于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以彭湃为领导的农民运动革命者对海丰地区农民生活现状的客观认知。
当前,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所遇到的问题来看,农村问题极为复杂,基层工作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弊端、瓶颈层出不穷,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根源,实际上就是彭湃同志在领导海丰农民运动时的思路,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的进行调查研究,对当前农村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去指导实践,构建科学的乡村振兴建设理论体系。
(四)发展农村文化
彭湃同志在海丰领导的农民运动开辟文化宣传教育的新阵地,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为乡村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海丰农民运动的进程中,文化发挥了其教化价值,为彭湃同志宣扬革命思想和主张提供了支持。今天,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缘和际遇。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乡村振兴绝不是某一方面的振兴,乡村振兴必定是“五位一体”全面振兴,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注重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农村的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和封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因此,我们必须要借着乡村振兴的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以文明乡风为保障,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探索
(一)加强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前提
要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就必须保障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必须把组织建设放在前面,在农村建设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只有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才能够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中,党的根基才能更加牢固,乡村振兴工作才更有战斗力。换而言之,只有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组织的政治优势才能够切实转换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优势。
其次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纵观海丰农民运动取得的胜利,这与彭湃、李春涛、杨嗣震等高素质共产主义战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能够落实好、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人才。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听党话、高水平、精业务的党员干部队伍。
再者是要创新工作方式。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内容,让组织的工作渗透于农村的发展中,当好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者、引领者、服务者。
(二)完善“三农”政策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解决三农问题存在的短板和现实需要,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农民利益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三农”政策,才能够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是要突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乡村振兴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因此,“三农”政策完善的核心就是要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了,“三农”政策的实效也就出来了,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底气也就有了。
二是要加大补贴支持力度。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补贴农民、投入农业、奖励大县、理顺价格、提升科技、保护资源、健全法制、深化改革”的要求,要想方设法补贴农民,发展农业,振兴农村。
三是要加强政策的创新和完善。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提高农业补贴的各项基本效能,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目的,增强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7]
(三)发展农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的根本还是要依靠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依靠农业产业来带动,如果农村的农业产业遭遇衰退,那农村经济的发展只能是空谈,乡村振兴战略也只能是“镜中花”。因此,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经济起来了,我们才有底气谈发展。
一是要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既要持续稳定农业生产,也要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的建设要求,加大对农户的科技、信息、知识的帮扶力度,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是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农业产业园的平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小农户加入现代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中,深耕有特色、有质量、有口碑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